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知识管理新底牌,百度如流掀起行业后浪
在线办公的角逐战,逐渐开始背离了原先的轨迹。
当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巨头纷纷跻进在线办公时,不少人将这个赛道视为稍纵即逝的风口,等待场内玩家的将是一场特殊的闪电战。
然而在线下复工全面恢复之际,留给在线办公市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并非是昙花一现的伪需求,而是上千万中小企业协作办公的新常态。
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报告道出了“实情”:大约74%的CFO希望一些被迫在家工作的员工在疫情结束后仍能继续远程工作;大多数公司的CFO已经通过疫情意识到,网络和AI技术已经发展到足以支撑远程工作的地步。
作为在线办公市场的巨头级玩家,百度也在不久前将“百度Hi”正式更名为“如流”,将打造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办公平台”。并没有奉行在后疫情时代逐步收缩战线的“策略”,反而释放了深耕在线办公赛道的野心。
似乎不难给出这样的结论,年初的疫情为在线办公摁下了“加速键”,企业和用户在线办公的习惯被保留下来,也让在线办公行业的竞争变得复杂化。
01 不可逆转的在线协同
为何外界的预判和市场的最终演变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本质上还是切入视角和自我本位思想的错误“引导”。
正如疫情叠加居家隔离的客观需要,让复工开学的日期一再延后,诸如云开工、远程办公的百度搜索指数呈现出了井喷态势,加上华为、百度等玩家的顺势入场,进一步推高了舆论上的热度。
当疫情被基本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时候 ,围绕远程办公的舆论热度也就开始降温,于是有人看到了这样的假象:所谓的远程办公不过是被疫情倒逼出来的需求,一旦人们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秩序,在线办公的“高光时刻”也就不复存在。
何况“远程办公”并不是什么新概念,IBM早在1979年就进行过尝试,将终端机安装到了五位员工的家中,赋予这些员工在家办公的特权。到了2009年的时候 ,雅虎、百思买等知名巨头也都纷纷推行远程办公模式。然而雅虎和百思买在2013年先后宣布放弃远程办公,IBM也在2017年废除了远程办公的特权。
彼时最为流行的解释是:相比于员工的个人舒适度与工作产出,企业需要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同事之间的沟通、互动与反馈就不可或缺,而实体办公恰恰是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选项。
只是这样的自我本位思想,俨然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90后、95后等互联网世代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在互联网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沟通习惯早已全面进化,比如70后们的社交场还集中在餐厅、酒吧之类的传统场所,95后们的社交哲学几乎可以定义为“All in 互联网”,哪怕是《动物之森》这样的合家欢游戏,都能成为新一代年轻用户的社交连接器。
于是一度被视为“昙花一现”的在线办公,与年轻用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远程办公的“前浪”看似有了消退的迹象,在线协作的“后浪”却越发汹涌。同时也直接影响力在线办公的竞争形势,从百米跑变成了马拉松,比拼的不是起跑时间和瞬间爆发力,而是综合实力带来的长久耐力。
02 输出工具到输出能力
客户需求的爆发与嬗变,也在加剧在线办公的行业革命。
以往在线办公产品的核心焦点是工具,即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工具,帮助员工进行有限度的远程工作,员工和企业的中心节点形成了典型的星型结构,并没有解决员工之间沟通互动、跨部门协作等问题,导致办公室的地位一直牢不可破。
BAT的介入着实引发了在线办公市场的轩然大波,除了对互联网巨头们收割市场的恐惧,还源于新玩家们带来了两个变革:
一个是服务逻辑的升级。
不同于用友、蓝凌等传统办公软件厂商提供的工具,BAT的逻辑在于服务平台,员工可以在平台上进行1对多、多对多的沟通,能够以群体协作的形式处理工作,并且可以让工作以“击鼓传花”的形式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间流转。
刚刚进行品牌升级的百度如流就是个例子。作为在百度内部应用了12年的产品,对在线协作的种种痛点可谓了如指掌,体现到产品的功能上,如流可以稳定支持520人同时进行音视频会议,并且支持多入口快速入会;在协同办公方面,如流可以在会话中快捷组织会议,还能根据与会各方的日程安排智能推荐会议时间,避免反复沟通中的效率流失;同时还同步支持了日程管理、线上审批、线上面试、访客申请等协同办公能力……
做一个对比的话,BAT的思路在于赋予企业在线协作的能力,不单单是输出工具。毕竟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都不甚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客户、合作伙伴等建立双向的生态连接,比如百度如流的多入口快速入会,合作伙伴点击会议链接后就能入会,无须下载注册相应的APP,这样的生态连接能力是工具类产品无法企及的。
另一个是对思维方式的冲击。
企业协作方式的进化,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而是固有的思维方式。典型的就是“走流程”现象,无论是乙方询问甲方项目进展,还是业务部门咨询人事部门的招聘情况,最多的回答可能就是“已经在走流程了”。
然而“走流程”在很多语境下,代表着信息不透明,甚至成了一种拖延和不作为的借口,被视为企业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BAT的在线办公产品所打造的恰恰是一种透明化的架构和网络状的沟通机制,出现跨部门协作时可以直接“拉群沟通”,替代了一层层的逐级传达,串行的工作流程被并行的协作替代,对协作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
结果就是,疫情逼迫企业管理者去试用BAT的在线办公产品,在经历了协作效率升级的洗礼后,逐级从尝鲜者变成了忠实拥趸。
03 多极并立的行业格局
同样需要思考的是,BAT现阶段的在线办公产品仍然大同小异,无非是音视频通信的能力差异、产品策略上的开放与保守。
但企业办公市场从来都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诉求,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痛点,倘若只是聚焦于协作方式的在线化,无法进一步深入企业办公的流程中,抓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短板,市场终归将趋向于同质化,最终沦为价格战中的胜出者与淘汰者。
何况企业办公又是典型的To B赛道,类如非此即彼的C端打法并不适用,如果行业的最后格局是一家独大与一地鸡毛,显然不符合企业客户的利益,也违背了巨头们进军在线办公市场的初心。
理想的一幕应该是,玩家们找到差异化的路径,在对手们去不到的地方建立护城河。就像Frank在《纸牌屋》中的策略:“桑科资金雄厚,我难以匹配,我只能采取不同于他们的策略,逐个击破敌人。 ”
百度如流可能是率先进行突围的玩家,方向正是作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公司所擅长的知识管理。按照百度官方的说法,如流将为企业提供知识全流程管理以及智能搜索、智能推荐等服务,将企业知识资源引入到日常沟通和协同办公中,全面满足企业知识管理需求,帮助企业沉淀知识,盘活智力资源。
做出这样的差异化选择前,百度内部势必有过相当长时间的思索。现阶段的不少在线办公产品聚焦的都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属于一种通用化的解决方案,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数字化转型的初衷是什么呢?恐怕不是为了跟风,而是避免被时代淘汰。
百度如流的着力点也在于此,通过企业云盘、舆情管理、行业观察、HR/财务/IT共享服务等功能,帮助企业进行知识的高效流转,将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减少员工的培训成本、劳动时间成本……简单来说就是,百度如流计划凭借人工智能和知识管理的优势,将客户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可以肯定的是,百度如流的探索值得在线办公赛道的所有玩家借鉴。在线办公的赛道才刚刚开启,用户习惯的培养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有提供差异化的功能和服务,才符合“持久战”的题中之意。相较于“毕其功于一役”的血战姿态,不如找到一个优势场景探索提前卡位的可能。
04 写在最后
在线办公竞争的复杂之处在于,在前所未有的机会窗口面前,平台和用户都面临一个取舍的过程。
在市场大蛋糕的诱惑下,BAT们需要遵循To B服务的定律,找到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用户培育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圈定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不太现实;用户在选择在线办公平台时,也等同于一场“豪赌”,需要找到切中自身核心短板的平台,进行长远利害关系的考量。
所以,在线办公成为企业协作新常态的局面下,多极并立的格局大概率会是行业的新常态。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