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殴打学生后家长联名请愿“回归” 背后缘由耐人寻味
【导语】
近日,反映学生被老师殴打的网帖在论坛上传播,随后校方做出回应,涉事老师将被依纪依规处理。然而,校方回应的第二天该事件却出现反转,家长集体写请愿书,联名签字按手印,恳请校方让打人的老师重新上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回溯】
2019年12月下旬,盐城市滨海县有网友发帖称: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初一某班班主任李老师,于12月20日上午10:50左右,当堂殴打一名学生,猛扇耳光十多次,将其头部猛烈撞击黑板,导致这名学生左侧眼眶和左侧整个脸部大面积淤青红肿,该学生当时视线模糊,晚上开始伴有头昏、呕吐,脖子疼等症状。帖文中称,李老师殴打学生疑因其漏整理两道数学错题。
随后,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在网上发布情况说明:网帖反映情况属实,我校将依纪依规对该老师进行处理。但如何处理李老师,情况说明中并未透露。
2019年12月22日,一份题为“关于‘恳请安排李清平老师重回七(1)班正常上课’的诉求”的请愿书在网上流传开来。该请愿书共有两页纸,上面有近50个家长的签名和红色手印。
2020年1月3日,@扬子晚报 报道此事,有家长表示“现在家长揪心得不得了,很多家长哭得很厉害。孩子现在的状态很不好,集体成绩都下滑”“我28号回来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家长在上面签字了。谁愿意签就签,没有强迫的意思”,该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此外,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的田同高校长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称,“感谢你们的关心,我们不接受电话采访,可以找宣传部”。
【传播数据】敏感信息占比近七成 家长联名请愿令网友“费解”
截至2020年1月6日,事件全网信息量达1.35万条,相关话题#家长联名请殴打学生老师回归#微博平台引发近七千万阅读与诸多讨论。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事件全网相关信息中敏感信息占比较高,为66.79%,涉事老师该不该“回归”与家长联名请愿行为,成为舆论热议焦点。
从信息走势图可见,事件相关帖子被曝光后并未引起较大关注,2020年1月3日,@扬子晚报 报道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次日达到峰值,为5654条。
此次事件中,“家长”“集体”写“请愿书”被网友高度关切,关键词云显示,“老师殴打学生”被网友批评有损“师德师风”,“成绩”“排名”等成为“家长”多次提及的词语,舆论认为值得反思。
通过微博情绪分析,网民多用“疑问”“费解”等表情来表达对于家长联名请愿行为的态度;“微笑”“挖鼻”“摊手”等表情表现出网友对涉事老师体罚学生或家长联名写请愿书的负面态度。
【观点聚焦】理解vs不解 家长请愿行为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广州日报 发起关于此事看法的投票,截至2020年1月6日,2.8万人参与投票。其中,32.1%的网友表示“不应该”,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打孩子;18.9%的网友则表示理解,“老师当时也是气急了”,情有可原。此外,还有近三成的网友认为家长联名请愿的做法并不可取,“教育不能只看成绩”;也有部分网友对联名请愿的家长发出疑问“如果打的是自家的孩子呢?”
对于此次事件,部分舆论对于家长们联名请愿表示费解,认为涉事老师如此“严格要求”不仅有违师德师风,还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不能得到谅解。半岛网评论,“这位老师的确很‘负责’,但其如此暴力惩罚学生,损害了学生健康,又怎么能给孩子安全感?而且,这已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理应予以严惩。老师不对学生施暴,是文明社会、法治社会的基本常识,这应该不难懂”。
部分舆论同意涉事老师“回归”,认为老师“管得严”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自媒体“教育很有料”发文表示,“教师对于同学们的严厉要求是为了他们的前途着想。只是有时候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致采取的行为比较过激。但是教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有媒体评论,“这样严重的体罚,已经明显触犯《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绝不是靠‘请愿’就能解决的私事”。家长们为什么还要联名请愿?个中缘由,令人深思。新京报认为如果只关注老师的带班成绩,其实就是唯成绩论的思想在作祟,值得反思。“如果是一个靠‘高压’取胜的老师,或许孩子的成绩会取得显著进步,但放眼长远,并不见得是好事。孩子因为压力山大而产生心理问题乃至发生悲剧的,并不鲜见,其中的教训不应该被忘记”。
“教师没有惩戒权,就如汽车没有刹车。”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马云的这句话得到很多教育业内人士的认同。此次事件再一次引起了老师能否行使“惩戒权”的关注。东方时评发文,称“相比于过度的惩戒,现在家长普遍担心的,是老师不敢惩戒。不敢行使‘惩戒权’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疑是不称职的,而能不能行使‘惩戒权’,也应该作为班主任和所有老师一条主要的考核指标。这正是这封‘请愿书’应该读出的真内容”;自媒体“周老师工作室”发文称,“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惩戒必须有个度,这个度靠老师去摸索,去走钢丝不是办法,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样老师管理起来才能心中有数”。
【舆论反思】
涉事班主任是通过什么手段让班级成绩提升,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孩子一有错误就“镇压”,这样的“提升”不一定是好事。那么家长们集体请愿,究竟是看中涉事老师的“负责”还是“严厉”?一系列问题,值得更深层次的探究。
(文章来源:新浪舆情通;免责申明: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