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零售棋盘:虽稳却有点慢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5-12

疫情对其他行业是鲨鱼,但是对零售行业而言,更像鲶鱼。


在疫情爆发之前,2019年生鲜零售线上渗透率仅为6.3%,咸鱼味十足。但疫情中,线上生鲜零售迎来猝不及防的爆火,以至于因为人手短缺,开创性地搞出了“共享员工”这种灵活用工模式。


咸鱼翻身很难,在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当下,线上生鲜零售的热度正在慢慢消退。根据欧睿数据估计,2020年生鲜零售线上占比仍然不会超过10%。


但生鲜零售的爆火,却成功让市场对新零售的未来发展,重新燃起了信心。对阿里、京东、苏宁这些近年来在零售新业态不断压下重注的零售巨头们来说,眼下情况难免会让他们感到庆幸。




可惜庆幸注定不会持续多久,对未来竞争加剧的焦虑感,很快就会让他们紧张起来,尤其是在拼多多牵手国美之后。靠线下连锁店发家,没有吃到太多互联网红利的苏宁,定然会更加焦急。


从布局层面,到运营层面


5月6日下午,苏宁易购举行2019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


会议中,张近东说:“公司已经完成智慧零售的转型与变革,从电器市场切换到全品类市场,从单一线下到双线融合,打开了未来增长的天花板,2020年公司将立足创效,从布局层面转向运营层面,聚焦发展,精耕细作,提质增效。”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苏宁的智慧零售,已经从布局层面转向运营层面。


阿里提出的新零售、苏宁宣传的智慧零售,同样都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但实质上两者之间也有区别。


电商巨头们的新零售,是从线上攻向线下,他们的优势在流量、技术和资金方面;苏宁、国美这些线下连锁店巨头,需要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并对自身进行互联网化、智能化改造,这就是所谓的智慧零售。




从2015年开设云店算起,苏宁实打实的智慧零售布局,已经长达5年之久。到2019年底,苏宁线上平台交易规模达到2387.53亿元,已经同时身兼线上零售老四和线下零售巨头的优势。


至此,苏宁扎实的全渠道、全品类智慧零售布局已经完成。


布局日久,竞争力已不容小觑


之前苏宁布局智慧零售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而苏宁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线下实体。


2009年苏宁已经超过国美成为连锁电器商城一哥,2010年黄光裕进去之后,苏宁青出于蓝,将房地产模式零售商城发展到极致,至2015年,苏宁在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面1577家。


自 2017 年四季度起,苏宁在完成零售云平台组织、流程、系统搭建的基础上,率先在家电、3C品类推进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随后向全品类商品逐步拓展。


2018年苏宁通过各种手段融资,包括抛售阿里股票,破釜沉舟拓宽线上线下渠道。其中新开苏宁小店3972家,常规店615家,超市门店478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新开2032家。截至2018年末,苏宁拥有自营店面8881家,零售云加盟店2071家合计达到恐怖的1万多家门店。


2019年,苏宁持续推进商品结构调整,优化商品供应链。其中最主要的是,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从扩张姿态转向优化调整阶段。截至年末,苏宁的线下自营门店下降至3630家,零售云加盟店增长至4586家。店面减少,但线上线下协同能力,供应链效率、物流售后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切实提高。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苏宁易购营收同比下降7.07%。但苏宁销售渠道受疫情影响,加速优化调整。


1月到3月,自营店面关闭751家,新开14家;零售云加盟店新开466家,关闭89家。截至一季度末,苏宁自营店面进一步降低至2878家,零售云加盟店合计增长至4963家。


不断优化调整自营店面,促进零售云加盟店覆盖扩张,有利于苏宁整体提高运营效率。受益于此,公司整体一季度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01%,其中大陆地区同比增长4.8%。


疫情爆发期间,苏宁易购线上运营能力和自营物流能力受到考验,水平加速提高。


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6.87%,一季度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2.78%。截至2020年3月31日家乐福超市“1 小时达”服务覆盖217家门店,“半日达”服务覆盖123家门店。截至目前,盒马鲜生全国门店也才堪堪200出头。


2020年苏宁巩固优势,深化运营,加快对外开放,互联网化、智能化转成果初显,在零售行业中的竞争力愈发彰显。


同阿里有合作也有竞争


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在零售新业态方面崭露头角的巨头不少,其中阿里、京东、苏宁三家备受瞩目。


在这三家中,阿里和苏宁两家早已达成战略合作。


2015年8月,苏宁集团和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按照协议约定,淘宝(中国)以约283 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集团,投资完成后淘宝(中国)持有苏宁集团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的19.99%。


同时,苏宁集团与阿里集团签署投资协议,苏宁集团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阿里集团新发行的股份。


这一战略合作关系至今仍在持续。但在2017年到2018年两年间,苏宁趁阿里股价高涨,分三次将手中持有的阿里股票全部抛售,连本带利赚了不少钱,让其在之后的渠道扩张中手头宽裕。2018年张近东也曾向外界表示:“苏宁是苏宁,阿里是阿里,万达是万达。我们之间不是结盟。”




现在阿里和苏宁之间,有合作更有竞争。毕竟在零售行业线下线上相融合的大趋势下,两者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摩擦难免就会越来越多。


苏宁已经将手中的阿里股份尽数抛售,加速摆脱对阿里线上流量的依赖,不断加深与腾讯、京东合作的同时,线上渠道的布局已经卓有成效。截至2019年底,苏宁易购移动端订单数量占线上整体比例达到94.27%。


苏宁的线上短板已经慢慢补齐,在零售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当前,它已经不需要再依附于谁,苏宁现在做好运营,就足以和其他巨头在零售新业态中同台竞技。


苏宁最大的挑战在于适应新变化:稳却有点慢


其实回顾过往不难发现,苏宁这个零售巨头,从来不怵竞争对手。无论是前辈国美、老对手京东,或者是当前看起来不可战胜的阿里,在市场竞争中,苏宁从来不缺亮剑精神。


对苏宁而言,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才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2009年之前互联网普及率不够高,电商没有发展起来,苏宁战胜国美,在数码零售领域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2009年之后,智能手机崛起,移动互联网加速中国互联网普及,苏宁、当当、京东开始角逐数码电商一哥的宝座。最终京东另辟蹊径拓展快消品类,成功变身为中国电商老二,然后发动降维打击,让苏宁和当当的路子远走越窄。


所以2009年到2015这六年,被苏宁称为自己互联网化升级的探索期。在这六年中,苏宁在京东的教训下,学到了一些互联网思维。


2015到2019年这五年,自然就是苏宁智慧零售的布局阶段。但这个布局动作,相较于电商巨头们来说,实在是太慢了。不是猫、狗和狮子的差别,而是猎豹、豺狼和考拉的差别。阿里2016年提出新零售的构想,下半年开始试点,2017年就开始了全国运营布局。




2020年,巨变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很可能会成为零售新时代的起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零售行业加速变革、市场竞争加剧,都不难预见。


对于这样显而易见的变化趋势,苏宁已经做足了前期布局,高管集体增持股份,也彰显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