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界建筑风格的正确姿势,就在这16张插画里

举报 2016-06-21

意大利插画师Federico Babina的建筑风格系列包括了建筑史上的16个主要流派,就像是一部简明有趣的视觉编年史。

数英网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文章底部规范


一说到建筑风格,那些永远解释不清的“主义”们总是跑来捣乱。而这位来自意大利插画师Federico Babina创作的建筑系列插画,用极其简单的构图、线条和色彩,道出了当代史上主要建筑风格的精髓。从解构主义到装饰艺术,从包豪斯到“粗犷主义”,一部建筑界的视觉编年史就这样轻巧地在我们眼前铺开。

这些建筑的基本构造非常相似,但通过几何结构的微调和色彩的运用,再加上材质和字体的渲染修饰,就组成了能够代表建筑风格的视觉元素。你会发现,原来,记住这些“主义”是这么轻松又有趣的一件事。

Federico Babina建筑系列插画


1.包豪斯

所谓“包豪斯风格”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种称呼。它原本是德国1919年创立的一所艺术和建筑学校。但这个词早已远远超出学校的定义,扩展到它所倡导的建筑风格之上,强调造型和功能的兼容。其风格就是构成艺术,即由几何形体以及特定的排列形式(重复、渐变、特异等等)来进行设计。除了建筑之外,包豪斯在各个设计领域、现代戏剧和美术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


2.未来主义

亦称未来派,是1908年由意大利青年诗人托马索·马利内蒂在米兰发起的派别。他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动”与“变”,用构图方案表达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以及地铁和多层车道的高速关系及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建筑领域中的未来主义倾向。未来主义者反对古典的、庄重的、祭祀的、戏剧性的、装饰的、纪念性的、轻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建筑,反对保护、修复和重建古典建筑。他们反对垂直线和水平线,反对立方体、方锥体和圆,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富有动态的建筑机体。经常用长线条来表现速度感、运动感和紧迫感。

未来主义


3.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建筑最早出现在20世纪早期的北欧,特点是奇异的角形结构、有机形状和内部空间。可以说,钢筋混凝土之所以能进入建筑史,有它的一部分功劳。下图的建筑元素为波茨坦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其流线型的造型对美国工业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

表现主义


4.世纪中期现代主义风格

这里说的“世纪中期”是指1930-1960年代之间从美国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涵盖了建筑、室内、产品和图形设计领域。简洁的线条、温和的曲线和不同材质的巧妙运用,让这种风格成为了颇受大众欢迎的经典。

世纪中期现代主义风格


5.粗野主义

这种建筑流派主要流行于1950-1960年代之间,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通过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来表现沉重和粗野的形式感,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

粗犷主义


6.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许多领域。它强烈反对现代主义的各种观点,并且坚持形式发展的多样性,可以说杂糅了各种风格,颇有"杂家"的意味。尤其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建筑透过建筑的各种元素,可以感触到建筑师反映出来的建筑语义及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


7.解构主义

19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开始登上建筑舞台。它最突出的标志,就是把建筑的外形切成“碎片”,用非线性或是曲面的设计,来创造建筑元素之间的连接和变形。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解构主义


8.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去除装饰的简约风格。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


9.装饰艺术风格

它第一次出现在一战后的法国,其全盛时期在20世纪30到40年代,衰落于二战后。艺术装饰风格是一种折衷的风格,它融合了带有机器时代色彩的传统工艺图案。这种风格经常带有丰富的色彩、醒目的几何图案和大量装饰的特点。在全盛期间,艺术装饰风格在社会和技术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豪华、迷人、丰富和实用的特点。

装饰艺术风格


10.赖特风格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赖特提出的一种称为“美国风”的住宅新体系。“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美国风住宅大多数具有简洁的形体,直线方角,内部空间流动而功能分区很明确,坚持了草原住宅所反映的讲究与环境的的配合和表达材料性能的特点。

赖特风格


11.新陈代谢派

1960年前后在日本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

新陈代谢派


12.风格派

其重要的经典作品是1917年特维特设计的几何形椅子——红-蓝椅子。“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它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黑白灰)为中性的色彩计划、它的立体主义形式、理性主义形式的结构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而在荷兰的现代设计中,它的痕迹也显而易见,比比皆是。

风格派


13.国际主义风格

1927年,美国的菲利浦·约翰逊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上发现了这种新兴的风格。冷漠,理性,强调体积,追求对称,舍弃装饰,形式至上,无疑这种设计理念源于当时社会的需求以及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可能。国际主义极其推崇几何的形式,不要装饰。它在六七十年代发展成熟,直到80年代才消退,涉及了设计的很多方面,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国际主义风格


14.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是,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是指由一块块金属、 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 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构成主义


15.有机建筑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有机建筑是一种活着的传统,它根植于对生活、自然和自然形态的情感中,从自然世界及其多种多样生物形式与过程的生命力中汲取营养。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有机建筑


16.高技派

亦称“重技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高技派

“建筑是和社会一起变化的,有时又能引导社会。”Babina说,“从居住空间的变化中,很容易看出社会的改变。穿过一座现代城市,你会看到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建筑并存着,形成一种奇异的(不)协调感。”

更重要的是,这些各有名号的风格和流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时间之中,被一根细线毫不费力地串起,而是彼此交叉和勾连。就像Babina说的那样,“它们是时间隧道里的马赛克碎片。如果要从一幢装饰艺术的建筑里寻找解构主义元素,其实并不困难。因为在它们之间,有一种超越时间的互动。”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