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组织用人与个人求职策略指南
来源:胡言非语(ID:hutalking)
作者:胡浩
一、是在找工作还是碰运气?
笔者放在几个招聘APP上的助理需求,长期无人问津,最近几日却收到了上百个简历。
问问其他企业的朋友,他们也都反映最近收到很多简历,甚至不管职位需求是否合适,都一股脑地把简历发过来。
很明显,这次疫情还没结束,很多人开启了重新找工作的模式。
原以为可以在上百份简历中挑出几个好苗子,谁曾想,看了几份就看不下去了。
这些简历基本都是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瞎猫碰死耗子
看到有岗位需求,感觉自己差不多,就投一份。这种人往往目前工作状态不佳,从简历都可以看出来,大学入学年度居然是1900年,细节反映了一切。
第二种,骑驴找马
在简历中看不到求职意愿,只是把自己的基本经历呈现出来,表达的态度是:你要看得上那就来联系我吧。
第三种,异想天开
工资需求标得很高,一个刚毕业的大专生工资期望居然是8000+,而且简历里却没有任何亮点可言,甚至不能称之为简历,只有年龄、学校、专业。
笔者试着在线沟通了一位年轻人,提醒她可否完善简历,却得到这样的回答:“简历写了啊,刚毕业没什么好写的”,瞬间有种颠覆三观的感觉。
也许这些简历的背后,真的有不少好苗子,但用人单位不论多么求贤若渴或者急需上岗,都没有从简历和沟通中发现想加入的动力。
请记住,你的简历可以反映整个人的状态以及职业化程度,或者基本素质。
二、疫情下企业用人思维的转变
还在持续的疫情让整个社会都受伤了,但笔者认为,危机就是一个放大镜,它将过去隐藏的、积累的问题暴露出来。
如果善于利用“受伤”来反思和改进,那反而能推动我们变得更好。
除去应届生找工作的情况,职场人在疫情期间大量出现求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公司陷入困境而裁员;
2. 降薪或不看好公司前景而离开;
3. 原本就计划新年要跳槽谋求更好机会。
不论哪种原因,如果还跟以前那样写份简历,用学历、岗位技能和项目经验等来试图赢得更好岗位的方式,恐怕未必会得到优秀用人单位的青睐,因为在这次疫情中,企业的用人思维发生了转变。
大环境尚可时,企业对人员的投入产出一般难以进行精细化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如果“砍掉”20%的人(这个数字可能还要更高),绩效不会受任何影响,但由于收入在增长,成本盖得住,较少有管理者冒着得罪人的风险来处理这部分人工。
而当社会性危机发生时,绝大多数企业都陷入经营停摆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时,就会很轻易地看到,到底是那些人在为企业创造价值?
聪明的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员招募时,会改变过去重技能重经验的习惯,转而开始加强对职业化状态、应对问题的能力,团队融入能力等方面的考量。
笔者认为,管理者们应该好好审视经济困境下的团队状态,未来选择团队成员时,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视”:
1. 重视岗位产出
不论是业绩部门还是支撑部门,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都要有所产出。每个人都要明白工作就是用产出来换得报酬,而不是只有业务部门有产出。
例如:
行政部门开展办公耗材管理行动,节约办公成本,这就是产出;
助理做出的会议纪要清晰易读,减少了管理者的整理时间,这就是产出;
人力招聘新人,通过试用期的比例比以前提高了,就是产出;
… …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将视线从职能转移到产出上来!
2. 重视人的增加价值
优秀的企业组织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人都在里面发挥着必需的作用,且不断地与其他人发生关联,合力创造着价值增长,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
我们审视绝大多数企业时,发现人才价值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和发挥出来,人们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本职工作”,却忽略了如何增加价值,因此陷入按部就班的状态中,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组织惯性。
未来的企业,要不断面对更多不确定性环境的挑战,就必须开始重视增加价值。
人才优劣的比较,其实就是他们在同样岗位和职能上,谁能带来更大的价值。而按部就班、不断透支过去经验的人,将被毫不留情地淘汰。
3. 重视责任担当,什么样的人能与企业坚守?
每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极限测试:谁在观望、谁在等待、谁在退缩、谁又在奋力挽救,都会一目了然。
企业最好的状态往往不是业绩辉煌时,也不是组织健全、团队庞大之时,而是较少的人员一起拼搏、攻坚之时。
尽管当时收入可能不算高、工作分配不是依据职能,而是什么都得做,但整个团队都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之态。
但在业务做大和团队规模化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责任体系的建设,忽略了精神的传承,招人仅仅是因为业务增长需要这个技能,或者需要解决某方面问题的人。
一旦遇到危机时,这种业务构建型团队就遇到了极大的危机,领导者陷入茫然和猜测中:
不知道降薪会导致多少人流失?
不知道哪些重要岗位的人会有跳槽想法?
不知道团队成员是否能把团队整体生存和发展作为首选目标?
不知道已经是在贷款发工资了,下属们是否还在抱怨不够多?
… …
因此,企业用人的策略里,需要将责任担当的权重提高,你必须要知道,当危机发生时,谁会与你坚守?
当然,这也是一个反向对组织和管理者的要求,你需要做些什么工作,才能让团队成员愿意与你坚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团队经营问题。
三、对于个人求职有三点建议
如果你想力求进入优秀的企业,就必须理解本文前面所写的那些关于组织用人的思维转变,并应用到自己的求职目标设定、简历制定、面试技巧等方面。
建议1: 选择方向的确很重要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并非说行业之间有优劣之分,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才能“行行出状元”。
选择方向,并不是去看什么行业好,什么公司好,而是首先分析自己的特点,适合什么?可以争取什么?而不是听说BAT工资高,就非它们不可。
当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能够很清晰地判断自己所适合的方向,包括笔者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也走过不少的弯路。
笔者务实地给出一些方向性的选择建议:
● 如果你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不断挑战自己的习惯,那寻找相对稳定性的工作会更适合,而大型企业能给你的职位往往非常基础,但你必须接受起点低的现实,然后融入其中。
当然,没有绝对的安全,大型企业一旦遇到危机,倒闭的速度并不比小企业要慢,而且每个人在大型的企业中所承担的工作更像是“螺丝帽”,一旦年龄偏大再遇到裁员危机时,就难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即使你当下选择稳定,也必须要不断进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品牌背书,而不是温水煮青蛙般被淘汰了还不知晓。
● 如果你的能力相对突出,而且具有强烈的成就欲望,那就可以趁着年轻选择一些有挑战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去接受新事物的冲击,获得全面锻炼自己的机会。
例如一些初创型的企业,或者产品、服务概念等较为领先的中小企业,一旦你的能力凸显出来,就容易获得重任,要知道中小企业老板如果放着能人不用,就是跟自己做对。
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在给你重任的同时,又能匹配让你满意的薪酬,所以你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个发展的阶段性区间,在一定时期内不计较地获得成长,达到一定水平后即可进退自如。
但我并不建议选择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创业,这是一个不要轻易选择的方向,以后在别的文章里进行探讨。
● 如果你迷茫,去不了大规模企业,现在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那就建议你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型能力。
这是指你必须拥有一些技能,是能够迅速让企业感受到你的生产力,例如:
OFFICE天天用,你能否把函数用到熟练?
会议通知天天做,你能不能用海报让大家耳目一新?
经常发送产品资料给合作伙伴,你能自己做一份1分钟公司介绍吗?
… …
往往迷茫的人,都是缺乏行动力的,觉得这个没有用,那个太麻烦,等到需要时自己却什么都拿不出来。
笔者有个朋友,已经是企业高管了,他可以说衣食无忧,居然在这次疫情假期里,自学了Python编程,然后自己做爬虫来搜集投资股票所需要的信息。
但那些迷茫的人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笔者建议,好好琢磨现在工作中你可以提高的方面,不要怕辛苦和麻烦,去钻研,哪怕就一项技能用好,你都会变得不一样。
总的来说,方向的选择并不是用眼睛看,而是正确评估自己和采取积极有效行为的过程。
建议2: 面试,最重要的是什么?
每个人对面试的理解不同,每个面试官也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我认为一次成功的面试,是让招聘方感受到你工作的驱动力是他们所需要的。
笔者面试过数百人,也对很多企业的面试官进行过沟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 应聘非重要岗位以及较低薪酬岗位的人、面试中被选中概率较低的人,它们在面试中习惯于“再背一次简历”,中规中矩地回答面试官的一些问题,他们无法激发起面试官询问的欲望。
当他们被要求介绍自己时,会略显紧张但熟练地将简历中所写工作经历、个人技能等讲述出来,其实这些面试官早已看过。
面试官无法对候选人感兴趣,就已经把你放入了一大堆可有可无的人选之中,即使岗位有需求,也会考虑性价比问题,而不是认为这个人值得招募。
● 那些能赢得重要岗位,甚至收到面试官当场邀约的人,他们对于自己背景信息的提及则非常少,而是懂得激发起面试官对自己的好奇和好感。
他们在面试中一大半时间在介绍或回答简历内容背后的东西,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让面试官感受到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他是在什么样的驱动力下来到这里应聘。
这里的驱动力并非要非常的高大上,或者一定要谈及价值观、使命之类,而是你要让对方感受到你这个人工作的目的,以及凭什么可以把要应聘的工作做好?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销售经理,之前已经被人力刷掉了,评价是“归属感较低”,但简历的确非常适合,加上人员没有招募齐全,就要求人力安排再次面试。
(因为人力并不是最能知晓要什么人的,他们更重要的责任在于条件的设置以及基本的了解,用人部门和管理者必须亲自参与,甚至笔者要求人力专门将淘汰的简历单独建个文件夹,有时候能淘到宝贝。)
我们发生了以下的对话:
笔者:你既然业绩很好,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单位?
人选:收入和业绩的匹配度不好,奖金系数太低了。
笔者:可以告诉我做了多少业绩吗?
人选:我去年做了700多万,一半以上是新客户。
笔者:新客户签单的奖金不高吗?
人选:我们签单的奖金系数都是一样的,只有不同利润率对应的系数差别,新老客户都一样。我去公司时间短,手里没什么老客户。
笔者:你希望自己一年能挣到多少钱?
人选:不含底薪,希望不低于30万。
笔者:你做销售工作最大的目的是什么?
人选:赚钱啊,不想赚钱就不做销售了,只有销售是可以不封顶的。
可以看到,这位人选毫不回避自己想挣钱,这样的驱动力有问题吗?当然没有,而且特别好!
如果招募这样的人,只需要给他合理的政策,他就会自发地去完成任务。
更为关键的是,他坦白的驱动力与应聘职位是匹配的,一个不想挣钱的销售请来做什么呢?如果他讲因为青睐贵公司文化或品牌而来,你就要小心了。
建议3: 一定要好好做功课
我给一些应聘助理的人选打过电话:
有的一听声音就知道都中午了还没起床;
有的想不起来给什么单位投过简;
有的不知道要做什么,不就是助理的活吗?
其实,笔者想请的助理是亲自带的,要求还挺高,发展自然也不会差。
很多人以为求职做功课就是去搜集企业资料、职位要求等,这远远不够。
真正的做功课是要去理解岗位,即使你已经从事了很久此类工作,也必须要去理解岗位的价值,这可以在招聘信息里分析出来。
面试时,如果问你对这个工作岗位有什么想法,你应该讲出的是对它的价值主张,你怎么看待这个岗位,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笔者建议,如果你真的珍惜一次面试机会,那就要花十倍面试的时间去了解它。
例如下面这份某电器公司产品经理的招聘需求:
职位:产品经理
岗位职责:
1.产品定义、设计、开发跟进和管理:确定产品定义和需求文档,协调开发人员开发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线管理。产品商业模式的构建,包括产品市场价值挖掘、商业模式探讨和对外第三方合作;
2.产品方案撰写:包括对外推广方案及内部产品文档的撰写,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构建,配合新产品标书的撰写;
3.产品试点及推广:配合销售人员和售前人员,推广产品寻找试点落地,产品演示环境的搭建、产品演示,产品在公司内部培训、客户交流,以及配合市场在各种渠道和媒体的推广;
4.行业研究和市场调研:研究市场以了解客户需求、竞争状况及市场力量,发现创新或改进产品的潜在机会。
那要怎么做功课呢?至少有三点要做好。
第一,对公司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组织架构、核心产品、新品新闻等)
如果这家公司是你梦寐以求的,那就要告诉自己,进去是核心目的,其他条件都要靠边站。
一个人真的希望进入某个公司时,一定是好奇的,他会关注有关这个公司的一切。
第二,学会设定岗位职责中三个方面
1.自己确定具备能力可以负责的;
2.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毕竟每个企业要求不一样,同一件事也有差别;
3.自己没有承担过的职责。
为什么要把这三方面区分开来?就是帮你避免被繁多的职责吓得退却。
笔者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几乎所有公司招聘所用的岗位职责都是基于比较理想化的,也就是说如果你都能搞定,那就很完美了,但如果得70分,招聘方已经比较满意了。
第三,针对最重要的职责做功课
第一条职责一般都是最重要的,也是用人单位急需的能力,后面几条都是基本配套或延伸期望。
如果你很擅长最重要的职责,那在投递简历时就要把对应的能力认证、项目经历等凸显出来。
如果不是自己擅长的,或者没有做过的,那也不用担心,至少与其他工作是相同的,你就需要进行学习和案例分析。
例如某产品经理擅长做产品定义和需求文档,但过去单位里并没有让他负责商业模式的开发,那如果他很想获得这份工作,至少要去了解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这家企业的产品价值宣传资料、合作方等,记住,不求面试时就能谈出创新模式,只求你能知道该怎么做。
做好这三点建议,你不仅通过求职过程在学习和进步,也在尊重自己的每一次目标选择,更能让用人单位感受到你的强烈意向。
那种拿着背景资料到处去投的方法已经过时了,想要获得好工作,必须要学会做功课。
四、结束语
以上指南并非疫情下,我们才总结而出,只是经历了一些危机,回头才能看到过去的问题:企业选人用人容易急功近利,个人求职也习惯于做好简历大撒网。
很多企业应该反思,招聘为什么没有起到真正选人的目的?到底什么是对的人?
对于求职者应该反思,对于宝贵的工作机会,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还是做好功课决心去赢得它?要珍惜危机带来的思考,并优化过去固有的行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