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很熟,其实一点都不熟—现象背后的本质(中)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3-31

你轻视的人和群体可能已经是主流 

这个社会是分层和分群的,就好似抖音和快手一样,在我们的感知中总认为快手霸占了中国广大农村、小镇和北方区域,而抖音则以城市、南方、中产人群为主,注意这里是说的为主,人群的重合肯定是有的,但因为风格、审美和语言体系差异太大了,所以你的世界我不认可,我的世界你也不认可,互相不待见、不理解以至于讨厌也是有可能的。

有一个词可能和这个相关——认知偏见,有主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认知偏见,会固执的坚持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普世状况,自己的认知一定是对的,对另外平行世界中生活、娱乐、生存的人们充满了不理解甚至完全忽视。

认知偏见从普通人到企业家都普遍存在着,所以认知的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着的,也产生了围绕不同类型的媒体群居的群落、社群和组织,比如抖音、快手、B站、知乎、微信、围脖、小红书、陌陌、YY、斗鱼、虎牙这些大平台,还有很多你完全都未曾听过的、看似小众但绝对人数惊人的平台,他们按照年龄、热爱、家庭、身份、消费水平、地域文化甚至性取向顽强存在着,生机勃勃。

今天现实世界中被你轻视的人或许已经是主流,在他们的世界里是你被看做非主流,永远被排除在他们的生活圈外。


平庸的人找机会,牛逼的人选机会

最近我经常用Boss直聘看简历和约面试,看的越多感受越强烈,得出一个结论——在公开招聘平台找工作的绝大部分是平庸的、容易被替代的、没有议价能力以及创造力有限因为有创造力、有议价能力、不可被替代的人永远是机会找他,甚至几乎不需要找工作机会,因为他长期在某一个组织体系里是不可或缺、有满满价值感并且回报丰厚。

这是一个悖论,难道就真的没办法通过招聘找到合适的人么?

可以的,但是机率并不高,尤其在2020年的此刻,更难了。

大量刚刚被公司裁员以及在春节前冲动裸辞的人们此刻在疯狂的找工作,对于雇主要做的就是耐心,愿意花更多是时间面试,深度交谈,从更大基数的应聘者中挖掘和你企业相匹配的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人与企业的重组,对于能力和素质要求一般的职位来说企业变成了买方占优的角色。

分享点我们最近在找人方面的做法:

1、 我们需要的人都必须是有真本事的,而不是嘴上功夫,为了杜绝那一类在以前公司参与一点工作就包装成整个工作都是自己完成的应聘者,我们会在面试时布置一个实战功课,比如写一个脚本或者一篇文章,而且我们愿意为这此付费,以体现我们不是无私的初衷,并承诺绝对不会用于实际发布,这一招很管用,很多人立马就怂了。

2、 我们愿意给高薪,以能吸引有真材实料的人加入,不贪图便宜找平庸的人,实际上1个能力出众的人可以抵得上2-3个平庸的人,甚至更多,所以为了找到这样的人,花2倍市场平均薪资是非常值得的,尤其在今天这个状况下,对人头数的控制尤其重要,因为隐形的管理成本很高,

3、 试用期用足6个月,因为3个月内或许有一些表现让你满意,但6个月更能体现其是否有稳定的状态,规避偶然性,灵活一点可以提前给到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和福利,但不要急于转正,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样如果6个月试用期表现真的很棒,主动加薪或给激励奖金,牢牢的留住人才。

4、 试用期表现平平,千万不要妥协,因为过了试用期表现肯定更差,至少不会更好,因为大部分时候试用期的表现比以后是要好一点的。如果你对试用期的员工已经有一些不满意,但又有一些纠结,形同鸡肋的话,听我的,赶紧结束试用。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年头只有B站的社畜可能不需要太多情商,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的风生水起。

绝大部分人和工作岗位是需要与人打交道,或者与人协作才能完成任务。

聪明的人如果情商不高,在社会组织和分工中会生不如死,甚至会让周遭认为其智商也是有问题的。

今天一件工作是否能高质量的完成是需要智商保证的,但持续的输出高质量的工作结果没有情商是绝对不行的。

如果你有一位高情商的朋友,你一定会觉得相处的如沐春风,反之对方只有高智商,很容易让你觉得有清高、不谙世事或者没法愉快的沟通,并且一定不喜欢与之长期高频的交往。


绝大部分人碌碌无为过一生

绝大部分人小时候都会志存高远,但随着岁月的洗礼,人生目标逐渐变得实际,大部分人是有尊严的活着,一部分人是有品质的活着,小部分人是自我成就,极少数人可以成为人之龙凤。

是不是碌碌无为自己并不一定有感受,有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从上往下看,并且通常是有更高成就的人给出的评价。

所谓碌碌无为是相对的,并且这与是否幸福快乐是无关的。

幸福快乐与否与欲望相关,当你没有过多欲望时,只想今晚下了班喝杯小酒炒两个小菜,可能你每一天都很幸福,哪怕你的人生在外界看起来就是碌碌无为的。

 

大部分人擅长口嗨,执行力很弱

我平时和很多人会交流、讨论下一步做什么,有一个现象很普遍,讨论的时候大家都很嗨,脑海里已经构思出某件事成功之后的盛况,但第二天没人推进,犹如高潮后的迅速瘫软,特别是中年人,离下一次恢复高潮要隔挺久。

很多事情嘴上讨论的很华丽,最后落到实际结果别说有几成完成,不夸张的说十之八九仅限于讨论,没有人开动,因为执行是辛苦的,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为什么执行力那么重要,比Idea更重要,就因为如此。

我看团队成员的表现,是不是交代的每件事情都有回音?是不是按照当初的承诺完成至少八九成?是不是遇到问题不抱怨、不等、不靠?

吹牛逼的人别说成长,基本是在团队里待不下去的。

团队小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这样只会口嗨的人无处遁形,大公司可能还容易混一混。

所以要么创业小团队化,要么大组织里扁平化以实现小团队组织管理模型。

 

牛逼的人为结果负责,平庸的人更纠缠过程

今天和一位有意愿加入我们的朋友聊天,对方问我们对某项目有什么目标、意愿或设想,我说什么都没有,没有KPI,没有具体要求,只希望每一天都不浪费,都被珍惜,都在努力,说到具体目标甚至都由你加入后来决定。

其实这样的管理和要求对大多数人是极具挑战性的,我常常对创业的朋友们说,牛逼的人敢于为结果负责,平庸的人总是强调过程。

换一句通俗的说法就是,能人看功劳,庸人看苦劳。

实际上,在我眼里只有少数环节的工作岗位是会看看苦劳的,比如纯粹执行的角色。

我上个月和业务团队的同事过业务收款情况,结果并不理想,但让我最不爽的是总在强调自己做了如何的努力,或者强调客户的理由,这就是典型的不敢为结果负责的表现。

如果没有好的结果,强调过程也是毫无意义的。

总结一句,所有的回报都基于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没有KPI才是最难的KPI

因为我们是小团队,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数字上的KPI,都是综合评定工作绩效,以决定当月的奖金。

没有KPI对团队的考验、激励和评价才是最有效的,就如同传播一样,一旦设立了具体的KPI数字,最后往往结果并不好,也不能关联到终极目标。

原因就是每个工作环节如果都有各自KPI,一定会出现互相扯皮,目光短浅,没有人为终极目标负责和努力。

实际上没有终极目标的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完成的才好也是零。

无KPI的管理实际上只适用于上面提到过敢于为结果负责的人,大部分人是喜欢、习惯并且擅长完成阶段KPI的,没有KPI反而极度不适。

 

我和他很熟,其实一点都不熟

做业务做久了,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我和某某人(某某大佬)很熟,偶尔这样的场景也会出现在面试中。

我听到这样的话都免疫了,大部分人说我和谁很熟,往往都表现在见过一次面,吃过一次饭,甚至就是加过微信,经常给对方点个赞。

所以今天熟这个词也要分程度,比如三分熟、五分熟还是全熟。

和很熟类似的话,还有“这是我兄弟”,“这是我哥们”,“我们不要太熟”等等。

听一听别当真。

下一篇更精彩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