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不会好了吗?不妨听听这80家独立书店老板的话
继众筹、书店互助之后,单向空间又联合薇娅、淘宝直播推出了“保卫独立书店”的主题策划。
3月9日晚上8点,单向空间与精典书店、乌托邦书店、1200书店、先锋书店和晓风书屋同时进行直播,并由单向空间与这些书店主理人及薇娅、叶蓓连线,聊聊疫情下独立书店的困境与机遇。
01
保卫独立书店
许知远在日本的一家民宿,喝了酒,满面通红。
其他书店的创始人对着镜头,都有着不知说什么的窘迫。
连线过程时常卡顿、掉线,然后是许知远式的尬聊。与同时进行的薇娅直播间相比,这些独立书店的直播显得有些笨拙与冷清。
有人评论说书店也要向流量低头了。
许知远回应说:
所有的时代都需要新的载体、新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我们读书不是因为书是一个多么传统的(东西),书蕴含了很多新的想法,激发我们去重新想象世界。所以我们是要尊重传统,但要保持开放。
直播所卖的“保卫独立书店盲袋”,内附各家书店的精心选书与限定文创,整场直播单向空间盲袋销售利润将会用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独立书店。据单向街书店介绍,这次“隐藏直播间企划”共吸引了 14.5 万观众来到单向空间直播间,总计售出近 8000 份书店盲袋,销售额超 70 万元。
2月25日,中宣部印刷发行局调研组发布的千家实体书店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影响下,九成实体书店暂停营业,四成书店预计上半年收入将下降50%以上。
如果说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国营书店还能依靠供应纸质教材与配套教辅、作业本来缓解经营压力,而开在商圈的品牌性连锁书店,能够依托商场租金减免政策、供应商的优惠合作来保证现金流,那么中小型的独立书店则真的是面临着一道大坎儿,搞直播、送外卖、开线上读书会,过得去的勉强维持收支,过不去的,就只能清仓关店。正如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所说:“疫情是催化剂,会逼退一些本身已经惨淡的书店。疫情缓解之后,活下来的书店会回归到之前的状态,但谈不上复苏。”
02
书店里的影像诗
「博克書局」最后一天营业的时候,来了很多老顾客。老板林常中和他们彼此寒暄着,有人说要是每天的生意都像这样该多好,有人将手写的感谢信递给老板,也有人和老板拍照留念。
林常中一边结账一边说:“今天最后一天啦,谢谢你来看我们。”
客人问老板:“下次在哪里看到你?”
老板回答:“马路上,或是在那个游览车上啊。”一下就逗笑了周围等待结账的不舍的客人。
而直到所有人离开,六十多岁的林常中喝了口水,看着这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绑住自己的书店,才偷偷地抹了抹眼睛。
这一幕来自一部小众的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两季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第二季标记看过的不超过500人。它原本是台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的延伸作品(更像片花),每集只有3分钟,记录了台湾80家独立书店的样貌。
导演侯季然说:“拍完才知开书店是辛苦、一点也不浪漫的行业,也庆幸这些书店为连锁店满街的台湾保留了文化多样性。”
这部纪录片里,有的整整三分钟没有一句话,镜头随着钟摆、人流、光影记录时间在书店里的流淌;有的是跟着店主收旧书的脚步,铺陈开这条经营书店的道路;有的是像探险般走下贴满海报的楼道,来到地皮都被踩烂了的地下书店。
比起独立书店的经营问题,导演似乎更加关注人与书之间的情感联结。在这些风格迥异的书店背后,店主的故事让书店真正“活”了起来。而他们在片中所说的只言片语,或许也能给我们——不管是作为普通读者,还是向各个角落汲取知识的创意人——带来一点点启发。
「刺鳥咖啡書店」
海边的书店
每个人都觉得我是神经病,但是至少还是有人跟我们对话,每一本书都是你的朋友,所以人家觉得你是比较孤僻或者比较孤单,对我来说没有,我心里是很丰富的,我是灵魂的贵族。
这个离岛的刺鸟咖啡书店,是整个系列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家。
店主曹以雄退去政客的身份,自称现在的身份是“流浪汉”、“无业游民”。望向窗外一望无际的海,他说年轻的时候向外追求,到了老年就向内追求。
曹以雄站在礁石上,非常兴奋地介绍他的孤独“王国”,随时可以像蒙克的《呐喊》一样。
在一次集体观影中,刺鸟咖啡书店这一集引起爆笑,而片尾又让人顿生敬意。他说:“在我们生命的余生,是要寻找一棵树,那我自己是一个刺鸟,这一棵树它撞到的那一刹那,它的声音是最悦耳的,对我个人来讲,这个地方它就是一棵有刺的树。我希望,我听到我最最美妙的声音。”
「老武俠」
寄送武侠小说的书店
退伍以后,我在广告公司上班,我广告公司开到印刷厂去了,接下来广告公司被人家卷款,卷款两千万。
“老武侠”书店只在晚上八点以后才营业。
原因是老板是一位出租车司机,白天开车和收购武侠小说,晚上才能为读者提供邮寄租借服务。钻进武侠小说的世界,是他与令人失望的现实生活对抗的方式。“那个作品看久了,你的心神会往那边去。现实社会讲钱,但是武侠好像从不谈金额诶,没有一个主角说为了钱所困。”停车休息的间隙,他站在街边抽烟,话语中也带着一股武侠江湖里的正义感。
「水準書局」
最爱聊天的书店
我都跟客人聊天,因为什么哩,我没跟客人聊天,我时间哦,你坐在板凳坐四十年,会郁郁寡欢。
「新手書店」
生·活的书店
有一个年轻人他会来这里吃葱油饼。但他不会买书啦,他就在我外面吃葱油饼,那讲着讲着,他后来会进来找我聊天。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书店它存在的意义,就算它没有卖书,它其实是一个大家都可以享用的空间,甚至我在这里办活动,我等于让这个空间跟城市share。
「古典樂藏」
每分钟33.3转的书店
因为有店就会有人,有人就会有缘分。同好的意思是说,就算我们之前不认识,可是只要你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或者这件事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它冥冥中就会有一些共同的想法。
其实这个店赚不赚钱,对我来讲可能实质上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会转换一个想法,就是之后可能有更多人,我们可以共同去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我现在比较重视的。
「旅人書房」
阅读旅行的书店
开书店这件事情,其实有一点像是想要去抓住最后这一个会有书店存在的世代的感觉。
「古今書廊」
与回收场赛跑的书店
书真的是有味道的,那个懂书的人,比如说上海版的书,如果你不信,等一下我找一本上海版你自己闻闻看,那种特殊味道你闻了就忘不了。
「阿維的書店」
我住了十九年的书店
只要开书店能够让你赚钱,哪怕它赚得很少很辛苦,它还是值得的,它在精神层面是,来的人都是很单纯的,爱看书的人也都不是暴力型的,或者是学生,都很单纯,你这整个赚钱的过程是很开心的。
「洪雅書房」
串联社会运动的书店
所以这个过程中,你也觉得说人都会流失,人的理想也会转变,人都有生老病死,可是书店的精神不死。
「人文書舍」
投注一生精神的书店
这一年正好八十岁,那我书店也就是四十年,一生中的精力、精神都寄托在这个书本上。
「田園城市」
书店里的书店
外面的通路它的评分标准就是卖得好卖得快,赚多赚少这件事情而已,那我的态度觉得不是这样,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你一定要让它呼吸,让它延续。延续这件事还蛮重要的,让自己用心出版的书能够一直躺在那里,很舒服让人家看,然后看到很完整这样子,书店就开始进入经营的阶段。
每一集片头的字幕其实就已经准确地概括了书店的特色。
比如专注于女性主义与性少数议题的「女書店」,片头是“属于我们(Woman)的书店”。
因为一只走路晃晃悠悠的失聪小猫而得名的「晃晃二手書店」,被描述为“想念一只猫的书店”。
晃晃出车祸离开,店主向旅人征集晃晃的照片,为它办了一个纪念影展。
还有浪漫得有些不切实际的拯救老树的书店「伊聖詩私房書櫃」,
因为朋友都读大学,自己只有高中学历而不甘心,想要靠开书店自学的不认输的书店「草屯三省堂書店」,
坚守书街八十年的书店「鴻儒堂書局」,等火车的书店「舊書櫃」,关于摇滚与漫画的书店Mangasick……
我们难以给这些书店很好地归类,然而也是这种难以归类,让城市文化呈现更多元的样貌。扎根于社区与学校的书店,除了卖书还售卖文具、杂货,或是为社区活动提供空间,而这些书店又因不同的地理位置、邻里关系、历史传承而各有不同;旧书店,即便都是主营二手书,也因专攻方向与品味的不同给人截然不同的印象;还有的书店,或致力于推进社会议题,或力图帮助偏远地区儿童,或为了实现自己从小的愿望,不管店面是否简陋,他们也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感在做这些不怎么被人理解的事情。
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说聪明人太多,笨蛋和傻子太少,如果你有健康的大脑,劝你不要办书店,只有“脑残”的人才能将书店办好。
万圣书园创办于1993年,如今已成为北京“文化地标”之一,也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书店之一。
03
介入城市的精神生活
梁文道曾在探访北京万圣书园的时候,谈及他对独立书店的理解:“独立书店之所以是独立书店,不是因为空间小,不是因为品种少,而是因为它做了一些有想法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说,它要什么、不要什么。我觉得看一个书店好不好,不是看它有什么书,而是看它没有什么书。”
北京万圣书园,来源于1200bookshop
虽说开书店首先是一门生意,但真正能让它成为一家“好书店”的,却恰恰是那些独立于商业与读者的理想主义。它以独特的品味而非媚俗的姿态,与城市的精神生活相融合。“你的书店在什么意义上介入了或者是参与了本地人的精神生活?我们可以将精神生活进行窄的界定与宽泛的界定,比较窄的界定就是公众生活,宽泛的界定,连这个城市的风雅的趋势都在这里。”刘苏里说,“如果一家书店跟城市的精神生活没有关系的话,我可以赌定,它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或者是后天死掉。跟城市的精神生活契合的书店,即使今天活得困难一点,明天的日子就会改善,后天会活得很快乐。”
从北京的万圣书园、杭州的晓风书屋、南京的先锋书店,到上海的季风书园(已闭店)、广州的方所书店……独立书店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也承载着那座城市所特有的文化与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面对疫情带来的打击,以及长期电商书籍价格战与线上阅读方式的夹击,独立书店也不会消失。
你有印象深刻的书店吗?它因为什么而特别?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资料来源:
1、刘苏里、钟芳玲、杨照:未来独立书店的可能性
2、疫情笼罩下的实体书店呼声——超千家实体书店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3、梁文道:怎样的书店才能算是一家好书店?
4、实体书店落寞?从直播开始求生自救
5、《书店里的影像诗》主页
图片来源于《书店里的影像诗》、单向街书店、1200bookshop、淘宝直播截图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