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再现“路面吞人” 舆论呼吁彻查事故原因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1-20

【导语】

青海省西宁市南大街出现路面塌陷,一辆载客公交车几乎呈90度角坠入坑中,坑洞中不时冒出火光,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

【事件回溯】

1月13日17时36分左右,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一公交车站路面突然塌陷,一辆公交车陷入其中。从监控画面可以看到,事发时,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车牌号为青A60015的17路公交车,停靠在公交站点,乘客正在上车,突然车前的路面发生大面积塌陷,公交车头部陷入其中。仅几秒钟时间,路面塌陷面积向车站站台内扩大,路边灯杆也瞬间倒下,塌陷的坑内闪现出火花,并冒出浓烟。1.塌陷.png

相关现场视频显示,身着白色横条纹衣服男子“死死地拽住了一位正要掉下去的人”,身穿黄色衣服少年则救起身边一掉落的婴儿后,又再度去救人,这也带动现场更多人参与救援。但此时坑洞发生了二次塌陷,二人及其他救人民众都掉了下去,坑洞内发生剧烈燃爆。此视频片段曝光后引发全网对“黄衣少年”的关注。据报道,该名少年当天已被救出,目前生命体征平稳。2.二次塌陷.png

13日20时40分许,青海省西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该市路面塌陷致公交车陷入大坑事故,目前已有13名伤者送往青海红十字医院进行救治(截至19时40分),伤者伤情稳定,无生命危险。经现场初步判断,目前有两人失踪,搜救工作正在进行中。3.第一次新闻发布会.png

1月14日凌晨3点15分,青海西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西宁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最新进展。截至14日凌晨,经初步核查,事故中失联人数由2人上升为10人。救援、搜寻等工作仍在进行中。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收治受伤人员15人。其中,新增的2名伤者因回家后感觉不适,由家属陪同自行先后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目前,所有住院伤者和留院观察伤者伤情稳定。4.第二次新闻发布会.png

1月14日上午,青海西宁举行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截至14日上午9点半,已找到6具遇难者遗体,身份正在核对中,有16名伤者住院治疗。5.第三次新闻发布会.png

【传播数据】敏感信息占比近八成 伤亡人数成舆论焦点

截至2020年1月14日,根据新浪舆情通数据平台显示,“青海地面塌陷”相关信息为5.68万条。其中敏感信息占比达到78.49%,负面舆情较多,对于坍塌发生原因的猜测及担心路面再“吞人”的声音持续不断。5.敏感信息.png

分析敏感信息占比趋势,可以看出随着西宁官方先后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敏感信息占比有所升高,可见随着伤亡人数增加,网友负面情绪明显增多。6.信息走势.png

分析相关信息微博话题,#西宁路面塌陷#话题的阅读量高达2.1亿次,讨论数近二万,微博热搜排行榜一度登上第七的位置,可见网友对于此事的关切程度;话题#西宁路面坍塌失联升至10人#获得近亿的阅读量,此次意外事故的伤亡人数也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1.jpg

关键词云图中,“西宁”“路面塌陷”事故发生后,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其中“小男孩”“救人”“掉下”“大坑”中的视频牵动了网友的心,“救援”“救治”“失联”“伤亡不详”等词被频繁提及,可见网友对于伤亡情况较为关注;“塌陷”原因成为值得深究的问题;此外,多地出现的“塌陷”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值得思考。7.词云.png

事件传播过程中,@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网 等媒体跟踪报道事件发展,使网友第一时间得知现场情况,推动事件传播;@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中国长安网 、@应急管理部 等机构官博亦关注相关消息,助力传播。8.核心媒体.png9.核心机构.png

分析微博相关信息用户地域,青海网友发布相关信息居于首位,可见本地网友最为关注此事。同时,“广东”“北京”“江苏”等地网友也关注事件的进展,说明此事已经被广泛关注。10.地域.png

 

对网友转发使用的表情进行统计,“泪”“蜡烛”“心”等表情使用频繁,网友对伤亡者表示同情和悲伤,同时期盼救援人员以及失联人员平安;“good”“赞”也表达对救援人员以及热心市民参与救援行动的肯定。11.表情.png

【观点聚焦】事故发生原因引猜测 地陷事故频发令人深思

事故现场令人触目惊心,网友在关注救援进程的同时,对救援人员与热心市民的行为表示肯定。对于黄衣少年的不顾安危的救人行为,部分舆论也表达了赞赏之情。12.评论1.png13.评论2.png14.评论3.png

部分舆论对于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推测。如搞笑幽默博主@雕堡 称“又是豆腐渣工程”;@减肥-1 表示“天天塌陷;质量不行”。部分舆论希望有关部门彻查事故发生原因。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中国儿科医生 评论称“为什么马路会塌陷,一定要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真实、负责的交代!”

2.jpg

   

 

近年来,地陷事故频发,“走着走着人就没了”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盘点近一个月与地陷事故相关的微博话题,可见此类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

3.jpg

   

部分舆论认为近期坍塌事故频发,应该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4.jpg

   

【舆论反思】

在此事件中,舆论的各种声音令人深思。查出地陷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同时严格进行排查工作,是避免“路面吞人”不再发生的根本做法,来不得半点敷衍塞责。



(文章来源:新浪舆情通;免责申明: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