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架开口吐槽?春节了,滴露脑洞有点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的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每一次的变化,人们都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才能形成对于新生活方式的认知。 很多科技和新事物在被消费者接受之前都会被打上没必要、无用等标签,不过在真正使用和习惯新事物之后,大多数消费都无法逃脱“真香定律”。
在洗衣服这件事情上,人们经历了从手洗到智能的洗衣机,从用皂角粉到现在浓缩的洗涤剂。但是大多数消费的认知依旧停留在洗干净这个层面,对于洗衣服需要深度除菌仍然抱有没必要的想法。
近日,滴露为了让人们对于洗衣需要除菌这件事有更深刻的认知,他们发布了一款可以开口说话的晾衣架!在吸引消费者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同时,提醒人们养成洗衣服需要除菌的习惯。
黑科技衣架开口说话
魔性内容吸引用户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消费者对于随处可见的AI语音已经见怪不怪,见过会说话的音箱、会说话的冰箱、会说话的洗衣机,但是你一定没有见过会说话的晾衣架。 滴露就把这款会说话的黑科技晾衣架打造了出来,将AI智能芯片植入晾衣架中,在用户使用其晾衣服时,如果没有经过杀菌,那就会引起晾衣架的吐槽,以此来提醒消费者洗衣服同时还要杀菌。
1月14日,滴露将一批晾衣架搬进了上海的弄堂里,同时还拍了一支风格魔性的广告片来助力这款黑科技晾衣架的亮相。
在广告片中,开头对几位上海大爷大妈的采访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带出了一个“恐怖”的事物,配合带有紧张感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产生好奇心。 而后随着AI语音的播放,会说话的晾衣架出现后,视频则立马转换了画风,在弄堂里的大爷大妈还有年轻人围观起了晾衣架,在好玩儿的气氛里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意见。
没有直白的科普洗衣服需要除菌的知识,而是用会说话的晾衣架这样的黑科技产品来代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趣味而魔性的形式可以让消费者对衣物除菌这件事情产生很深的影响力,也同时对于滴露品牌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
吐槽海报+地铁站艺术展
线上线下同步强化刺激
为了让这个黑科技的晾衣架影响到更大范围的用户,滴露通过在线上发布海报、线下地铁站打造互动装置的方式进一步将活动信息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 1月15日,滴露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会说话的晾衣架吐槽海报,海报中从多个角度将细菌和生活中的事情巧妙的进行了结合。例如有关于春节聚会的“见过去的老同学,不必带过去的细菌”,有关于谈恋爱的“细菌就像渣男,不甩掉留着过年?”。
把除菌这件事和生活中的场景连接起来,让消费者对除菌有了更加立体化的印象,进一步理解衣物除菌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滴露还将这些晾衣架搬进了上海的地铁站内,办起了一场“衣物年终吐槽大赏”艺术展。在展示的每一件衣服上都印有对于细菌或洗衣服不干净的吐槽,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一探究竟。地铁站的趣味艺术展,可以引发行人关注,并拍照上传到社交平台,形成二次传播。
线上和线下的联动配合,不但覆盖了更多消费者,将活动信息传递到了更大的范围,还同时以趣味的形式让消费者对于洗衣服需要除菌的印象一步步加深,借助消费者对于衣物除菌这件事的兴趣,从而产生对于滴露产品以及品牌的兴趣。
持续有趣的内容
是培养消费者习惯的关键
复盘整个营销活动,无论是打造黑科技的晾衣架,还是在地铁站内举办艺术展其实都只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让消费者对于洗衣服需要除菌产生印象,甚至是逐渐形成习惯。
只有大部分消费者习惯于在洗衣时加入除菌液,滴露这样的品牌才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可能性。而想要成功的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并让他们产生习惯,有两个关键点:持续性、趣味性。
一方面,因为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想要扭转消费者坚持了几十年的观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品牌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滴露为此提出了“洗衣服,多一步”的主题口号,在近两年内不断以这个口号为核心进行相对应的营销活动及信息传播,通过多维度高频率的刺激,让消费者逐渐的形成“洗衣服,多一步”这样的基础概念。
另一方面,对于衣物除菌这样的偏科普类的观念,并不是品牌编一个故事就能打动消费者的,同样如果用直白的讲述也无法起到显著的效果,所以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寓教于乐,也就是说用趣味的内容吸引消费者主动了解。
比如在去年发布的《松木巨人与细菌王国》动画广告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解读生活中衣物除菌的必要性。又比如双11期间与Hello Kitty联名跨界打造限定版产品,用联名的方式让消费者轻松接受。
滴露用持续而有趣的内容不断深化消费者对于“洗衣服,多一步”的印象,一旦大部分消费者成功养成习惯,那就到了品牌真正收获的季节了。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