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艺术形式的发展演进 (字型)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而观念和要求的变化,源于一种时代的变化,源于一种对生命态度的追求。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TYPEFACE BRANDING
恩斯特·贡布里希 E. H. Gombrich,1909—2001
生活中许多艺术学科之外的朋友们经常容易把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混为一谈,或无法区分其间的关系。这边先解释下,两者间的差别:通常我们所说的艺术风格,其形成因素主要在于创作者本身,从创作总体上显现出的思想和艺术的个性特点;而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由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风格、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和思想倾向相接近而形成的集合体,各流派往往有其代表人物,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作成果。
由于整篇幅如要论述整个西方艺术发展史乃至中国艺术文明发展史的长河,篇幅涉及内容恐怕数篇也无法详述艺术史之渊源及其博大深远的人类文明,文章截取整个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的古希腊文明时期至维多利亚王朝的艺术风格特征,同时结合对应时期字型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的介绍,旨在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字型的背景,正确自如的制造各种氛围,让字型引用更准确的传递不同文本内涵所要表现的艺术形式和功能传达。
//
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商朝时期的汉字锥形(甲骨文)、中美洲的玛雅字,巴比伦的天文和“野蛮民族”的艺术,数不清的远古文明和几千年的文化成果都迅速通过这些根系传播到伯罗奔尼撒起伏的丘陵,传播到阿提卡丰收的果园,传播到比阿提亚贫瘠的山岭。文明社会产生的标识,语言记录的符号,千古文化的承载,历经世纪的忠实摹写视觉世界的耐心和技艺,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
//
从公元前到公元4世纪左右
“光辉的希腊,伟大的罗马”,这是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如果说古代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那么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在鼎盛时期,希腊的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体现。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圣地巴特农神殿就是为雅典娜女神而建造;雕刻家米隆的 《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以及著名的古墓稀世珍宝的《庞贝壁画》也是出于此时期;而在文字的引用上,如若要体现该时期的时代氛围,可选择能够显现其文化特征和其光辉时代之势的字型来加强其久远的历史感。
巴特农神殿Temple of Parthenon
大写字母的由来
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依据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创造了一个22个辅音字母的字母系统。
腓尼基是古代西亚一个古老而又富于冒险精神的商业民族,凭借其精湛的造船业和高超的航海技术以及数量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不断将腓尼基字母表传到了爱琴海区域,并在此建立殖民城邦。后由古希腊人将元音辅音字母加到腓尼基字母表中并调整顺序,才逐渐形成接近现今大写字母的形状。
将元音辅音字母加到腓尼基字中的古希腊字母,
并创造了我们熟悉的希腊大写字母
在该时期字母表里还没有字母J 、U、和W,阿拉伯数字也还没传到欧洲”,文字大多雕刻在建筑上,工匠师们在雕刻的时候给字母加上了优美的装饰线,也正是衬线的起源,衬线的修饰也更加凸显出此时古典、优雅、庄严的时代背景,现如今字库中也都具备这些字符。
之后的拉丁文字母由希腊字母间接发展而来,成为古罗马人的文字。由于古罗马帝国对西欧的统治,及其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使得拉丁文成为古代和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因形体简单清楚,便于认读书写,流传非常广,成为世界最通行的字母。(在1958年,中国颁布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定的汉语拼音。)
拉丁字母的U,并且用文字U来区别跟V的不同的发音做法,大约是在1700年左右的事。也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里,以“V”来取代U的做法,也可能是在告诉大家这是有历史的庄严时刻表现形式之一。
BVLGARI Logo 字型引用
摄于意大利Via Condotti大道
把U写成V的高级珠宝品牌宝格丽BVLGARI,于1884年在意大利建立,源自古希腊罗马文化精髓,其logo同样使用得角状衬线体,彰显的是一种坚定果断犀利的态度,也隐隐看起来有一种旧世纪奢华财富的感觉,正契合此品牌以珠宝而出名。其并没有遵循文字品牌 Logo 惯用的套路,没有特别基于哪款已成熟字型,视觉上是形同 Trajan, Aviano这种类似凯旋柱上铭刻的碑文的样式,也许标志创造者的初衷也是想要做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字,以便契合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精髓。
字型实例 TYPEFACE
Rusticana、Trajan(上期文章详述)、Stempel Schneidler Roman都是石碑文字,且Stempel Schneidler Roman该字体里还有小写字母,如若想要展现该年代的氛围,还是用大写字母好。
Rusticana该字体是一款个性独特的英文字体,非常适合创意类的英文广告设计载体上使用,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该款字体,会起到相当理想的效果。
而Herculanum和Pompeijana这两款字体是以罗马正体为范本制作的,其字母E、P、S松紧的空间处理,具有典型的罗马碑文比例。字母P保持开口的造型,也是忠实再现了碑文的字形。O几近正圆,C、D、M也非常宽松。在小林章《西文字型》中有过具体介绍。
//
4世纪到5世纪(罗马时代后期)
此时期出现用平头笔书写的曲线状手写体,这种字母叫做安色尔体Uncial,原意为“1英寸高的文字”,还处于大写和小写之间的阶段。
记载记录可能源于晚期的古罗马手写体,与早期莎草纸上的多笔画带棱角的字母有很大不同。其形态受书写载体羊皮纸和牛皮纸材质的影响,使用宽且单一的笔触和简单的圆角,之前的莎草纸因为比较粗糙的表面,更适合书写字角尖锐、多重笔触的字母。在一些早期的样本中,所有字母都是彼此分离,词与词之间也没有间隔,而是到后期词与词之间的间隔才成为改字体的典型特征。(古埃及的书吏将文字用芦苇笔写在莎纸草上)
字型实例 TYPEFACE
Omnia只有大写,而HammerUnziale(美国安色尔体)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
“伴随着手抄本数个世纪的演变,安色尔字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公元600年时,手抄本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夸张的笔画和字体花饰。便随着基本笔画中扭曲的方式和层叠的出现,字母的升部(Ascenders)和降部(Descenders)成了首要的变化。而后,安色尔字母一直向简单和小型化发展,直到大约公元800年,简明的小写字母出现。安色尔字母在抄写圣经中一直被使用,直到10世纪才逐渐减少。大约有500多本安色尔体手抄本流传下来,大部分都是在加洛林文艺复兴之前”
公元800年左右的《凯尔斯书》The Kells
可以看到此时安色尔体已经有明显的字间距
到之后19世纪的字体,几乎都是以各种形式模仿当时的手写体制作而成的,且其字体专属气质强,不太适合平时的设计使用。
//
公元476年~15世纪(中世纪风Medieval)
我们所说的西方美术史,都是从中世纪开始。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慢慢地从一个不入流的小教派,变成了欧洲人普遍信仰的宗教,所以画上帝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艺术形式,通俗地讲,他们只画上帝一个神,一个神学统治社会。正如人们所说,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所以那个时期所画的上帝,风格都很严肃,追求的也都是戒律的主题。
所以其拜占庭风格和基督教风格的表达,主题基本就是对上帝的敬畏,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原罪。因此,如果去欧洲见到那种人体造型瘦长,无个性,线条垂直程式化一本正经的扑克肖像,那必定是中世纪的风格。
《威尔顿双联画》Wilton Diptych
在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在位期间,对基督教文化的规范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宗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由于日耳曼人在文化方面的落后,并无自己的文字也不会读写拉丁文,但随着教会政治和社会影响的扩大,基督教化必然需要对基督教的教义进行解释和研究。为了获得教会的神职,教士们必须学会阅读书写拉丁文,由此学习读写拉丁文也就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而古典拉丁文的弊端在此时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基于这种情况下,才有了查理大帝下令的拉丁文改革。
查理大帝邀请高僧阿尔昆在图尔将罗马时代后期安色尔体(Uncial)以及半安色尔体(Half-Uncial)进行改进,在阿尔昆及其学生弗雷吉兹的努力下,改革的结果是出现了用大写字母作为一个句子的开头,句子的结尾用句点结束。这种新的书写方式,改变了古典拉丁文句子与句子之间不分的书写习惯。即加洛林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
随着加洛林小楷书写体经过图尔向外延展扩散,形成了一种字体优美清晰的“加洛林字体”。这种字体整齐秀丽,简便易学,相比于其之前的墨洛温字体(Merovingian Script),加洛林小写体缩短了升部和降部,并且长度相等,小写体可以于四条等距水平线之间完美容纳,单词之间也出现了词距作为区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后继者不断推动的文艺与科学运动,被人们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Carolingian Renaissance),也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 延至今日其影响极为巨大。
10世纪使用加洛林小写体书写的拉丁文圣经
字型实例 TYPEFACE
Carolina这款字体就是依照卡洛林的手写风格制作出的一套字库。该字型优美,清晰齐整,倘若你想表现中世纪时期的创作,使用该款字体再适合不过了。
卡洛林小写体手抄本
//
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式Renaissance)
受到人文主义思想产生冲突,以及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压抑,该时期在绘画上趋向人物造型健硕 ,且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借着神的名义画人,再转到了纯粹画人。所谓复兴其实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那种,解放欲望的生活方式。且伴随着科技的革命复兴,技术的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好,人们就不再满足于清规戒律的生活,所以打着解放天性的旗号,来反教会那套令人反感的戒律。但在当时教会的力量依然是强大的,索性艺术家也没有太过于张扬,而是借着神的名义画人。
伟大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钻研科学的同时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几幅画,如果去卢浮宫看,便能体会到那种人性的气息,它和一本正经的中世纪的画像完全不同,就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雕塑、绘画、建筑上都留有伟大作品的米开朗基罗;把圣母画出了最高水平的大师拉斐尔,皆诞生于此伟大时期。此时期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及其深厚的内涵,无不显现着人们对释放人性基本欲望的渴求。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蒙娜·丽莎Mona Lisa》,1503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1508
拉斐尔Raphael,《the Sistine madonna》-detail,1513
如若表现此时期背景的文字,在字型浓重历史氛围的霸气感和复古感上是最值得讲究的准则。
1.哥特体
哥特式(Goth)最早是 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等为标志性元素。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 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
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中世纪后期哥特形式的寓意并非是消极而负面的,反而具有流动状态的特点,即哥特式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而是表现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是历经中世纪漫长思想禁锢过程后人们开始对世界重拾思考的迹象,可能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的精神。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地区,字母的字宽变窄、黑度增加,变得有棱有角。这些字体都是平头笔的手写体,因其黑度很大被称为Blackletter(黑色字母),或者被称为Gothic(哥特体,带有“野蛮”含义)。在德国,自古登堡到20世纪中叶都使用它作为正文字体,由于其风格太过于浓烈以至于很少有机会用到,极为夸张华丽,并且排版有相当复杂的排版规则和注意事项。具体可参照字型设计大师小林章的《西文字型II》详细介绍。
它几乎看不出任何的曲线构造,像这类风格,与其说是优雅,不如说它带有坚实的厚重感以及非常明显的黑度。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的报纸,也可看见不少用德语文字做成的商标。报纸讲求有“一直被阅读至今”般的悠久传统,才能给人安心感和信赖感。然而要给人这种氛围的话,能多一份厚重自然会比较好。
图上摄于纽约时报大楼,其宏大气势的logo正是引用Blackletter类字型进行设计,这同样是一款黑度很高,具有庄严感的阳刚字体,虽设计师对实际字型进行了后期的重新排列调整,并在一定视觉形状上加以修饰,但同样也不失悠久浓厚的历史色彩和安心信赖感。在生活中同样使用哥特体体现德国风味的品牌也随处可见。
2.人文主义体
在欧洲南部备受欢迎的是风格轻松明快的人文主义字体。也就是现代罗马正体的起源。另外,意大利斜体(15世纪)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诞生的,曾作为与罗马正体完全不同的一套字体独立使用。
Poetica和Centaur Italic在制作时融入了当时意大利书法家们的笔法。在此期间的德国大量使用的是哥特体,古登堡用活字印刷《圣经》时用的也是哥特体;
在意大利却制作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字体或意大利斜体活字,用于抄写书卷(大写体/哥特体);另一种有棱角的草写体,用于法律和商业。后来因为装饰美观的目的,衍生出优美华丽的点尖字体和平尖字体。
平尖体Old English——哥特体Gothic
点尖体Ornamental Penmanship
这里示例的字体当中,Centaur &Centaur Italic、Legacy serif 、Adobe jenson三款字体都是以当时意大利活字制造者尼古拉·让松的活字为基础设计的。
//
16世纪到17世纪(巴洛克式Baroque)
巴洛克风格从意大利风靡全欧洲的华丽之风为起始(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于航海业殖民主义兴起时期兴起,一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理性的形式,赋予了更为亲切和柔性的效果。本意是指“有瑕疵的珍珠”,最初是贬义的,其最大的特点是生气勃勃,有动态感,风格偏宏顺的构图,强烈的运动感,及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的情节,对比强烈饱满的色彩,是一种欧洲的典型艺术风格。不论是鲁本斯画中的“肉感”,贝尼尼刻刀下大理石的肌肤感,还是伦勃朗笔下光影的戏剧感,都代表着巴洛克。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夜巡》
Gian Lorenzo Rembrandt 《Night Watch》
彼得·保罗·鲁本斯《下十字架》色彩艳丽造型动荡健硕
Peter Paul Rubens,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劫掠普罗瑟皮娜》
Bernini, Pluto and Proserpina (Persephone)
字型实例 TYPEFACE
马修·卡特曾形容过此款字体“一款16世纪风格的古典罗马体”此款字是他以16世纪法国活字制作者罗贝尔·格朗荣的活字为基础而设计,但并不是在罗贝尔·格朗荣的字迹上放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而是通过不断的训练,找到罗贝尔·格朗荣字迹的感觉,后期经过照排机进行开发。字迹硬朗、黑度也偏高、衬线稍长的正文字体。可用于标题等大字号内容上,并能凸显字型的沉稳牢靠,同时赋予内容恰到好处的视觉张力。同样适用于长篇文的编排,是书籍、学术类的文章编排的经典款字体。而在我们现如今可以看到此款字型具有多个版本,不同公司发行的长降部版和短降部版,分别在字母间的衬线、微妙的倾角、曲线上根据实际运用需求进行了相应处理。
大多数老式罗马正体都是这个时期的风格。Galliard和Janson由于保留了略显粗狂的活字气息,所以在在阅读小林章的书时,同步做了字型翻阅,所以这里同样列举了这两款字型,但其实它们不仅限于这个年代使用,在现代也经常作为书籍的正文字体。
//
18世纪(洛可可式Rococo)
新古典主义
从法国刮起的“奢靡与欲望”之风洛可可式,以风流韵事画家 华托 的贝壳装饰画为例,表现宫廷的奢华和雅致是法国旧体制最后的辉煌日子里奢华的缩影,其经典之作位于卢浮宫的《发舟西苔岛》,以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维纳斯从海中诞生为主旋,西风之神塞比罗斯便将之送往西苔岛,画中表现了三个姐妹,由于她们对幸福与爱情的向往,决定带着自己的情侣,乘舟奔赴幸福之岛—西苔岛,也正由此自古以来西苔岛就成了维纳斯岛和爱之岛。喜欢歌剧的朋友想必都听说过18世纪初期极具影响力的剧作大师费罗拉·达库尔的大名,而他也根据该作品编制了轻喜剧《三姐妹》,在当时影响极大。
安东尼·华托《发舟西苔岛》
Jean-Antoine Watteau,Pilgrimage to Cythera
此时期具代表性的字体风格就是细腻柔媚、曲线大胆的各种手写体。而得益于印刷技术的提升,字体越来越注重对细线条的表现。
字型实例 TYPEFACE
17世纪末诞生的被称作Copperplate Script(铜版手写体)的笔画纤细的手写体,迎来了全盛时期。Snell Roundhand是当时钢笔写字教材的样式。另外,这个时期还诞生了在老式罗马正体基础上增加粗细对比而来的“现代罗马正体”因为在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8世纪后半叶,造纸和印刷技术不断提高使这种设计变为可能,人们开始了强调“极细线”的极端追求。Linotype Didot 和Bodoni就是其中的代表。Baskerville Old Face被称作老式和现代罗马正体之间的一种过渡体。
//
19世纪(维多利亚王朝式 Victorianism)
自维多利亚女王在位之前,工业革命就已经在改变英国群众的生活、宗教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吸引他们,教会权威也不可避免的的衰弱,此时的宗教传统束缚力大幅削弱,绝对意识形态权威的崩落,一切看似浪漫,柏拉图式的神秘主义都可谓之科学。顺带一提,此时由美入侵的神秘主义热潮,引发当时大英帝国不少居高临下的吃瓜群众,对此事物产生的兴趣,也因此在当时成立的心灵现象研究学会至今还保留在伦敦,也算是维多利亚时期为数不多的遗产了,我也同样为此神秘趣事痴迷一时。
Parker brother玩具公司推出的通灵板,上面的装饰性字母,也正是应证了此时浓重维多利亚情节的时代缩影吧
字型实例 TYPEFACE
如展现该时期的氛围字型,视觉上的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也占了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特征。表现该艺术氛围的字型如下:
然而此时期的英国,宣传单也开始逐渐普及使用活字印刷,于是引人注目的黑度设计及精于装饰的字体开始流行。无衬线字体也诞生于这个时代,但还略感粗糙,仅当作标题字体使用。
Thorowgood是这个时期代表性的英国活字字体,具有粗厚衬线的Egyptian和Playbill经常能在西部片看到,而Playbill本身就是“戏剧海报”的意思。Franklin Gothic是工业革命时代一款粗犷风格的无衬线体。
当然,就像小林章说过得“真正了解味道的人,是不会拘泥于产地或者标签去选择最适合菜肴的原料的”,文中所介绍到的字型并不一定说根据其所倾向的设计风格或设计该字体的设计师是哪国的,就不能用于其他国家,历史原因并不一定是设计必要的。而本文所介绍历史背景及其对应搭配文字,仅仅是说如果在设计中,我们想要找巴洛克时期或者维多利亚式的字体,典型的哥特式字型可能不太合适的意思。
从古希腊文明时期至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发展远不止文中所提及到的历史背景和字型内容,实际运用中如何巧妙地发挥字体所带的气质,还需要结合我们实际运用的综合板式等其他因素一起考虑。像我们所接触到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不同艺术流派以及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时代特征也未能详尽复述,我们将会在后期加逐一介绍。
本文参考文献:
1.Edward M. Catich, The Origin of the Serif
Davenport , lowa, St. Ambrose University 1991.
2.「日本」小林 章 著《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
CHINA CITIC PRESS 中信出版社
3.Stan Knight , Historical Scripts:A Handbook for Calligraphers.
New York , Taplinger 1984.
4.《艺术的故事》E.H Gombrich:The Story of Art , 范景中译
如需文中介绍字体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NCOP.Creative Growth By Design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更多惊喜
NCOP新城原人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