超级产品:零售争霸战,亚马逊和沃尔玛的线上线下竞争
近几年来,我们见证了国内电商行业的快速崛起,只要你是网络购物中的一员,就一定逃脱不了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
再加上无人物流、智能仓库系统等科技的加入,更是网购的基本配置。
每到这时,我就不禁感叹我们大中国发展得多么迅速,光是电商平台的一次网购活动,销售额至少高达好几个亿,这也是企业打造出超级产品的最终结果。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国外企业是多么的不思进取。
不同于国内线上平台对线下的引流和降维覆盖,国外零售线下对线上的”反道而行“尤为明显,其中作为超级产品的沃尔玛和亚马逊最能引起用户的关注。
有个最明显的变化,亚马逊的用户消费比例,在2017年至2019年的用户群体期间,从80%降到40%,而沃尔玛的用户消费比例却从47%增长至55%。
用户对线下平台的态度也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光是今年亚马逊的股价仅上涨了19%,而沃尔玛的股价却超过了26%。
在几年前,我们也没少听见亚马逊打算往线下发展的消息,一路也看着沃尔玛往电商平台发展的步伐。
尽管线上平台具有优势,但显然沃尔玛更有底气一点。
两个常年被比较的零售巨头,到底是如何利用超级产品战略让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如此相反的趋势,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企业效率,用户体验
不少用户表示,如今在亚马逊平台上收到物品时,他们的兴奋感正在逐渐减弱。
这话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要知道亚马逊的十万台机器人驱动,统一的物流分配,在电商平台中是碾压式的存在。
在过去亚马逊也在不断地巩固自己的护城河,加大对物流方面的投入,企图彻底打败竞争对手。
例如,跟当地的司机合作,向指定地区里的所有用户进行两个小时内的物品送达服务,无人仓储、无人机送货,都加入到亚马逊当中,成为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豪华套餐。
在亚马逊的强大物流系统中,沃尔玛对于配送上面的投入显得力有不逮,尽管沃尔玛铆足干劲想要快速追赶亚马逊,但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对于超级产品而言,即便你的产品能够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但竞争对手却模仿不了企业在超级产品战略背后的核心。
亚马逊强大的物流能力已经在门店覆盖上超过了沃尔玛,在进行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后,亚马逊直接将用户订购的产品登堂入室。
而沃尔玛则与智能家居企业合作,提供了智能锁与车库出入的选项,用户在选择与该智能家居企业合作的同时,沃尔玛员工会用该智能技术,佩戴专用的摄像头,将送货的过程中,通过影像传送给用户,并允许远程控制。
总而言之,国外零售业在沃尔玛和亚马逊这两大巨头的推动下,开启了一场关于配送效率之间的竞争,尽管亚马逊的“最后一公里”具有规划性优势,但沃尔玛为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也毫不逊色。
在超级产品战略中,试图进入对方核心领域的沃尔玛和亚马逊,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而在我们传统零售业中,许多企业都不知道收集用户数据,沃尔玛却独具一格,利用自身的移动支付软件来连接用户信息。
沃尔玛在线下无法解决的事情,它们就会将其转移到线上进行处理,通过跟线上网站的合作,沃尔玛近距离地接触到网生一代,当用户在线上查看做菜视频时,只需要点击一下图片,就可以将所有配料自动添加到沃尔玛的在线购物车内,从而增加转化率。
沃尔玛跟亚马逊的“相爱相杀”也曾是中国零售企业的效仿对象,时至今日,它们所创造的成绩却远不如国内企业,但它们对于创新的执着未必是毫无意义的。
毕竟对于它们而言,能否占据对方的市场份额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谁先奠定了线下和线上的全新零售格局,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为用户带来超预期和送货效率,是如今的电商平台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至少在线下的市场中,亚马逊并没能在沃尔玛身上占到便宜,也正是因为线下资源较强,才让沃尔玛在电商平台渠道中出现厚积薄发的优势。
而亚马逊之所以能与沃尔玛进行抗衡,就在于prime会员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会员费及会员专属服务都为亚马逊的亏损换取了宝贵的竞争时间,相较于亚马逊的会员制度,我们国内的电商平台存在着不少会员与“生态”,企业无法与用户构成绝对的信任与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从追求增长到重视核心用户的体验,线上与线下的化学反应更是叠加出符合当代零售市场的商业形态。
也许从踏上零售竞争的那一刻,无论是线下企业还是线上企业,只能用超级产品战略来打造出零售业的全新方式,这是它们别无选择且殊途同归的道路。
更多精彩文章,请搜索关注“艾老思”公号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