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云金、郭德纲对撕,简单聊聊内容创作与传播
原标题:曹郭论战: 文章写作与阅读传播
本文为数英网作者四郎原创,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四郎说(ID:silang1999)授权。
作为吃瓜群众,偶尔听几句抖机灵的趣话,也不存在粉丝的身份定义。
我们大都只是旁观者,不论是曹的委屈,还是郭的冤屈,都在演受害者,毕竟是演艺圈的人,孰真孰假,我们真的很难从只言片语中断明是非。
所以,还是那句,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只看热闹,不论是非。
虽然郭的头条文章是在曹发文二十天后的缓慢回应,但既然是针锋相对的撕逼,我们不妨对比通览金刚大双方开战的檄文。因为不是当事人,不明真相,所以我们单纯从双方的头条文章里挖掘点可吃的瓜瓤。(此处剔除曹文为团队或代笔的假设)。
文章题目与粉丝接受
受众决定文章文章风格取向,两文的题目即已决定了各自行文的风格和内容主旨。
曹金云的《是时候,也该做个了结了》,题目通俗化,直截了当表明叙述意图是为师徒关系恩怨了结。曹作为青年派的戏曲艺术家,粉丝受众为85之后的年轻人,曹的叙事文风,是新媒体时代普遍的俗语化标题取名,简单易懂,在鸡汤文、情感文大行其道的新媒体传播中,情绪化的曹文的受众则更为普遍,特别是作为社交主战场微博的使用人群,与曹的粉丝受众更为重合。
而郭的《天涯犹在,不诉薄凉》四字格的使用,在文采上远胜曹文,无不显示出中年派艺术文化的正宗坚持。初读题目,文艺气极大提升文章逼格,但不知所云也是过于古典在现今舆论传播中遭遇的尴尬。文化有门槛,半古典半装腔的头条传播,在微博作为对战主阵营时,就极大的远离的广泛受众。但郭题本身没错,也极度贴合中老年的文化诉求的高标准。
所以,在题目上,曹赢在策略,郭胜在文采。但总体上,曹胜,平台大过文采是现实的传播环境。
情节叙述与阅读传播
前面说过,题目决定文章叙述风格。在具体情节叙述上,曹将拜师入室到逐出师门的情节历历呈现,口语化的叙述,在故事内容上做保证原汁原味,避免文字修饰技巧上暴露出斧凿杜撰的痕迹。至少说,在通篇的委屈哭诉中,曹金云形象鲜明地将自己塑造成了忍辱负重、善良知恩的好徒弟角色。北漂的代入感极强,口语化叙述能突显真诚,在情感上能收获读者的极大同情,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普罗看客也是心疼弱者,虽然我们只阅读了解到的不过是片面辰光。
郭文后起,在行文逻辑上其实捡了个便宜。只需任意指证曹文的委屈实例中的二三,为曹一意孤行咎由自取便足矣,但郭文除了在前半部分抖段子抛妙语,软广其资深的语言艺术才华之后,边开始长文逐条对撕曹文提到的委屈往事。本身在情理上,郭为师,前文恶言相向容易自黑身份,但后文开始进入恩怨家常的叙述中,虽然姿态不减,但语气上总算较为缓和。
总体论之,在情节上,曹文赢在弱势地位下同情心的俘获,口语化叙述减少了与读者沟通的阻碍,特别是专门赶来获悉的稳定读者,在理解和传播上接近普罗大众,算平民化沟通;郭后文咬住曹文指针穷追猛打,逐条反撕曹的虚伪自大、左右视听。位高权重,历声嘶吼,有失师仪。但郭文在文学艺术性上技高一筹,特别是前半部分,说理论证和段子手附体的战神暴走状态,能获得知识精英文化受众的拥趸。但也正是这部分在情感上表现出了竭力显能的姿态,透出几分咄咄逼人的教条气。
曹今天在郭文后接力,开始反拆郭撕自己的为伪证。仅三两点事例,就能打破舆论僵局,不拖沓累赘,就坐等郭师应战。
新文《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还是走了首文的套路,在文采之上,曹自知其短肋。但新传播环境和普遍阅读喜好变化的大前提下,曹走的策略性线路在我看来是目前获得阶段性胜利的缘由。
【四郎说】微信公众号,ID:silang1999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