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青春题材的电影观众不买账了?
内内按:9月2日上映的青春片《我们的十年》,由当红小花赵丽颖主演,上映6天,票房刚过3500万。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暑期档,扎堆上映的几部青春题材影片几乎遭到了集体沦陷。除了《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和《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突破了亿元大关,其他影片的票房均是惨淡无比。
这些片子故事改编自大IP,演员请小鲜肉,走立体化营销路线,抢占院线,但是为什么最终还折戟沉沙了呢?
IP、颜值、推广一样没少
暑期档各部青春片,最受粉丝拥趸的“小鲜肉”——韩庚、吴亦凡、鹿晗、井柏然等均有亮相。女主角包括刘亦菲、武大校花黄灿灿、Angelababy、赵丽颖,无一不是颜值担当。
由热门IP改编的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从片方曝出定档消息后,该片话题就多次占据微博话题榜单一位。甚至在电影还没上映的情况下,微博话题就已经收获了5.6亿的阅读量,比某些已经上映的院线电影热度还要高。然而,其保底4亿的票房最终只完成了1.5亿。
知名影星梁咏琪首当《泡沫之夏》的制片人,在上海举办定档发布会,宣布将举办个人演唱会,此举意在为电影预热。这种推广套路,和赵薇推广《致青春》,韩寒推广《后会无期》几乎一样,话题感也不弱。然而,最终票房仍然惨淡。
内容同质、低质是硬伤
近年来,随着《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失恋33天》、《后会无期》等青春类电影火了之后,青春题材成为市场和资本追逐的对象。但是好的内容需要时间沉淀,好的故事本身资源稀缺,在资本和市场的裹挟之下,大家都在比快,因此,作品的同质化倾向和粗制滥造不可避免。
细看近几年的青春题材电影,大都是在《致青春》的忧郁、感伤之路上扎堆,一直走到黑。尽管,很多电影的剧本来自小说改编,可换个作家、换几个人物、换一些场景,并不能让故事的内容有所区分。
在制作层面,这些青春片的导演多为作家、歌手、演员跨界新人,在剧情和人设的把控上功力也很欠缺,有些片子由类似歌手、模特等非科班出身的明星担任主角,演技不够颜值来凑,拙劣、生硬的表演将观众耐心消耗殆尽。
豆瓣上的评分也多少反映了这些片子的质量,《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的网友评分为4.0分,《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5.2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3.6分,《泡沫之夏》甚至低至2.8分。
同样的青春,需要不一样的故事和叙述
叛逆的青春期、封闭的校园,家长与学生的情感隔绝,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积攒的疲累与愤怒,对走上社会的恐惧,以及走进社会后的不适应,虽然这些背景是青春片创作的大环境,虽然基于这些环境的电影故事基调可以是忧郁的、励志的、怀旧的,但是故事的设定和起承转伏需要有个性,因为尽管我们每个人有同样的青春,但是一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悟。
如果不贪求高大全,青春电影可以在下面的任意一点上肆意放大:暗恋、明恋、高考、友情、性启蒙,上课的调皮捣蛋、下课的追逐打闹、放学后的秘密约会,友情和爱情的分庭抗礼;也可以在在负面的青春上浓墨重彩,暴力、毒品、网瘾、同性元素,“孤独”,“边缘化”,“自我否定”,“早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现在的青春片观众已经是95后为主,在影片的观众对位和圈层营销上,也可能只有熟知95甚至00后的导演可以驾驭得更好。正如冯小刚在《老炮儿》火了之后,接受采访时说,“让我拍90、00后喜欢的,这不是我干的,因为我不了解他们,有适应他们这一代的导演。“
注:本文由一品内容官原创发布,转载本文请注明文章来源:微信一品内容官(ID:content-officer)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