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广告众生相
2020年,Digitalling的第一篇爆款文《疫情下的中国广告业》刷屏了一群人的朋友圈。我也是,在扫了一眼正文,便立刻点了收藏。但我不关心广告公司们怎么看疫情, 只想为那篇文章抽丝剥茧,梳理一下文章背后真正有用的资讯。
〔看数字〕
数英这次总够收集了67份采访,除了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某热店”,其他均能找到源头。再除去上海和北京两边均受采访的UID,实质采访总数为65家。不过当这些广告公司按地域划分后,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次的样本采集是集中在了上海,总体,可以从大家的态度里判断2020广告业的风向温度。
〔看我的“熟人们”怎么说〕
1. F5,范耀威
暂时没有生存压力问题,甚至跟大家分享了方法论:借鉴《囧妈》的应对措施,快速转换传播渠道,止损。
2. 意类,江畔
2月的拍片计划全部推迟,疫情的未知性带来经济压力。最坏打算是疫情持续到6月,将导致公司收缩,裁员。
3. KARMA,Karma
看样子公司很安全。他最担心的竟是办公司装修又要推迟。在他的字里行间,隐约可以读到他对这个行业的信念感,比如说“广告无处时不寒冬”“广告业就没有能躺着数钱的岁月”“每一次的产出都将决定你的下一顿口粮“。
反观其他几十家的广告公司,作品集之平庸,让人记不住它们的名字。但话又说回来,打头阵的范思,简介里一堆没亮点的案例,也让人困惑。为什么这种水品这种产出的公司,一副不缺生意的样子?或许80%的客户不需要创意出色?
4. LxU,Levi李雨
拍摄受影响,是否影响公司经营,还在观望。此刻,企业行为是最好的品牌传播。比如,丁香医生的疫情地图、辟谣信息的汇总、麦当劳的医院专供餐厅。
5. 马马也,孙涛
公司自身总体可控。关于疫情的品牌动作,他提及盒马招工的行为,这种时候企业做什么比说什么更能体现品牌价值。要“商业向善”。
6. 有门,王小塞
好在Q1是广告业的淡季,因此,部分项目延期带来的影响尚可承受。从回答里可以看出王总作为商业人的思考方式。比如说,避免单一业务和单一类型客户,就是经营者需要有的未雨绸缪。如果专攻TVC和线下Event的公司,在这个疫情里,想来就不好过了。
7. 胜加,马晓波
马总大概是个耿直的人。当他说“我们努力做到不降薪、不裁员”时,旁人读到的就是另外一层意思——勉强还能撑,疫情如果再扩散,我们就只好拔刀做“结构性调整”了。
胜加也面临视频无法准时开工,需要寻求海外拍摄方案;客户回款延迟带来现金流压力等问题。
8. 神鸦社鼓,Ever宋尧
小而精的digital公司,也难免遇到业务取消的难题。但他在努力维持好心态应对现状。此外,说了一句有趣的话:品牌由巨大的人格能量,但灾难面前尽量“小我”。
9. 天与空,Billy邓斌
自信地称自家客户储备多元,现金流充沛,将是最能扛的公司之一。但他的朋友们就没那么幸运:房地产、旅游类、线下活动公司都遇到颗粒无收的囧境。天与空本来节后要开放的10个HC,将因为疫情而关闭了。他预言未来3-5个月有较大的就业压力。
*邓Sir的言论很吓人,让本来有离职意向的人瑟瑟发抖。但天与空的工作强度和人员流失率一直业内有名。所以他的话,我还是保留一点观望意见吧。
10. W,Maggie
我总感觉W这家公司随着H5一起回归到行业的暗涌里了,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高调澎湃。但今天这位Maggie的回答,让我依旧对这家公司抱有期待。(尤其是对比着前者天与空的回答来看)。
“危机中永远有转机,如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说不定可以顺势经营室内游泳。”她说W将大幅度增加招聘力度。这是最振奋人心的新闻。(*好奇去年那个W没钱了的谣言是怎么回事)
11. 之外广告,郑大明
抱着最坏的打算——疫情要到7月才能结束。正视风险。虽然公司
从巨大的不确定性里,找寻一丝确定性
广告业本身就充满变数,被一个个自媒体玩成了“殡葬业”。先是传统广告已死、后是双微一抖已死,再到今天的疫情当前,我对那些危言耸听的话也产生免疫了。没有人可以真正的预言未来,数英那篇文章的真正意义在于,读到每一个广告人的个性和世界观。
每个人都想提前知道答案,好让自己少走弯路。然而,只有走过无数弯路,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那条路。唯有和无数个人擦肩而过,你才能明白自己将与谁同行。
繁杂的话语,看过筛选过之后,依然记在脑里的,才会成为你的信念。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