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桥修复成新桥,网民:文物保护迫在眉睫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4-23

近日,一则“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的新闻引起不少网民的注意。原本古朴沧桑的桥梁建筑变成了全新的现代石料,桥体只保留了拱形,桥顶建筑部件也大多被移走,古桥面貌已完全改变。

据了解,这座古桥地处山西省忻州市庄磨镇连寺沟村,名为铁梁桥,年代可上溯至金、元时期。如今被“修复”的面目全非,令人十分痛心。

4月21日,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工作人员回应,“说破坏有点过,物体都有寿命,肯定是应该修的,现在正在开会研究此事。”

 1.jpg

古桥修复成现代建筑?网民直呼痛惜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的70%以上。@澎湃新闻发布【独家|#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 ,山西文物局介入调查】微博后,立即引起网民的热切关注。截至21日15时,话题#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 在微博话题的阅读量为9521.1万,讨论数也达到4348条。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针对该条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该微博在传播中共形成6个转发层级,引起二次转发量最多的前10位网民中,多半为对历史文物、建筑古迹感兴趣的博主。铁梁桥的破坏性修复,已经引起了不少网民以及专业人士的关注。

 2.jpg

而分析参与【独家|#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 ,山西文物局介入调查】微博传播的网民情绪,“泪”“心碎”“失望”是网民在转发、评论中使用较多的表情,古桥修复成新桥后,不少网民感到痛心;表情“怒”则表现出部分网民对古建筑修复不力的气愤;还有部分网民用“摊手”“费解”等表情,表达对出现如此修复结果的疑问与不解。

 3.jpg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山西省忻州市公布了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梁桥就在这份名单上。而如今的铁梁桥,所承载的文物价值、艺术美感、历史信息等已严重受损甚至荡然无存。

“修复应该是对文物的保护而不是伤害,这真的是修复古建筑应有的方式吗?”网民在痛心的同时发出疑问,修复文物需基于它本来的文化、历史进行补救性修复,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相貌,而“重建式修复”的意义何在?

前有元代古桥,后有千年辽塔,文物保护工作引广泛关注

这边元代古桥被“破坏性重建”,那边千年辽塔摇摇欲坠无人修。近日,同样引起全网关注的,还有这座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武安州白塔。

武安州白塔约有1000年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随时有倒塌风险。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

 4.jpg

新浪舆情通对这座“辽塔”的全网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发现敏感信息占比高达45.15%,白塔的破败现状以及修复工作的一纸空谈,让舆论声音带上了明显的负面倾向。

 4.jpg5.jpg

而观察关键词云,面对白塔塔身“倾斜”“破损”“岌岌可危”的现状,它的“修缮”与“维修”成为萦绕网民心头的一件大事;网民疾呼“文物保护”,各方已清醒认识到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6.jpg

元代古桥和千年辽塔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都能看出相关部门的“懒政”。重视程度不够、对历史文化遗产缺乏敬畏,放任古建筑被破坏和湮灭,这不止是铁梁桥和武安州白塔的处境,也是许多文物的共同遭遇。

古建筑的保护,从来都是在与自然抗衡,与时间赛跑。倘若没有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他们将很快销声匿迹、不为人知,一段珍贵史料也随之被遗忘。

古文物是中华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见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个又一个文物破坏事件的发生,已经给社会提了一个醒: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爱护才能薪火传承。

 

*新浪舆情通-政企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政企用户提供舆情监测、预警、分析、报告等服务


(文章来源:新浪舆情通;免责申明: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