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举报 2020-06-02

首发:Canva设计(ID:canvadesign)

优衣库又来印T恤抢钱了!!这次的新联名请到了村上隆和00后天才歌手碧梨。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去年,优衣库“KAWS”联名登陆中国,抢购的火爆场面仿佛置身于《行尸走肉》片场。

去年的优衣库KWAS联名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今年,优衣库依旧没有放过这个“财富密码”,又整一个“村上隆、Billie Eilish”的三方联名,5月29日发售,不知能否再现去年的名场面?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村上隆在展览现场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再来看优衣库近些年的“财富密码”:除了KAWS、村上隆,往前还有:安迪·沃霍尔、凯斯·哈林、让·巴斯奎特等艺术家联名——仔细一看,都是或多或少被称为“波普”的艺术家。

咱们今天就讲一讲波普艺术。

凯斯·哈林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1、波普艺术?流行艺术?

啥是“波普”?其实就是“Pop Art”(Popular Art)的音译。但咱们换个词,“Pop music”流行音乐,肯定没人翻译成波普音乐……

换言之,“波普”可以被称为“流行艺术”。

不止优衣库,Dior 和 Calvin Klein 都曾大量使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它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英国发起,随后在缺乏文化传统的美国掀起狂潮,成为美国艺术的代表之一。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你只需看看商场里的T恤、球鞋、商业空间中的设计、杂志的封面,甚至看看短视频,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波普元素在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特点其实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掌握了这些特点,你也能创作出波普艺术风格的设计。


2、爱“拼”才会赢

提起波普艺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安迪·沃霍尔。但他其实不是波普艺术的祖师爷。如果倒过来说,波普艺术实质上始于“拼贴”、始于英国。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1956年,一场联展《这就是明天》在英国悄然举办,一幅画引起轩然大波,它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幅“波普艺术”。

波普“POP"这一名称的来源,正是中间肌肉猛男的遮羞之物:棒棒糖上印的“POP”。

《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理查德·汉密尔顿

优衣库变时尚的套路:波普艺术

乍一看,可能完全摸不着头脑:画的是个啥?但仔细瞅一眼,身材火辣的男女主人公、电视、收音机、家用电器等都如同好莱坞电影中经典美国生活。

那么,这张画标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是什么让我们今天的家显得如此迷人?正是二战后前赴后继闯入生活中的:美国电器、美国杂志、美国文化。

《美女》 汉密尔顿   1961 

而这幅画实质是由流行杂志、广告拼贴而成的。那个时代,媒体高速发展,广告、招牌、宣传画、传单铺天盖地。

汉密尔顿拼贴作品

新兴艺术家们也从中寻找到了新灵感,大众消费导致的流行商业艺术反过来成为新潮流,这是波普拼贴诞生的背景。

既然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些图像,那为什么不能将这些元素再创作呢?

大卫·霍克尼的拼贴作品

经由波普艺术家之手,“拼贴”被发扬光大,成为其后创作中的经典手法,非常适合艺术家大开脑洞,把看似无关的形象拼到一起,形成前所未有的含义。

横尾宗则 日式波普设计

波普拼贴,如今也成为了平面设计的一种重要设计方式。


3、人的本质是复读机

波普艺术可以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50年代中期,波普艺术开始进入美国,代替了精英范儿的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艺术的代表。

安迪·沃霍尔正是美国波普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果翻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从插画、设计这类创意类职业中脱颖而出:先是在在百货公司Joseph Horne Co. 的橱窗部工作,随后在鞋履制造商I. Miller担任插画师,长期为《纽约时报》供稿。

安迪·沃霍尔《32幅金宝汤罐头》

在插画行业实现财富自由之后,60年代,安迪·沃霍尔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题创作闯入艺术界。大致来说,他的作品主题分三类:日常商品、名人像、重大事件的媒体照片。

《五瓶可乐》1962年


安迪·沃霍尔 香奈儿海报


虽然说波普可以翻译为“流行艺术”,但流行还有另一层意思:平常。越流行的东西,岂不是就是越平常?

因此,在安迪·沃霍尔的世界中,画罐头——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就是艺术。

安迪·沃霍尔《Elvis I & II》,1963年

安迪·沃霍尔的画中大量使用丝网印刷来创作,如同商品一样,几乎都是没有“原作”概念的可复制版画。

而在创作层面,对元素进行无数次重复,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呆板的、而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1962年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1962年

这样的创作手法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当时二战已过去近20年,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走入超市,面对重复、但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现代人独有的生活体验。

村上隆的日式波普

除了商品重复,名人也可以继续重复——发达的现代传媒为大众留下的视觉印象,成了波普艺术的另一个利器,猫王、梦露头像等等。

那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体验画出来?

创作安迪·沃霍尔式波普如此方便、快捷


4、点、点、点和美国生活

美国的波普艺术浪潮中,当然不止安迪·沃霍尔。

1964年,《纽约时报》扯开了嗓子,将一位艺术家评价为“美国最差劲的画家”。

能被称为最差,肯定不是凡人:他叫罗伊·利希滕斯坦。这位“最差劲画家”,却在波普艺术浪潮中受到了美国人的狂热追捧。

利希滕斯坦《Whaam!》

他的画风独特:以连环漫画为基本题材,用丙烯颜料将画面复制放大,以鲜艳的原色、平涂色块和黑色线条,和大量的“点”构成冲击力的画面。

这些点,其实是廉价彩色印刷工艺中的网点,被利希滕斯坦忠实地复制了出来。

“我试着利用一个俗滥的主题,再重新组织它的形式,使它变得不朽。这两者的差别也许不大,但却极其重要。”——利希滕斯坦

可以说,他是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美式漫画来表达“美国人身边的哲学”:流水线、工业化、将无处不在地商业图像嫁接到艺术创作中。

空洞的对白、缺少上下文的画面,正是大多数商业图像给人的平庸、冷漠与空虚感。


如今,他的作品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创造了“纯粹的美国新绘画。”

迷人的波普片头:美剧《Why women kills》


5、十五分钟太长,只争朝夕

纵观今天这三位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虽然画风迥异,但都表达了波普艺术的价值取向:不攻击、不吹捧,只是在陈述现代人的生活、组成现代人生活的图像和象征符号。

朱利安·奥培《Blur: The Best Of》专辑封面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鉴于波普艺术画商品、创作商品、描绘商品的偏好,波普艺术自己也天然成为消费品的组成部分。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一件件波普T恤一样。

CONVERSE Converse x Andy Warhol x Clot - Year of the Monkey 联名


自打诞生后,长长的波普名单里还可以加上太多的艺术家:日本波普的村上隆、英国的大卫·霍克尼、涂鸦的凯斯·哈林等等等。

大卫·霍克尼的拼贴作品 《梨花盛开的公路》,1986


大卫·霍克尼作品

总的来说,按祖师爷理查德·汉密尔顿的观点,波普艺术可以概括为:流行(为大众观众设计),瞬间(短期解决方案),消耗品(容易被遗忘),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年轻(针对年轻人),机智,性感,花哨,魅力四射,大公司产物。

凯斯·哈林,《Tuttomondo》壁画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做15分钟的名人!”半个世纪前,安迪.沃霍尔提出著名的“15分钟成名论”。

如今,在快手抖音时代,成名速度被大大缩短:谁有那个耐性看十五分钟啊?按秒来算都来不及。

杰夫·昆斯的《气球狗》


可时代变了道理没变,名人大家做,指不定到哪位老铁家。

平民化、商业化、日常生活化,既是波普在艺术史中的关键词,同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创作”的主旋律。

波普艺术早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宜家中的波普商品


撰稿:讲解员小秦
编辑:Elsa


作者公众号:Canva设计(ID:canvadesign)
1590979252659550.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