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混,哪有什么技巧可言,“耐撕”最重要!

举报 2016-06-15

在大城市混,哪有什么技巧可言,“耐操”最重要!

把城市生活,当作一场修行。反脆弱的能力,很重要。


来源: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
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Spenser所有
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
原标题:去大城市奋斗?你需要三思

今年年初的时候,上海的房价又迎来一波大涨,我一客户去年准备出手买上海的房子,耽搁了,今年得花更多的钱。
 
他无奈调侃:上海的入场劵,是越来越贵了。
 
我苦笑:何止是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哪座城市的门槛低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好么。

在大城市混,哪有什么技巧可言,“耐操”最重要!



| 有时候真心觉得,大城市吧,就是一个吸血鬼。

大城市吸掉你最好几年的青春和精力。你白天堵车,晚上加班,租着香港不到7平米的卧室,为了省租金恨不得去当厅长;吸着北京的雾霾,还自嘲说霾是北京醇。你存不了什么钱,你投入了所有,你帮助创造着这座城市奇迹和繁荣。
 
即使这样,但并不保证一定能拿到这座城市的入场劵。
 
而且,最终没拿到入场卷,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几年后,容颜已回不去,蜕变却没到来。
 
当他们黯然离场,城市都听不到他们离开时的叹息,因为这座城市聚光灯,都打在成功者身上;城市的麦,握在他们手里。在一座胜出率不会高于20%的城市,你能做的,就是和内心的不甘心,握手言和。毕竟,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成为传说。
 
所以,有时候我也经常问自己,当年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乡,巨大的放弃,巨大的投入,来争取这种小概率的成功,好像和赌博也没什么区别。

在大城市混,哪有什么技巧可言,“耐操”最重要!



| 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

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有一个露天的台,对面是维多利亚港,另一侧是诺干中道。旁边围着是J.P. Morgan, IFC等一批金融写字楼。坐在这里喝咖啡,阳光能照到自己,感觉很好。

从写字楼里出来的人,男士金融范,女士OL风。抽着香港特有的白色烟,他们不太多说话,一般都微皱着眉头,或者低头看看手机,或者抬头看看维港。眼神复杂,经常放空。

我看着他们,想着,他们在最贵的地段,领着比普通人多几倍的工资,做着一般人都羡慕的工作。他们此刻在想些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满意么?
 
都知道中环的夜景是最美的,因为中环的写字楼里晚上加班的最多。去坐下晚上十一二点中环站的地铁,灯光明亮全是西装革履。你会误以为这是傍晚下班的点。
 
这时候,你能由衷的体会到一句话--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



|人各活法,大城市的生活状态,是适合一部份人而已

上一周在北京,见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人,好些都是90后,年轻,热情,眼里装着梦想,笑容让你觉得北京好年轻。我真心的是希望他们能够混出来,几年后心里踏实的知道,可以在这座城市继续下去。

在北京的姐姐家,坐着喝茶,聊着北京和香港同样做为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的区别。我说在香港你月薪低于15K就不要谈体面。她说这样比起来,北京就是一个特别包容的城市,月薪低于5k的人也有他们的活法。
 
确实,在大城市,如果你想真的想留,一般都能留下来,只要你愿意降低生活的品质。但是,我想问的是,那留下来之后呢?留下来就一定是正确的么?
 
前几年我一直天真而坚定的相信,年轻人一定要来大城市发展,因为机遇多,平台好,能力增值快。而现在,我不会那么激进,我会更保守的认为--有些人,也许就是不适合,和能力没有关系。
 
有人无法容忍未来的单一确定性,于是跑来大城市寻找不确定和未来的想象空间;而另一些人就是希望稳定的安全感和每日生活的小确幸,这些人,说实话,大城市未必适合你。人各活法,大城市的生活状态,也只是适合一部份人而已。

比如以前在家乡的时候,夜晚一个人开车到海边,你觉得整条海岸线都是你的。当年的我,因为生活太单调而苦恼,因为未来太确定而迷茫;但是不会没有归属感;从来没想过在小城市怎么活下去这种基本问题。
 
以前担心的是过早的settle down;现在担心的是再努力也不一定能settle down。当年的焦虑属于灵魂焦虑。现在的焦虑还是生存焦虑--这特么怎么还越活越低级了。
 
有人说,在大城市混不好,大不了回家乡嘛。
 
我表示呵呵,开什么玩笑,回不去了好么。
 
千万别天真的认为,当大城市的门逐渐关闭的时候,家乡的大门还永远向你敞开的。错了,家乡的门,和城市的门,都是同时在关闭的。
 
自己的经验是,有一批人,毕业后在大城市混那么一两年,再回二三线城市或回家乡,这些属于及时调头的。但是一般工作三五年的,即使还没有混出来,也一定要苟活赖在城市不走了。

第一,这几年的时间成本和事业积累和社交圈子已经放在这里了,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的成本已经巨大。

第二,很多事业的机会就是只有一线城市才有的,资本实力,就是一线城市聚集,没办法的。在北京的工作的人,搬去上海深圳发展是有可能的,甚至在旁边边的天津都不太会考虑,回家乡,武功就废了。大城市的生存技能到了小城市施展不开,小城市需要的资源大城市带不回去。所以,家乡人民并不需要你。
 
又不是在洗浴中心服务的姑娘们,赚几年快钱,然后回老家盖个房子开个店嫁个人,一切还能重新开始。
 
现在市场上特别需要一本大城市生存指南,有哪些技能,能让我们活在大城市,内心不至于总是处在间歇性奔溃的边缘。


我提供两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1、在大城市,千万别玻璃心

要知道,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根本微不足道。城市的本质是流动和动荡的。要接受没有什么是确定,更有没什么是你可以掌控的,玻璃心的人,更容易焦虑,更容易没有耐心,更容易情绪失控,更容易吸收城市带来的负面气质,周围的人流只会让你更加没存在感;城市的灯光会让你迷失的想哭。
 
此时如果还闹个分手,或爱人离开了你的城市,真是分分秒秒都怀疑自己在这个城市的意义。
 
伤感的情歌,都市的背景;情感的话剧,外滩的背影。所有人认识所有人,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孤儿。
 
都是这个套路。
 
我现在特别欣赏那些自嗨和自黑气质的人,这是在大城市生活保持好心态的必备技能,每天的生活,就是一种修行,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
 
把城市生活,当作一场修行。反脆弱的能力,很重要。


2、给自己设一个在这座城市的Deadline

前两天回香港浸会大学,作为学长,在给马上毕业的研究生学弟学妹们做了一场关于职场的交流。被问到关于毕业后留在香港还是回大陆的问题,我想起我当年毕业的时候,在毕业酒会上,也同样面临这个选择。一位老师和我讲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想留在香港打拼,给自己一个Deadline,不管是一年两年或几年,关键要定好目标不管是薪水还是其它,总是,要有个目标和Deadline。能达成,就继续留下来,不能达成,就走。”


在大城市奋斗和在小地方的区别在于,在大城市奋斗的时间窗口是有限的,两个原因,第一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光房价一条,就排除一大片;第二,你身边的人的素质往往都不差,和优秀的人一起竞争,不进则退。
 
而Deadline是是你内心的一剂猛药,而不是一碗鸡汤,会要求你随时开启人生的hard模式,既然 a city never sleep, 那就a life never stop嘛. 免得浑浑噩噩的,日后陷入更加尴尬和焦虑的境遇。


3、哪有什么胜利,最后拼的都是体力

半年前和Efffie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问她,在麦肯锡工作,最重要的素质,是不是聪明?她说,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其实吧,在麦肯锡,最重要的是两个字——

“耐操”。

“做项目的时候日夜颠倒,一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聪明吧,只是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最后拼的都是体力。”

职场上看中的是结果,不在乎过程。身体素质不行,演不了苦肉计,得到的不会是同情,而是被替代。

大家都不是精力无限充沛,荷尔蒙无限储备的小年轻了,身体也是有Qouta的, 现在过度了,以后就没有了--省着点用。
 
总之一句话--进城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1465901777572818.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