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危机:昙花一现的辉煌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5-19

大家好,我是柴妹。
经济危机这“东西”,说来也不是多罕见,光日本就经历了不下三次。
尤其是八十年代的那场泡沫经济危机,昙花一现的辉煌过后,日本经济却停滞了二十年。
今天柴妹突发奇想,带大家走进八十年代的日本,去瞅瞅泡沫经济的始末。
1945年8月27日,因为美国在日本国土上投放了两颗威力无比的原子弹,使顽固的日本军队缴械,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战后的日本,一眼望去,满目疮痍;经济更是直接倒退十年,一蹶不振。

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日本广岛
但日本的确是运气来了,当时美国和苏联正紧张对峙,为了制衡苏联,美国前脚刚用原子弹炸了日本的老巢,后脚就去帮扶日本恢复经济。

二战结束后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抱上美国大腿的日本,经济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蹭蹭往上涨。
大有变身奥特曼上天的节奏。

1967年,日本早已从战败的阴影中缓过神来,并且还超越了曾经,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二。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行人中,十之八九都是暴发户。

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口号里,有一项是“贸易立国”,就是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同时限制进口贸易。
而当时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就是他们的主要倾销目标。
但干啥都不能一上来就暴露自己的野心,所以日本刚开始出口到美国的东西都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轻工业,比如服装、玩具等。

慢慢的,日本的胃口开始变大。

70年代中期,日本信心满满的想要带领日产汽车打入美国市场,但却遭到了美国人民的冷遇。

日本人纳闷儿了,我们出口的汽车不仅省油还便宜,妥妥的“经济实用型”,怎么就没人愿意买呢?
疑惑不解的日本汽车商去往美国,想要知道自己汽车不受待见的原因,却发现大部分美国人民都喜欢气派的、结实的。

那个年代的美国人都有钱,“经济实用型”完全不是他们的“菜”。

就在日本汽车商束手无策时,事态却突然发生了反转。

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社会和经济动荡不安,在此期间,伊朗停止向外输出石油60天,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开始疯涨。
原本有钱的美国人,突然傻了眼。
再怎么有钱,也耗不住油价涨了三倍啊,车子都要加不起油了。
这时候,美国人民忽然想起了曾经看不上眼的日产汽车,不就是打着省油的旗号吗?
从1976到1986的十年间,日本疯狂的向美国出口产品。
美日贸易逆差翻了十倍多,年逆差额将近600亿美元。


对日贸易逆差占到了总进出口贸易逆差的四成,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美国花钱向全世界买东西,里面有40%都是买的日产。

贸易逆差是什么?
通俗一点说,就是美国一直在买日本的东西但日本却没有买美国的东西,这种单向购买就造成了美国的钱一直流向日本,长此以往下去,美国买穷了,日本却变富了。

所以美国一琢磨,觉得不对劲,一个抱自己大腿才恢复经济的小国家,居然试图买空美国?

于是乎,美国决定磨刀霍霍向日本。

第一步,就是从汇率下手。
让日元升值,再让美元贬值,这样花同样的钱不就相当于省钱了?
美国: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1985年9月22日,美国正式邀约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在纽约广场举行会议,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而这份协议,也为日后的日本经济埋下隐患。

《广场协议》后,果然如美国所愿,日元开始不断升值,而大家则纷纷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国内产品的出口压力逐渐增大。

另一边,美国对日本的打压还未停止。

继签订《广场协议》后,美国先是就日本的纺织业发难。

当时美国还占领着日本的冲绳地区,并以此要挟日本“你向我这儿出口那么多纺织品,我看你是不想要回冲绳了?”

日本哪敢对美国有意见,只能赶紧限制纺织品的出口,还得苦兮兮的表示“自愿的”。

随后,美国又朝着日本引以为傲的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出手。

恰逢日本的电饭煲、电视机等家电横扫美国市场,美国企业受伤得不行,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理,直接跟日本一番交涉,日本不仅乖乖限制了家电的出口,还直接对美国汽车取消了国内的关税。


虽然当时的日本,发展速度就跟坐火箭似的直线飙升,但没办法,枪杆子在谁手里,谁就是霸霸。
不过日本那时候虽然表面上很乖,但部分国民却看不太清局势,自我感觉very good。
其中就属索尼的老大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最嚣张。
这俩人联合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日本可以说“不”》。
意思大概就是说,日本不应该再做美国的小跟班,身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强国,日本完全可以和美国、苏联过过招。


美国一瞧,哟西,这得多膨胀啊?不知道自己的国防支出还是美国给掏的钱吗?

再加上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非法向苏联销售高科技零部件,美国这暴脾气刷的就上来了。

1987年4月,美国直接跟东芝公司绝交,明确表示不买东芝公司的产品,也不跟东芝公司往来。
东芝公司一下子哭晕在厕所。
但美国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1989年,美国搞出了一套超级301条款。
这个条款主要是干啥的呢?表面上美名其曰是通过公布的“重点不公平贸易做法”来与“重点国家”谈判。
但实际上,就是直接干涉日本内政,强迫日本开放国内部分市场。
即使日本心里再怎么不爽,面上也得笑嘻嘻的接受。

这时候,达成所愿的美国很开心,可以换取更多美元的日本国民也很开心,只有唯一知道内情的日本政府非常不开心。

回到日元升值的这边来,经过这么多糟心事儿的日本,出口压力日渐增长。
毕竟以前只需要往外卖就可以了,但现在还得不停的买买买,这谁顶得住?
再加上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出口的产品也随之涨价。
大家攀比的不再是兰博基尼、迪奥、LV等奢侈品,而是直接甩出一套日本电饭煲,再不行就加个日产马桶盖。
这样一来,就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出口的日产了。
日本一瞅,这不行,经济增长不能在咱这一届停了啊。
种种原因压下来,日本政府决定拉动内需,实行货币宽松政策。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日本的银行们连续五次降息,把贷款利率降到了惊人的2.5%,当时全球几百个国家,就日本的利率最低。


利率低了,大量的资金就开始流入国内市场。


问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贷款不再需要支付利息,那么你会怎么做?
柴妹掐指一算,绝对有一大波人去贷款买房。

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投资不动产和股票才是最佳之选。

当年的日本国民就是这样想的,他们也这样做了。
无数人蜂拥而上,贷款投资不动产和股票,日本的房价那是蹭蹭蹭的往上飙升。

最高峰时,整个东京的房价总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但日本就那么大点地儿,不够大家买,这些大富翁们就跑去其他国家买买买,尤其是美国。

虽然美国用两颗原子弹轰赢了日本,但他们却可以在商场里买买买来找回民族自豪感。
什么?你说钱?那不就是一张张的纸吗?

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的象征之一?三菱公司大手一挥——买!

帝国大厦是美国地标性建筑?日本大佬横井英树大手一挥——买!

曾经无比嚣张的索尼公司也不甘落后,一问好莱坞著名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才34亿美元?卡拿去,随便刷!

要不怎么说那时候日本的确是辉煌呢?

洛杉矶闹市区的房产,一半儿是日本人的。
而夏威夷有96%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

除了在不动产上的投资,日本人在股票上也很疯狂,股市日经225涨到了惊人的38915点。
当时,所有人都沉浸在“挥手撒钱”的美梦中,没有人注意到这美梦的背后,是噩梦。
哦不对,有人注意到了。
日本央行的副总裁三重野康曾公开表示“日本就像坐在干透的火柴堆上”,一点就爆。
就像那首著名歌曲《泡沫》中唱的那样“阳光下的泡沫,一触就破”。

到后来,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房地产泡沫背后暗藏的危机,他们发布了《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想给房地产来个急刹车。
但没想到,车没刹住,反倒直接捅爆了泡沫。

从此,被捧上了天的日本,迎来了衰落的20年。


“当价格被无数杠杆推高,市场被过分的借贷和定价时,反转就将开始”。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债务成本也在不断扩大,当债务成本越滚越大,大到借债者无法承受时,坏债率就开始上升。

“我们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这么多人不还钱了,银行就慌得一批,只能先下手为强。

同曾经的降息一样,银行在15个月内五次加息,而加息不够狠,还得限制贷款。
货币政策突然收缩,导致融资环境恶化,企业只能依靠变卖资产获得现金流,曾经买入的土地只能不断抛出,价格便彻底降了下来。

但随着资产价格的下降,企业资不抵债,唯一的路就是破产。

与此同时,民众也难逃这至暗时刻。

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债务却越滚越大。
经济从盛世到衰退的反差让人们陷入绝望。

很多人觉得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场协议》,柴妹却觉得无法苟同。

当初签订《广场协议》的国家不只有日本,但却只有日本爆发了泡沫危机。

《广场协议》在这场危机里只是担任了诱因的角色,其他国家只是对日本即将到来的危机冷眼旁观而已。

真正导致这场危机的,是随着《广场协议》出台的三大政策。

一是货币的突然扩张;二是日本坚持了超低利率政策;三是突如其来的货币收缩。

扩张得突然,收缩得也很突然。

货币升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升值后的盲目乐观,而政府也没有及时认识到这背后的危机。
普通民众和小企业们还能怎么办?只能随波逐流,默默承受着经济的崩溃。

但大企业们在这场危机里,却并没有遭到太多打击。

就如今来看,日本比较知名的大企业,大多都是诞生于泡沫危机之前,可经历过这次危机的他们,却安然无恙。

所以说,能不能安然渡过经济危机,也是要看底蕴的。
经济危机,就像大浪淘沙,能留到最后的,才是狼人。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