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冲浪必备的"bot",到底是个啥?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环境之下,信息更迭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稍稍没追上热点,可能就会被一大堆看不懂的词淘汰,这对于想一直站在互联网潮流尖端的每一个social弄潮儿来说都是不小的难题。但毕竟,总追热点它也累,加上工作、生活中的疲惫,互联网也成为了所有人“找乐子”的地方。(怎么这么不正经?)于是就诞生出了如今大部分网友的关注列表中一定存在的群体,bot。
bot 最近几年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 bot 出现在网络上,最终形成了如今这种规模大到可以称为“文化”的体系。或许目前屏幕前的你满脸问号,啥是 bot?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捋一捋这股互联网热潮中屹立不倒的群体是怎么来的吧~
一、什么是 bot ?
其实关于 bot 最直白的解释就是,机器人 Robot 的简称。这起初是应用在 twitter 上的一种自动化应用程序,这些机器人可以像真实用户一样自主的发布内容、关注其他账户等等,有点儿类似咱们俗称的僵尸号。
在最开始,这群bot的作用只是为了“做个人”,通过各种内容来吸引用户、或者是做些宣传等等,完完全全就是真·莫得感情的机器人。不过吧,这种机械、无味的机器人一多,twitter们的用户可就不乐意了,毕竟你想想本来只是刷刷 twitter 放松一下,老出现这意义不明的僵尸号,这谁受得了。但随着这些机器人的逐渐增加,慢慢的开始出现了一些画风不同的机器人,虽然都是机械的发内容,但是...他们的内容还真就挺机械的。
这一切都要从 twitter 账号 @big_ben_clock 说起,这个账号可以说是 bot 文化的鼻祖,为我国互联网 bot 之路打开了大门。
@big_ben_clock 翻译过来就是英国的大本钟,为什么说它是鼻祖呢?因为这个账号发的内容与其他机器人那些不知道从哪整的伤感文学或世界时事不同,大本钟这个账号所有的推文都是“BONG”,没错,就是钟响的那个“BONG”,而且它连“BONG”几下都和大本钟实际响几下一模一样。
这种过分严谨的运营,虽然荒诞,但是,与现实相撞却产生了爆炸效果,让当时的网友眼前一亮,这哪儿是机器人运营啊,这简直就是行为艺术!或许这就是严肃文学的魅力之一吧。
随着 @big_ben_clock 在 twitter 的热度逐渐提高,这个风就跟起来了。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机构、个人开发出更多同类型的机器人,像 @big_ben_clock 一样,发一些看起来就离谱的内容。
但是与本就被各种无用信息充斥的网络世界相结合之后,这些内容也显得格外有趣。比如另一个只发单词的账号 @everyword ,每一条的内容都是单词,而且还都不一样。不过这个账号在2014年发完世界上所有的单词之后,就停止更新了,虽然可惜,但也是尽职尽责了。
作为 bot 的发家之地,twitter 上目前依旧有各种像 @big_ben_clock 、@everyword 这样的 bot 在活跃着,给世界各地的网友带来日常欢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了解了解。
不过,虽然 twitter 孕育了 bot ,但我们国内的 bot文化 跟 twitter 还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是本质上的不同哦!
二、国内的bot有何不同?
当 @big_ben_clock 在 twitter 上爆火之后,国内的一些网友也注意到了这种艺术行为,于是就开始在国内的网络中效仿。最初的国内 bot 可以说是照着 @big_ben_clock 做的,也就是这个 @古城钟楼 ,融入了本土化的东西之后,这“铛~铛~铛~”竟然还有点中国风的感觉了。
有了 @古城钟楼 把国外的 bot 形式引入国内并且吸引到关注之后,bot 这个事儿就算是彻底传开了。可能全世界的网友都觉得,荒诞本身就是件好笑的事,所以中国的网友也不例外,纷纷投入 bot 群体。但 bot 这种东西,因为其本身的账号属性在这里,都是需要一些技术上的设置,比如什么时候发什么内容等等,这多少也是个门槛了,从而劝退了不少人。不过在中国网友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整不好技术,那就自动档转手动档,把自己打造成个 bot 吧。
所以这就是本土 bot 和海外 bot 最大的不同了,我们身边的 bot 账号大部分都是由真人直接控制的,手动发内容,但因为 bot 的属性,所以内容的主题都跟账号名称保持高度一致,比如上面的 @今天下雨了麻,和这个 @今天是你生日祝你。
如果以上面的这几个账号为模板,其实国内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账号,并且不在少数。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是发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内容,营造出一种“我就是机器人本人”的错觉,从而让网友们体验到这种由机械、冷漠带来的有趣,我们可以称这类 bot 账号为“机器人类”。
在如今的 bot 文化热潮中,上面的“机器人类”账号只是构成这种文化的一小部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无聊”且主题明确的博主,才催生出了目前 bot 文化中的中流砥柱群体,也就是“树洞类”账号。
在真人运营账号的前提下,有很多网友不满足于单向且机械地向外界发出信息,于是就发现了 bot 账号的另一种玩法,让帐号成为一个主题树洞,吸引网友来投稿,靠ugc来运营内容。这种类型之下,比较出名的 bot 可就多了,比如个人珍藏的 @千禧bot,用各种21世纪初的照片来勾起人们的回忆。
三、为什么bot文化可以流行?
bot 文化的流行,或许不像其他营销行为一样,存在各种酷炫狂拽吊炸天的理论,因为这只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网友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但为何偏偏bot 文化能在一天一个,甚至好几个热点的环境中流传下来,那还是有原因的。
首先,从 bot 诞生到如今 bot 流行,这个过程就有点像“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其本身的定位只是企业注册僵尸号,但没想到却做出了一般人不会想到去做的事情,给每个人平静的生活里整了点荒谬,从而就会产生有趣的想法。
其次,对于网友来说,这些 bot 账号也仅仅像是机器人一样,它们不会像真人,有各种各样的目的性,也就完全可以当作一个可以放心交谈的“树洞”,让人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几乎人人都是社畜。互联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工作的重压、生活的暴击之下喘喘气,放松一下的场所,大家也不想在这里浪费过多的沟通成本,只想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取知识、快乐等等。bot 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机器人类”账号的一本正经让人感到快乐,还是“树洞类”账号让人了解或者提供一些知识,都是不会给人带来压力的。
在以上的原因之下,bot 也就成为了一个类似“现实生活避难所”的存在,依托于“人均社畜”的大环境之下,自由地生长,最后成为了如今的一种文化。至于它为什么能在互联网热潮中屹立不倒,我想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时代在变,信息在变,但社畜永远是社畜吧。
在最后,还是希望可以推荐给大家一些本人珍藏的 bot 账号,也算是为 bot 文化的发扬光大出一份力!
1、@老広告bot
作为广告圈的一员,第一个关注的肯定还是这个@老広告bot,很多年代久远的广告这个号都有搬运过,有时候也比较好奇这些素材是怎么找到的,总之强推!
2、@老照片bot
过去的一切对于现在的我们都有不一样的意义,而记录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照片了,对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观察一番!
3、@读文学bot
读书永远都能让人提升,除了这个@读文学bot外,微博上还有很多不同地区的文学bot,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搜索一番。
4、@千禧bot
如果你在微博的搜索栏输入bot的话,很可能出现的第一个账号就是@千禧bot。这个账号一直在分享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之间的回忆,每次看完都会有一种童年回来的感觉!(不好意思暴露年龄了)
5、@冷知识bot
顾名思义,这个账号下面全都是冷知识(废话),虽然这些知识可能目前看起来没啥用,但是万一哪一天,试卷上考怎么办?喜欢的对象问起你怎么办?是不是还挺有道理,多学点总没错!
6、@梗百科bot
对于现在网络热词的频繁更新,肯定有很多小伙伴有点追不上这个速度,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看看@梗百科bot来追一下进度了。
7、@草bot
顾名思义,都是一些草(???),每次看此bot下的内容,总是能发出小草的笑声,所以推荐给每一个感觉生活平平无奇的朋友。
8、@黑历史打脸bot
打脸一时爽,一直打脸一直爽。
9、@人类迷惑行为bot
但凡什么东西和迷惑沾上边,那必然是少不了沙雕的,见识过迷惑的人类行为之后,总感觉这跟冷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妙!
10、@天秀bot
虽然名字看起来是给大家分享那些秀到头皮发麻的操作的,但实际上还是一个有着沙雕气息的博主。
看完这些!如果有其他有趣的 bot ,小伙伴们也可以下方评论区聊一聊呀!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