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港股将齐聚首,百度欲借港股破局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1-16




据“IPO早知道”消息,继阿里巴巴于去年11月正式在港二次上市,携程、网易于近日传出与港交所讨论二次上市事宜后,百度也于近日对赴港二次上市进行了内部评估。


2019年11月26日,阿里赴港二次上市,这注定是一件震动整个投资界的大事。根据普华永道统计,2019年香港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在全球IPO中蝉联第一,其中阿里巴巴募资约1012亿港元,占香港IPO市场当年募资总额约32%。


也就是说阿里港股上市一个多月就募集了130多亿美元。换个思路,如果没有阿里在年底的二次上市,那港股别说蝉联第一,IPO融资规模不及国内A股都会是大概率事件,毕竟A股2019年也实现了2533亿元人民币的IPO融资。


所以阿里和港股的相互成就是非常明显的。受到阿里的刺激,国内中概股们早已经蠢蠢欲动。港交所市场主管姚嘉仁近日表示,近期中概股就来港第二上市的查询明显增加。


对二次赴港上市动心思的公司显然不少,百度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百度赴港二次上市成真,那么“BAT”这三家传统三巨头就将在港股完成极具戏剧性的首次会合。


百度赴港上市没有阻碍


百度之所以能得到这个好机会,实际上有赖于两大基础:


第一,中概股在美国上市,一般发行的都并不是真正的证券,而是美国存托凭证(ADR)。作为一项经典的金融制度,ADR有许多优秀的特性,包括很高的流动性,不仅存托凭证之间可转换,也可与其他证券互换,阿里在港股上市之后,定下的转换比例就是1份ADS可以转换8股港股;


第二,在小米登陆港股之前,截至2018年4月,港交所进行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改革,其中有三项改革目前已经开始产生了巨大影响,分别是——放开同股不同权的限制,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允许中国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挂牌。


港股更发放、更包容的态度,为其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蝉联IPO融资规模世界第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些改革切中了很多国内公司的痛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同时也很优质的融资渠道。


举例来说,因为放开同股不同权限制,小米得以顺利赴港上市;因为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很多未实现收入的生物公司和医药公司纷纷涌向港股市场;而允许中国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挂牌,则为阿里回港上市铺设了决定性的制度基础。


阿里赴港上市给双方带来的共赢效果,不必过多赘述。实际上,根据港交所上市条例的规定,与阿里同样有机会赴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并不少。


条例最大的限制在于:首先必须在高级市场(纽交所、纳斯达克或伦交所)作主要上市,且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元,或市值至少100亿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


而目前符合这些标准的中概股有30多家,再考虑到“据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指引,申请人应属于创新产业公司”这一限制,证券时报估算符合条件的新经济公司大概有21家。包括之前提到的网易、携程,也包括京东、51job、还有最近很吸睛的B站等等,当然也包括百度。


所以百度赴港二次上市,实际上不存在什么障碍。


赴港上市也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对于符合标准的中该股来说,赴港二次上市也算是大势所趋。


2019年以来,赴美IPO的中概股明显减少,2019年10月初,据路透社报道,纳斯达克收紧了中国中小企业IPO的限制,申请的通过时间也拉长。几乎同时,彭博社援引三名消息人士称,美国政府考虑采取措施,让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退市。


消息传出之后,当时中概股市场大受震荡,连一向被市场青睐的阿里,也一夜之间蒸发掉了235亿美元,这也成为阿里回港上市的一大推动原因。


虽然此后纳斯达克CEO阿德纳·弗里德曼表示“特朗普政府收回了那份声明,也就是说专门限制中概股的举动是不被考虑的。”但这句话看起来更像欲盖弥彰。


2019年12月7日,(SEC)美国证监会和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关于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当前信息获取的挑战讨论》。


该声明称,如果重大的信息障碍持续存在,对美国上市公司采取补救措施可能是必要或适当的,过去的补救措施包括是施以更严格的信披要求,以及施加更多的新证券发行限制。


与该文件相对应的是,PCAOB网站详细列出了224家遭遇审计障碍的上市公司名单及审计机构,这224家机构中,就有大量中国公司在列,包括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还有生物科技、教育、医药等公司。


对中概股来说,美股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赴港二次上市成为了不错的分散风险途径。但是百度回港上市有更多的顾虑,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友谊小船早已翻,“BAT”只剩下“AT”


腾讯已经在港股盘踞了15年多,阿里也已经顺利登陆港交所,如果百度也回港上市的话,那“BAT”就真的“整整齐齐”了。


不过当前再提起“BAT”时,难免会让人觉得比较尴尬,毕竟早已经名不符实。


从市值来看,百度1月6日的市值为471亿美元,位居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第五,但是从规模上来看,百度的市值只有腾讯的1/10,阿里的8%。


而从营收来看的话,百度2019年前三季度一共实现营收785亿元人民币,排除京东,也能占到互联网上市公司的第三名,仅次于阿里和腾讯,但从营收额来看,百度的营收规模实际上不及腾讯的1/3,也达不到阿里的1/4。




从“BAT”的发展态势和投资版图看,百度也越来越跟不上阿里和腾讯的发展步伐。


百度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是业界共识。但百度到底是如何错失红利的,那就各有各的说法。从比较直接的角度来看,有两大原因:


其一,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的一个直接变化,就是各个不同的APP开始打造自己专属的流量池,搜索引擎的流量入口作用被大大弱化,直接导致百度的广告收入不断锐减,其广告收入先被阿里、腾讯超越,然后又被字节跳动后来居上。


其二,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前缀,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性,其中移动支付是最关键的盈利要点,但是百度显然并没有抓住这个要点,除此之外,O2O大潮中也蕴含着不少机会,但是百度也并没有抓住多少机会。


O2O大战的最终胜利果实属于战斗力极强的美团,和支持美团的腾讯,更属于越来越不差钱的阿里,阿里造出“新零售”的概念,收购饿了么,又用资本堆出一个“哈罗出行”,确实算是线上线下两开花。


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错失机会的百度,很快就调整好心态,鼓起勇气承认现实,从2017年开始,不断的收缩战线,凝聚核心竞争力。


2017年把百度外卖卖给饿了么,对当年如火如荼的“单车大战”毫不动心,2018年又把手中饿了么的股权卖给阿里,让阿里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美团,2019年抛售手中携程的股权,慢慢也从酒旅行业抽出手来。


百度一系列动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稳住核心的信息内容板块,并且在技术积累优势明显的AI领域不断押注,不说在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打个翻身仗,起码也要稳住自己的头部地位。


但不管是在腾讯和字节跳动的压力下稳住内容核心,还是在虎狼环伺下推动AI取得进展,“烧钱”始终都是无法避免的。而百度,很害怕烧钱。


百度怕烧钱


百度害怕烧钱,首先是因为自己没赚多少钱。


2016年的医疗事故,至今仍对百度产生着持续的负面影响,当年广告收入约占百度总体收入的91.46%,但广告收入增速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已经降低至0.76%。


2014年到2018年广告营收变化




2017年,陆奇加入百度,百度的营收架构有所优化。但也同样是在这一年,把智能推荐引擎应用在抖音身上的头条,开始爆发出越来越强的广告市场竞争力,百度承受年的营收压力越来越大。


2018年,陆奇从百度离职,在蒸发掉900亿元人民币市值的同时,也让正在改革中的百度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在百度2018年春晚洒出9亿红包,整个春节洒出19亿元现金的情况下,2019年第一季度,百度的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激增至61亿元(9.02亿美元),同比增长93%,近乎涨了一倍。


这直接导致整个2019年,百度的盈利压力都非常大。问题是,春节红包貌似对百度的作用并不大。


早在2014年百度APP的日活就突破了1亿,2018年11月日活突破1.6亿,红包发完之后,2019年3月百度APP日活仅增长至1.74亿人,截至2019年9月,百度的日活堪堪突破1.89亿。


相比之下,抖音并不搞这个,但是2018年1月日活突破3000万,2018年11月日活破2亿,2019年12月,抖音用户破4亿。


所以2019年百度受到来自字节跳动的压力,其实是有增无减的。反应到财报中,可以明显看到,截至2019Q3百度的各项利润表现,都很难令投资者满意。


2019年前三季度百度的各项利润表现




2018年百度的广告营收为819.12亿元,总营收1022.77亿元,这也是百度发展史上的最高值。


以百度前2019年前三季度573.28亿元的广告营收,和785.29亿元的总营收来看,2019年百度的总营收应该可以超过2018年,但是广告营收肯定不及2018,总体的利润表现实在很难让人产生乐观估计。


资本寒冬中,大家对风险格外敏感,都捂紧了钱袋子,对于一家盈利能力有所衰弱的公司,投资自然会更加谨慎。


可怕的死循环


所以百度也就陷入了一种非常难解的困境中,赚不到钱,市场缺乏热情,所以融不到钱,融不到钱也就没法投入更多的资金拓宽盈利渠道,更加赚不到钱,这是一个死循环。


2017年陆奇加入百度之后,百度的战略收缩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百度发行的票据不再只用于“一般公司用途”,还被用于“偿还现有债务”。可以看出百度本来就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压力。




而在2018年的三轮融资之后,春节红包依然让百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巨大的财务负担让百度焦头烂额,2019年9月底百度抛售携程股票,套现10亿美元,能明显看出百度的焦虑。


在这之前的2019年5月16日,为了提振市场表现,百度公布的1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有效期至2020年7月1日。


拆东墙,补西墙,百度这个裱糊匠真的不好当,又不得不努力挣扎。


归根结底,因为百度已经在过去错失良机,现在也非常难熬,熬过眼前难关,依靠在人工智能上的领先地位,就可以赢得美好未来的憧憬成为了支撑百度坚持走下去的精神支柱。


百度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结构变化




可以看出在2019年,百度依然坚持在新的营收模式上作出了更多的探索,试图进一步降低广告营收占比,降低对广告营收的依赖。


但是这样的话,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新的营利探索,都是吞金巨兽:


DuerOS驱动的小度智能音箱依然还在智能音箱市场上打价格战;


阿波罗(Apollo)的自动驾驶汽车离大规模市场化应用差距过于遥远;


云计算市场上,百度云的IaaS市场份额增速倒是挺快,已经成长为中国第四,仅次于AWS。问题是份额占比8.2%依旧还是个位数,比起阿里云45%,和腾讯云18.6%仍然只是个零头,增长压力下,降价补贴还是必要手段;


爱奇艺可能是百度这十年来业务孵化最大的亮点,同时也可能是百度目前明面亏损最严重的项目,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78亿元,只比烧钱造车的蔚来少烧8亿元,巨亏之下,爱奇艺和腾讯联合搞了一个“套娃收费”,为会员涨价做试探,结果惹来用户强烈反弹。


百度为了维持局面,为了投资未来,已经是在不断的砸锅卖铁,未来的前景当然很诱人,问题是这个未来有多远?


在互联网寒冬中,这一问题让人感觉格外棘手。


回港上市,可以给百度带来更多破局助力


提起互联网寒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20年前的互联网寒冬,也确实有很多的相似点。


在2000年,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股指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到2000年9月21日,纳股指数跌至1088点,创下了3年来的最低纪录,靠风险投资为生的大量新兴互联网企业遭受灭顶之灾,整个互联网行业愁云密布、寒气逼人。


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们,同样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破裂的煎熬,上古三巨头新浪、搜狐、网易经营惨淡,新生的阿里、百度、腾讯融资艰难,大量的入行者被清算退出。


不过可以看到,这一次的互联网寒冬,远没有达到上一次那样惨烈的程度。而在这次寒冬中,百度表现出来的嗅觉和反应能力,都显得异常敏锐。


在2017年年底,王兴还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们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2018年美团点评就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在美团上市前后,从腾讯到知乎,各大互联网厂商的裁员消息络绎不绝,甚至绵延至今愈演愈烈。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缺钱的声音,P2P爆雷不断、债券违约、私募产品逾期、各领域投资频率也在不断下降。


而百度收缩战线,精简开支的动作,从陆奇2017年初加入百度时,就正式开始了。所以熬过这次寒冬,对百度来说可能并不难。


事实上,从2019年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百度的股价和市值就在缓慢恢复,这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对百度这段时间的努力,大体上是认可的。


1月8日,百度对AI体系进行组织架构升级,表明百度对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厘清了全盘思路。


百度将原来AIG(AI技术平台体系)、TG(基础技术体系)、ACG(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整合为“百度人工智能体系”(AI Group,缩写为AIG)。新AIG包含技术中台群组(TPG)和智能云事业群组(ACG)两大群组组成,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客服与营销四大业务板块升级为四大事业部。


而百度小程序月活突破3亿的消息,也表明了百度在移动应用生态方面的追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伴随着市场对百度的信心不断上升,回港上市的收益将会越来越大。


虽然2018年李彦宏曾表示对港股兴趣不大,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回港上市对百度来说已经变得惠而不费,那百度肯定也逃脱不了“真香”定律。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