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资料,翻到了去年给客户做的互动策划案。
一家健身车品牌委托我们为其策划,让用户能在使用健身自行车产品时有更好的体验。
数英网用户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遵守文章底部规范
ElloWorld团队在调研了品牌及市场现状后,第一直觉就是使用头戴式虚拟眼镜感受沉浸式骑行乐趣的体验,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健身强度,并创作多种场景供用户玩家选择。
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或由系统推荐适合其锻炼的强度及教练。
用户可根据喜好,选择中意的城市地图场景。
如沙漠高速。
如环境优美的林荫小道。
甚至可以选择游戏风格的场景进行体验。
(提案图片素材取自网络)
前年的方案,现在看来也非常落地,开发制作难度可控,可行性强。
并且健身车行业使用头戴式VR眼镜,较之其他行业有其绝对的优势:
1,安全性高:使用虚拟眼镜不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其他行业除了坐在绑定安全座椅上,体验安全风险会增加。
2,场合匹配度高:室内骑行健身时能直接模拟户外场景,甚至可以一路骑行到东京、巴黎甚至月球表面,与骑行健身的本质诉求没有冲突。现在很多商家为了VR而VR,完全不管是否适合其品牌属性和应用环境。(追求炫酷和聚焦爆点则是另一回事)
3,运动及佩戴眼镜时长合理。不会给用户造成视觉压力和眩晕感。
4,有成熟的线下体验店。
最终客户并未采用我们的方案,甚至认为我们是推销虚拟眼镜的。(我们在会议时让对方体验了一下某品牌的虚拟眼镜产品)
也许是当年提出这个体验概念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接受度差了点,无法令人信服。
我们并不在意一个商业项目因为双方没有达成共识而无法合作,我们的策划方案在后期执行过程中,肯定还是会有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的。
但我们仍为这个企业感到惋惜,他们错过了一次试错成本极低,未来市场极大的变革机会。
试错成本极低,是因为当年虚拟眼镜厂商正在大力度推广,甚至免费提供硬件产品接入行业,而游戏三维场景的内容开发成本相对可控,其企业内部已经有完善的用户数据管理系统,接入游戏也没有技术问题。
未来市场极大,是因为健身车行业甚至整个健身机构的体验将被颠覆。就在2015下半年开始,马爹利的VR体验引爆了整个互动圈,紧接着麦当劳、各大品牌都在用VR眼镜做营销噱头,但由于是行业营销行为,大多都只针对某个事件。而健身车行业如果在早先年开始投入制作,未来加入收费地图、玩家组队、PK竞速等更多社群功能。则将可能是由一家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尝试。
之后这家企业选择了与一家知名电视机厂商合作,绑定电视游戏板块,内嵌骑三维自行车游戏和投放广告,期望能带动健身车的销量。
这个合作模式有以下几个问题:
1,只有购买电视机才有可能成为其潜在消费者。
2,购买了电视机的普通用户没有自行车硬件会直接放弃体验游戏。
3,体验健身车游戏必须将设备挪至电视机前。
4,单纯的游戏体验无粘性,没有为未来做铺垫,后期更新成本更高。
5,为电视机厂商做嫁衣,为了自己的销售必须连带着推广电视机。
为了达成一次转化,消费者们必须满足N个必须条件
这个决策对企业有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好处?
没有。
我武断地认为这家企业做了一个宇宙级愚蠢的决策。一家有危机意识的企业,遇到机会是能嗅到新鲜气味的。而不是耗尽财力替他人做嫁衣。
但这些年接触的不少企业,都有这种毛病,僵化的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无法吸取新思路,无法理解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更不想着将这些新的能量转化为己所用。
企业决策者如果固步自封,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不能站在消费者(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就只能面临死亡。这种企业,就像是把自己吃的很肥但仍然坐在井底的青蛙,认为自己已经占据一方,但其实危机四伏,竞争力会慢慢消失殆尽。
而有危机感的企业,就好像未雨绸缪的松鼠,一边吃着一边做好储备,遇到危机快速反应。
所以,传统企业是怎么丢掉转型机会的?
自负。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