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盘。

原创 收藏2 评论
举报 2020-06-03

封面.jpg

本文共计7920字,做好个人基本盘。

“把基本功做扎实,并不会一年会比一年过的好,做好基本盘布局才是关键。”

“基本盘”这个词出自于罗振宇老师2019年-2020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当中,描绘的是那些改变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

在年会当中,罗振宇老师用来形容企业谋求长期的发展,稳健的运营,自身所应该具备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也就是我们经常理解的个人内驱力和内在实力。

刘润老师说过,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个人的本事,第二个是,自己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方法器。

智远经过阅读并实践,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有基本盘的,按照时间的维度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认识自己”,“稳定自己”,“发展自己”三个方面。

慢慢的打造自己的基本盘,是当下时代变为富有的基础,也是个人的底层模型。


01
“核心原点是什么”

我们通过“为什么赚不到钱”这个话题,找到了品牌和个人成长的基本盘的核心原点。

我前天在咖啡厅写作,有几个朋友无聊,来这边找我玩,我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L先生提到了一个话题,就是“怎么赚钱”?提到赚钱,不得不说,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我也经常思考,那些大牛是怎么赚钱的?

贩卖自己的时间,提供服务,录短视频,做做课程,就可以很轻松的赚个百万。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我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开公司,有的说做实体,开店,靠手艺,做APP等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

但是说到最后,我们发现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开很容易”,开起来后呢?客流,营销,招聘,研发,又是一部分大的投入,还要面对竞争,饱和,还是货到了怎么赚钱?

延伸说到这里,我们最后落到了八个字上:“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本质前期的这一切投入都是属于“抛物线”形发展,从负风险角度,如果没有考虑核心竞争力,这个抛物线未来不可能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曲线的。我们又通过“核心竞力”以多个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最后得知的结论落到了两个关键词上,叫做“原点”,和“基本盘”。

就是,如果你投资一个事情的前提,没有想好这个原点要做成什么样,差异化在哪里,他的基本盘就做不好,未来他是长不大的,最终会面对“淘汰”的风险。


1、品牌案例:“瑞幸咖啡”

如果我问你,瑞幸咖啡靠什么去生存的,有的人可能会从长线的角度说,“资本”,”商业模式“,“流量”,等各方面,但是智远认为,它的原点是:“一杯小蓝咖啡”。

如果“这杯咖啡”没有做好,他的商业模式再好,补贴力度再大,资本再有钱愿意投资,都不会生存很长,用户可能喝了一杯,就不会喝下次了。

基于原点之上,它的基本盘是什么样?

通过资料查证认为:瑞幸咖啡有3种不同的店面:A类型店是像星巴克那样的传统咖啡厅,满足人可以休闲,聊天,交流,相对来说场景大。B型店基本开在一些中高端的写字楼,面积小而美,只有几个凳子,主要是方便上班的人买咖啡,短时间休息。C型店没有店铺,好比是前置仓,基于APP,做LBS,主要是做外卖配送,同城小哥取餐配送这种。

除了店铺以外,经过分析,这个品牌的原点是咖啡,而在咖啡基础之上,通过传统的直营模式,扩张大量的线下店,作为基础后,结合LBS,APP开始做外卖,这才是它的基本盘。

大量补贴,在基于用户量日活暴增的前提下,他通过咖啡的模型做电商的外卖模式,本质就和现在的社区团购底层模型很相似了。

在2019年下半年,瑞幸咖啡又做起了其他的品类,比如蛋糕,沙拉等,好比电商的扩类目一样。为什么社区团购跑道很困难,有几个方面:其一,供应链品牌毛利低,其二创始团队配置和资本属性。

这样看来,你会发现他的基本盘子原点按照智远说的三个方面,对照个人成长就是认识自己(做好小蓝杯咖啡),稳定自己(开好第一家店),发展自己(扩品类,括店面,做外卖)。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2、个人案例:“罗振宇老师”

我关注罗老师很长之久,在我印象中,初期逻辑思维并没有APP,而罗振宇老师起初的服务只是一个“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每天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60S内容去维护用户。

他的原点是,“内容”,定位服务重点强调的是“独立思考”,面对群体,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自由的精神追求的人。

在经过大量用户关注后,2013开始做付费会员服务,第一次招募,160万,第二次招募800万,第三次招募,400万。后续以通过内容上线优酷视频做PGC,收取会员费,粉丝打赏,以粉丝为基数,商业品牌合作,出书,到做APP,做沙龙,跨年会议。

这样按照,我开始说的个人成长基本盘的模型是认识自己(做好内容)。稳定自己(做会员制服务,出书),发展自己(PGC广告分成计划,商业合作,植入,沙龙,推广APP)等。

核心也可以理解之为“价值原点”,个人步入职场,工作的第一核心是“专业”,专业不对口,被录取的几率就小。而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拉长,稳定自己的武器就成了“技能”,那么发展自己呢,则不同的人,不同的规划,面临的也是不一样的。


02
“原点技能太多,你差的是闭环”

原点可以按照刘润老师讲的七个字就是:“你的能力什么”?能力和本事本质是有不同的差异的。

两者有什么区别:能力更强调的是个人自身的某个技能,比如“技术,知识”。而本事更为强调的是完成某件事情所需的全部资源,包括自己的能力,和对其他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最后甚至于变现的闭环能力。

总的来说,不管自己做什么,只要你把这事办了,那就是本事了,当然,如果你办成主要凭借自己的某种技能,那就可以说你很有能力。

原点技能会的多了又怎么样?

如果你打开各大APP,甚至于知乎,搜索“技能”两个字,就可以找到几十个高赞的回答,告诉你“有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投入少,见效快,投资回报率高,最值得学习。当然还有哪些技能,经过较短的时间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你尽管可以去总结,最后总归不过是“阅读”,“写作”,“健身”等等。

但是这些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大学里面甚至有的就学了,当然工作后可能都忘记了,又学习了新的技能,比如,运营,营销,但是最后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呢?

区别就在于:比如,你的思想变的深刻了,你懂得更多了,但是可能只是自己从来都不愿意重视,或者从来都是懂了之后没有去“踏实”做过,这才是最致命的。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帮别人做商业咨询的朋友: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帮别人做个人商业咨询的,但是他的个人品牌却一般。那天我找他聊天,怼了他一句,我说,我感觉你懂的特别多,但是为什么自己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做更多变现呢?

其实你跟别人说的这么多,如果自己汇总下,去传播出去,我相信你的业务量会很大,但是他最终都没有把“所懂的去落实下去”。

其实一个人的思想跑的太快,行动力没有跟上,从个人成长上,本质是没有任何的作用的,有的时候,我们适当的放缓下思维的步伐,将行动跟上,是非常重要的。

从个人基本盘的三个阶段来说,认识自己,稳定自己,发展自己,后面两者的基础就在于“正确认知自己”。

我有技能,我通过后天或者日常的学习,并且能将“这个技能”发挥到极致,这才是过人的地方,而技能是学了后别人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错把技能当本事。

我们在咖啡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三个人分别不同的问对方,你的本事是什么?H先生说,我的本事是“会用户运营,会做数据分析,会APP”,我还懂管理等等,M先生,我是学会财务管理的,会计,审计这些都是小意思。老张说,我是做商品出身,商家管理,选品,这些都是我的本事。

但是我们最终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会的”技能“,乃至于“能力”,但是不能叫做“核心本事”,因为我们都会都错把技能,当成了自己的本事。
本事能变现,现在的普遍很多人是不能有效的变现的,职场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啊,这个人,真厉害,但是离职之后,成了“废柴了”,一大堆技能,没有任何用,挣不了钱。

在80年代,你会发现,我自己有一个技能,比如炸油条,修车,我就可以开个店,租个地方“做生意了”,这才叫核心本事,能赚钱。

打工也是本事,加入某个团队,一起做事,最后通过获得酬劳变现,但是这种通用的本事,就没有了竞争力,人人基本可以做到,差距就是收益高低的问题。我们如果换一个维度思考,我有这个技能,我通过怎么形式的“推广”,乃至于包装,让我在公司获得更多的收益。

所以有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技能,也能将技能练习的炉火纯青,但是就会遇到一旦离开平台,自己就什么都不会了,无处施展了,差的是什么呢?闭环思维。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你应该思考下:我工作这么多年,结合自己所学,我能拿出来的“某个体系当中的某个模块吗”,并把它做成体系化的方法论吗?成了方法论之后,能做第一步做变现吗?

如果可以,我觉得,你打造自己成长的基本盘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百分之80,如果不行,智远认为,你可能还停留在“原点阶段”,就是我只有技能,而没有本事。

结合工作梳理自己的原点技能,有四个方面:

(1)我会什么?

(2)我在什么行业?

(3)我能不能形成方法论?

(4)通过什么形式展现?

除了这4个方面,基本盘的原点也包含一些软能力。

比如有没有一套“学习的方法论用于自我进化”,“处理事情在大脑中有没有一套标准的SOP”“自己的思维方式”,等等。

个人成长基本盘的第一步就是:“找出属于自己的原点”并将原点,技能和软实力,结合自己的的行业,加上自己后期所学的内容,形成体系的方法论,形成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03
“好好打磨你的底层产品”

再次回到“文章开头所说,智远再来重复一篇基本盘的定义:“那些改变不了,夺不走,丢不掉属于自己的东西”。

你要知道一个基本盘好比是CPU的底层架构,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品牌的商业模型的雏形,当然如果你是做“技术出身的”,那么对这个更容易理解了。那么通过第二个方面,你可以理解,并梳理出来自己的“原点技能”了。

这个原点技能,就好比是“瑞幸咖啡”的小蓝杯,好比是逻辑思维的每天60S的内容。你把它当成做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商品去对待,如果你想要把它做的更好,就要好好的打磨了。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1、为什么打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看到很多网络上的课程,都是按照体系做的,这个体系,你就可以自己的基本盘的“原点”。那么课程通常在推出第一次的时候,是不完整的,甚至于有很多的BUG。但是在第一次学员反馈之后,课程老师就会优化它,比如“课程中又丰富了PPT”,下一次开课会增加“课后作业部分”。

这些都是吸引用户付费重要的细节,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把自己的原点,硬技能+软实力“,打磨的更好,去某一个公司面试,才能更能抬起头和老板去谈工资。

很多刚工作2-3年的人在面试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我到底要多少钱?一万,还是一万二?不自信。

本质除了个人素质外,其实就是对自己”原点“的不肯定。如果你一旦对自己的”原点“打磨的够硬,能够将体系方法论给他讲的很透,并有效的落地,智远认为,要一万五也有可能。


2、打磨底层的几个方法:

(1)寻找方法论

你要知道,学任何东西,都是有“套路”的,这个方法论的掌握,决定着自己学习思考的快和慢。

我的老师说过,普通人学习,学习的是“知识”,学习的是颗粒化的东西。中层段位的人学习,学习的是“体系”,就是做事的方法论,“领导为什么要让我按照这个标准做”,“这个标准谁制定的”。高手在寻找“方法论”背后的通用点,比如“瑞幸咖啡的外卖送餐,增加品类”,本质就和电商圈的社区团购业务模型相同,这么一看,你有没有觉得瑞幸像一个“咖啡届的每日优鲜”呢?

在往上,更资深的人,除了在制定体系的标准外,他们还在从标准当中去提炼出可以创新的赛道,寻找品牌,乃至于个人二次增长的可能性。


(2)刻意练习

假设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原点技能”,或者是将一个行业里面某个学科的规律也掌握,比如“市场营销”,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尽可能通过别人的标准体系,让他变成自己的方法论。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你会更清晰点,比如“瑞幸咖啡”的CMO杨飞老师,他把公关,营销,品牌,市场形成了体系,写成了一本书,叫做“流量池”。

流量池这本书,你就可以理解成基本盘的某一个“原点”,别人改变不了,拿不走,而且是经过自己大量的实操,总结出来的东西。

除了以书的维度以外,你也可以将自己的原点(软硬技能)应用在工作中。比如我掌握了“用户运营的套路”,我将这些应用在工作中,频繁的切换场景,行业,从教育行业,到电商行业,去测试它的可行度,本质也是打磨基本盘的底层架构。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3)找到相通的地方

举一个例子,瑞幸咖啡在开3000家店之前,是摸透了实体开店的底层模型,并且总结了“星巴克”的店面模型,人群画像,然后做自己的店,这一个店,你也可以理解它为“原点”升级的一个部分。然后才能频繁的复制加上资本的支撑,快速的扩张。

那么对于个人成长的基本盘“原点”也是一样,学习一个东西,一个学科,它和另一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比如,我原来从媒体记者出身,到主持人,到媒体PR,到市场,到品牌营销,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它底层的CPU架构是有链接的。

媒体记者,主持人一家人不用说了,PR主要做品牌关系,是不是要和媒体打交道,市场是不是需要曝光,而曝光的手段,是不是PR最多,品牌营销传播需不需要公关?公关需不需要媒体,这就是你能找到底层相同的地方,并将它链接到一起真正的魅力之处。


3、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下:

我在找到自己的原点技能(软实力+硬实力),然后结合我原来毕业的专业,再加上近些年相处的人,做过的工作,我能不能将底层进行串联,然后去打通呢?我在找到中间的连接点后,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呢?然后这些做成一个完成的体系,进行刻意练习,形成一个“产品”,而我个人大脑当中,有无数个这样的产品,我是不是底子会更稳。

就好比逻辑思维从单一的付费产品,到付费后多个产品提供服务,到后来的PGC,书籍,线下沙龙,本质是“底层的一个大闭环”。打通每一个原点有很多方面,比如你也可以将经济学,物理学,市场营销学,分别作为一个原点,找到当中的关系,然后进行打通,那么自己的思维模型会更不一般。


04
“发展自己,就像扩张品类”

你要记住一个基本盘的核心,就是“那些改变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加上传播,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价值,但是很多人会面临自己学习的东西“都是通用技能”。

比如我今天学会了社群运营,明天可能就成了“SOP”,机器人就可以管理。

我今天学习了“用户营销”,明天就可以通过技术做大数据的分析,只需要人工做活动即可。最痛苦的其实就是多年后,这些通用技能成了标准化的东西,随便抓来一个小白都会,而且还比你便宜,怎么办?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方面思考如何“发展自己”,把自己的基本盘做大,建立核心竞争力,我大致总结了一下,从市场上分析几位老师的案例,给你一些思考:

(1)商业咨询刘润老师:

如果你翻到刘润老师第一篇公众号的推文,其实你也推演不到2020年,是一名出色的商业顾问,当然当年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是。而你不也不可能知道他出版的几本书,比如智远读过的《五分钟商学院》的工具篇,管理篇,商业篇等,这些怎么演变出来的呢?

答案就是通过“写作”,通过写作将自己的第一个原点曝光,就是所谓的“内容”,工作总结的“方法论”,给写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到很多同频的人关注。
一个人你觉得他非常优秀,要么投资他,要么和他发生关系,本事是什么?智远理解的就是变现的能力。

刘润老师后来做了付费社群,自己的铁杆粉丝认为有价值,可以加入,这就是“基本盘”的另一个原点了。

第三个原点是什么?刘润老师商业内容输出居多,其中有部分高管看了可能就会有所问题想咨询,他就开发了另一个原点,就是“付费咨询”,帮助众多的头部公司,互联网公司做商业的分析。

第四个原点是什么?网络上有很多的他的书籍,出书是“边际成本逐渐减少”的一个投资,而后期价值是巨大的,只需要印刷,推广,就可以轻松让用户付费。

第五个原点是什么?在其他APP上可以看到音频,甚至于课程,这些就服务于自己的用户,读者或者粉丝。

自己付出的时间成本很少,也属于固定资产,别人拿不走,改变不了,自己还丢不了,最后还能变现。

从现在整体来看,你会发现刘润老师的基本盘:第一个雏形是内容,而延伸出来不同维度的服务,这些服务联合到一起,加上“链接”“曝光”,就成了放大器,这些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内容创意)


(2)樊登读书会樊登老师:

如果你打开短视频平台,你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账号都在推广樊登老师的内容,甚至于他的课程。表面你可能看到的只是内容,而背后的基本盘是什么样的呢?

智远来和你分析。

2013年,在一次活动中,樊登老师和他的四个合伙人相遇了,四个人决定借助互联网来推广优质读书,当时也是互联网兴起的时候。这么一看你就清楚樊登读书会的“原点”是什么了?答案就是:“读书”,让全民读书,找到爱读书,志同道合的人。

2014年,开始做线下自组织的读书活动,资料记载是在上海绿地,10月份,经过3个月努力,开始以省的形式划分。来自多个城市的代表出谋划策商讨成立分会自组织,这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原点”,基于阅读的发展。

2015年2月,开始做APP,正是第三个原点。

APP就好比一个大的基本盘,把所有的原点和用户放在上面,上线之后整合了音频,视频,主打听书,并且系统的进行会员管理,就把自己的用户从微信逐渐转移APP,这个时候线下联动出现了。

2016年是社群爆发的元年,这个时候“樊登APP”又创立了一个原点,叫做“付费社群”,依靠自组织,演变到线上,并且通过个人IP的形式变现,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其次成本足够低。同时那个时间段的牛人,说书商业大咖也纷纷入驻,除了彼此赋能,又强化了后端的“供应链”,这样让前面市场分会更有力的发挥。

2017年开始了异业合作,资源互换,线下大会。

2018年优化了加盟政策,同时做双11活动,当时又借助短视频风口,推自己讲书的IP,逐渐的爆发。

你会发现,他围绕一个“原点”在做事,就是阅读。而基本盘的发展,也是基于每个时段的不同,延伸出来不同的本事(付费方式)。

总结来说,就像开始分享的,你可以这样理解他们:认识自己(做好原点),原点的提炼从价值,个人技能,专业开始,稳定自己(做好不同阶段的付费服务,形成闭环),发展自己(扩充品类,增加服务)。

当然,从个人角度,靠谱的品行,做事的能力,也是你基本盘当中软实力,价值原点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回顾,基本盘就好像一个大的画布,我们大脑就是这个画布,技能加软实力都可以打磨成产品,而放大器就是“链接的能力”。

最后总结:工作这么久,你找到自己的“价值原点”了吗?你可能会的才华很多,技能很多,那么你有自己商业闭环,职场竞争闭环吗?你可以打通自己的底层,将所学,所会的经验做成体系和方法论吗?

发展自己,扩张品类,就好比从社群运营到用户运营一样,你能切换自如吗?现在这个时代,平台加个人形式会越来越常见,你的个人品牌夯实吗?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认清自己”,“稳定自己”,“发展自己”,了解基本盘,把自己放进去,才能面对现实,直面挑战,才能躬身入局,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