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举报 2020-03-06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作者:御寒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复古浪潮里,谁都逃不过“真香”的命运。

2020年初,一首杨千嬅16年前的老歌——《处处吻》火了。 

网易云、QQ音乐、酷狗的各大榜单上,《处处吻》打败了一众新歌榜上有名;在B站上,用《处处吻》制作而成的鬼畜作品洗榜了热门排行;在抖音上,隔几分钟就能刷出用“一吻便偷一个心,一吻便杀一个人”作为背景音乐的短视频。 

在这个不缺新内容的时代,人们却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回顾起了曾经的经典:伍佰于1996年发表的《Last Dance》随着台剧《想见你》的热播火遍全网;《回家的诱惑》《家有儿女》《亮剑》的经典台词成为沙雕网友的笑谈;《武林外传》《我爱我家》《乡村爱情》等老剧在新的语境下有了新的意义。 

老剧重温,老歌翻红。经典作品以符合时代的新形态,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用“文艺复兴”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复古浪潮里,谁都逃不过“真香”的命运。


 “你怎么扛着品如的衣柜”

就在几个月前,抖音还是“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的天下。 

《火红的萨日朗》是《套马杆》的原唱乌兰托娅在2012年推出的歌曲。时隔八年,它终于从广场舞曲升级成了抖音配乐,衍生出了大量翻唱、演奏和跳舞的短视频作品。

《火红的萨日朗》近半年百度指数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老歌总是能在抖音上找到新的活法儿。 

2019年10月,抖音上的一位歌手翻唱了周杰伦的《断了的弦》,一时将这首2003年的老歌推到了舞台中央。《断了的弦》算不上周杰伦的代表作,甚至可能排不进他所有作品里的前30。但是,从10月底到11月初,《断了的弦》的百度指数爆涨十倍,甚至超过了周杰伦在9月发行的新歌《说好不哭》,直到12月才慢慢回归到正常数值。

蓝:《断了的弦》 绿:《说好不哭》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除此之外,张韶涵在2004年发表的《欧若拉》,萧敬腾在2009年发表的《王妃》,周杰伦在2010年发表的《爱的飞行日记》,邓紫棋在2015年发表的《来自天堂的魔鬼》,都是2019年度短视频配乐的宠儿。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媒介决定内容”,新媒介之下,任何内容都可以是新内容。 

在大量UGC内容出现之前,音乐和用户的交互方式是单一的,无非是在磁带、唱片里播放,还是在MP3和音乐App里播放。这种注重歌曲本身的表现形态,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讨论热度,往往都在音乐发行初期达到高潮。 

短视频的出现,则让音乐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这种新形式面前,歌曲和视频的契合度很重要,歌曲本身的发行时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新歌有了不一样的走红方式,老歌也有了再一次的传播可能。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影视剧领域。二次创作既能已经大火的热门剧集更加热闹,还能为埋没已久的“沧海遗珠”挖掘出新的看点。 

在B站2019年年度影视榜单中,排在历年剧集榜第2、4、6、9、10的《爱情公寓》《武林外传》《回家的诱惑》《亮剑》《西游记》,都是鬼畜区的常见素材。对于擅长冲浪的00后来说,即使没有看过这些作品,也或多或少听说过用作品素材剪辑而成的恶搞作品。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用学术的话来说,这是一种“迷因”(meme),更准确地说是“网络迷因”(Internet meme), 也就是某个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我们也可以用更通俗的话语来解释它——“IP”。 

传统意义上的“IP”存在于传统意义的文化载体里,在同一主题下,诞生出网文、电影、剧集、动漫、游戏、舞台剧等不同形态的改编作品;而“迷因”则可以看作是网络亚文化中的“亚IP”,它可以表现为一切社交属性大于艺术属性的二次创作。 

从“你好骚啊”,到“你怎么穿着品如的衣服”,再到“你怎么扛着品如的衣柜”,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亚IP”改编。到了后期,甚至结合“六学”延伸出“你好六啊”,结合王境泽延伸出“你好香啊”,这些自发的文化流变和整合,便是网友智慧的集大成之体现。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和那些辗转于资本市场的“大IP”相比,“亚IP”拥有同样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不那么高的创作门槛,也更贴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作为表情包素材的截图和动图,作为段子传播的歌词和台词,作为鬼畜素材的音乐和视频…… 

即使没有看过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也能在怼人的时候脱口而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便是“亚IP”的胜利。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一句“雨女无瓜”(与你无关),重新带火了一部11年前的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 

这句蹩脚的普通话出自剧中一位台湾演员之口,一起走红的还有“游乐娃子”(游乐王子)、“要你寡”(要你管)、“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亚子”(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样子)等迷之口音。 

B站up主“吴木木-”是最早从《巴啦啦小魔仙》里发掘出这些梗的人。2019年5月4日,他在B站上传了第一条《巴啦啦小魔仙》的视频,记录了剧中占星魔仙和魔仙女王两位角色的“口胡”,随后又陆续发布了其他角色的台词语录,其中就包括游乐王子。 

这些魔性发音很快火遍全网,“游乐娃子”的杀马特造型、配上“雨女无瓜”四个字的表情包风靡一时。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曾经联系到“吴木木-”,在他看来,这些词汇能够流行,最关键因素在于“可爱和真实”:《巴啦啦小魔仙》是一部爆款剧,早在十年前就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痕迹,这些“塑料普通话”真实、淳朴、接地气,“直击人们的童年记忆”。 

这一逻辑让很多经典作品焕发了“第二春”。“我想把这玩意染成绿的”带火了《家有儿女》;“你们不要再打了啦”带火了《紫禁之巅》;“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带火了《布拉格广场》。 

吸引了人们注意力的还有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渣男,绿茶,白莲花,绿帽子……它们就像是这个时代的社交母题,总是能迅速掀动起公众情绪,引起大众的共鸣。孙燕姿的《绿光》,《回家的诱惑》里的洪世贤和艾莉,都是在这些母题之下火起来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帘幽梦》里费云帆对绿萍说的话:“你只是失去了一双腿,而紫菱呢,她失去的可是自己的爱情啊!”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谁也不知道是哪个无聊网友最早翻出了这句台词,但它确实火了,顺便还带火了“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琼瑶剧”。网友挖出了《还珠格格》里“当今圣上的御前侍卫”,《情深深雨濛濛》里的杜飞“医闹”,《新月格格》里的“小三上位”,给这些经典老剧贴上了新的时代标签。 

人们记住的,不再只有跌宕的剧情、精湛的演技或是深刻的思考。那些被调侃、被重塑、甚至被误解的文字、声音和影像,也能给影视作品带来长久的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梗”作为一种通用的“社交货币”,融入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之中——不止是线上的虚拟社交,还有线下的人际交往。 

任何群居性动物都需要在群体中获得身份认同,低等生物靠的是气味和声音,而高等生物则需要更复杂的机制,例如性状、服饰和语言。

在这个时代,圈层更加复杂,圈层的标志也更加多样。微博热评,朋友圈配文,以及面对面交谈,人们都在传递和接收这些“社交货币”,以此在群体中获得身份认同。

同时说出“你好骚啊”,相视一笑,便是建立了最基本的共识。 

长此以往,这些有意识的“玩梗”,慢慢变成无意识的日常用语,成为一代人的社交习惯之一。而诞生了这些“梗”的影视作品,便会以一种新的形式,永远地留在这代人的记忆之中。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人们可能不记得《醉赤壁》,却熟知“确认过眼神”;可能没看过《乡村爱情》,却知道“她把拉我”;而光靠一句“你要是唠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和葛优瘫的表情包,《我爱我家》就能再战五百年。 

此情此景,谁不会感叹一句:人类的本质真是复读机。


这才是猛男该看的东西 

“当代年轻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宁愿把看过八百遍的剧拿出来当背景音听着,也不愿意点开一部没看过的新剧,哪怕是很火的剧。” 

近日,这样一条微博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截至目前,这条微博已经获得了超过4万条转发和12万个点赞》,一位网友在评论里解释说:“开始追一部新的剧需要很艰难的心理建设。” 

一部儿童剧《舞法天女:绚彩归来》就是这么火的。《绚彩归来》是“杀马特神剧”《舞法天女》的第四季,去年7月开播,疫情期间突然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屏,成为无聊网友杀时间的利器。轻松娱乐的设定,加上天真烂漫的剧情,曾经抱着嘲讽态度的观众,也不禁跟着天女们“朵蜜”起来

——这才是猛男该看的东西。

图源:豆瓣《舞法天女”绚彩归来》 

当代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提出了一种“轻文明”的概念:“我们正经历着物质世界的一场巨大变革,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技术与市场更倾向于‘轻’的逻辑而非‘重’的逻辑。”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将自己和低等生物区别开来。语言文字的出现,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我们的工具从木棍发展到枪支,从轻型机械发展到重型机械;我们的语言从口头语发展到书面语,从图形发展到文字。人类不断向自我和他人灌输着知识和技术,这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 

如今,人们又进入了由难到简、由奢入俭的时代。 

在技术上,我们将手机越做越薄,将电脑越做越轻,将汽车设计得更加环保,将机械打造得更加智能。在生活中,我们崇尚自然,喜欢轻食,推崇极简主义和断舍离,反对消费主义和囤积癖。在文化上,我们喝着毒鸡汤,讲着冷幽默,接受没品笑话,包容土味文化。 

“轻文明”的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抉择。在“越轻越好”的追求下,我们选择了最容易被传播的输出方式,和最容易被消化的接收方式。 

这套逻辑也适用于新上映的电影和新开播的剧集。观众在电影院、电视和视频平台了解到新作品后,第一波影响体现在票房、播放量和豆瓣评分中,而真正的长尾效应却发生在朋友圈、公众号和社交平台上。

网友依然在创作《哪吒》同人

从《处处吻》到《回家的诱惑》,老歌和老剧的“文艺复兴”

以2019年度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在点映之后,《哪吒》的口碑一路飙升,很快收获了一大批保质保量的二创作品,同时突破同人创作圈,被营销号广泛转发,充斥了热门微博和路人的首页。 

特别是哪吒和敖丙的CP“藕饼”,靠着同人创作的宣传造势,一跃登上微博CP超话榜前三。很多网友电影还没看,已经在铺天盖地的同人图里“嗑”上了CP。这部分流量很快被转移到院线,推动了电影票房持续走高。 

这也代表了内容传播链条的变迁:以边缘创作为起点,慢慢接触到核心内容,形成一种逆向的文化输出。 

同时,在容易接受、理解和记住的经典作品里,找寻一种没有负担和不用牺牲的文化共鸣,也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新常态。

于是,我们沉迷于“挖坟”,从老歌和老剧中寻找新梗,并选择将B站、微博、微信、抖音作为传播通道:B站是“亚IP”创作的主战场,微博和微信是“社交货币”交换的大本营,抖音这个日活超过4亿的巨大市场,本身就是年轻人抛弃沉重的长视频、投奔轻巧的短视频的结果。 

每一个虚拟的“轻而易举”,都是为了应对现实的“举步维艰”。正如那些看完《哪吒》、走出电影院的人们,热血沸腾地在朋友圈里留下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然后继续回到“由不得我”的生活之中。 

害,真香。


参考资料:
[1].独访「雨女无瓜」创造者:能火起来,因为它真实和可爱啊,园长,刺猬公社
[2].《轻文明》:如何理解和面对一个更“轻”的世界?,曹东勃,澎湃新闻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