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思维。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6-17

“绿灯思维”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启动他人帮你思考,并且加速自己成长。

乔布斯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What?难道说聪明的人没有尊严?NO,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聪明的人会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分的很清楚。

所以,当下次你在工作中开会的时候,遇到别人否认你的观点时,先不要着急采用“红灯机制的思维”,要刻意的管理好自己的大脑,学会给自己“大脑”思考的空间。

让大脑设身处地的换个角度想想,这件事情是否合理,是否对自己或者团队的结果导向有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慢慢的读懂“红绿灯”思维,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又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也许在工作场景中,总有人会这么对你说:“你这个东西做的太差劲了”,“你写的方案就这样”,“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相信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开始“火冒三丈”的想怼回去了。

如果我在你身边,我会告诉你,“淡定”,别人说的未必是错的,你做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因为“评论”是一场无意义的斗争。过程固然重要,但是结果可能才是你最终的KPI。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有感触,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从来都不绝对是你低着头努力的工作,而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你是不是有“红绿灯”思维,真的非常重要。



01

关于“红绿灯”思维。

智远认为:掌握了红绿灯思维,你可以完全控制住“自己”和“自己的大脑”,并且能用意志力去控制它的举止,它的思考方式,让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加冷静,清醒,并且做到结果导向的判断。
红绿灯思维适用于所有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意识知道,并且“解锁”这个思维方式。
什么是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当自己遇到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别人给予反馈的不同意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真棒,我应该怎么去利用这个观点做到价值最大化呢?


这不仅仅是“情商高”的表现,在现实工作中你可以观察到,有“绿灯思维”的人,心态也更加的开放,也敢于正视并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他们更倾向于聆听别人的想法,然后利用这些想法,做出有效的判断,并让自己进步和改变。
现在这个时代,是学习最好的时代,图文,短视频,都在每天给我们摄入“大量的知识”。
只要自己想学习,总会有很系统的知识给我们准备好,那么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自己如果抱着“绿灯思维”,你会发现认知会迭代很快,思考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更加的深度,凡事都会认知思考“底层逻辑”。
绿灯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自我的观点”之内,而是愿意打开心扉的接受外界的“反馈”。
而具有绿灯思维的人,则能以一种开放心态去接受新鲜事物,努力学习,融会贯通,把每一次“别人的反馈”都当做自己成长的机会。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什么是红灯思维:
顾名思议,红灯便是“拒绝”或者“排斥”。
比如你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肯定是假的,怎么可能?”“我工作这么长时间,还不知道这些吗?我还需要你教我么?”“你这个小年轻知道什么?”这些人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的人。
遇到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不能直接理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直接拒绝的”,在细微处,你可以观察到,他们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不愿意做出改变。
这些人群最喜欢的就是:“一边抱怨”,“一边得过且过”。
红灯思维的人通常比较“固执己见”,因为他们不想自己的“思想“或者“判断理解的事物”,在经过大量的付出后,被人瞬间推翻,这样自己的内心就缺失了“安全感”,因为它不知道要相信什么。
这本质其实是一种“个人的保护机制”,行为学家的奠基人阿基里斯曾经总结认为“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
防卫的心理本质会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观念,对于自己而言,其实“暴露自己心中真正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比较担心它是错误的。
然后如果一旦形成这样的“循环模式”,你会发现,红灯思维的人就会“固执”,不愿意接受外界的信息,或者急于寻找各种”方式“,来推翻别人。
如果自己推不翻,就会出现“生气”,“不予理会”等情况,这对于思维的成长来说,是非常的可怕的。
笔者曾经就有过“红灯思维”,这种思维久了,自己也会出现大脑上的病态表现。
认为外界很多事情都是针对自己,不愿意接受反驳,后曾意识到,这些都是自我意识的防卫和掩饰罢了。



想要一个人变得优秀,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答案就是“红灯思维”,成长和努力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人都需要进步,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做到的真正原因。



02

“意识”影响着行为。

智远认为:很多人之所以焦虑的本质原因是得不到“认知层面”的升级,运用猎豹CEO傅盛的“认知三部曲”形容便是: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有“红灯思维”的时候,自己做绝大多数事情基本不会做到有效的思考甚至于反思。
当自己知道大脑有“红灯思维”的时候,那么下次在开会时,大脑意识就会有效的做触发的机制,让行为做出提醒的动作。
意识形态:
通过大量的资料了解,简单的概括,智远认为意识形态产生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性影响的。
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包含的先天性教育,家庭背景,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个人的意识形态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形态。
当然这个形态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所有事物的判断,而红绿灯思维的形成就和这个方面有着巨大的联系。
若一个人想要建立好自己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对所有的事物有正确的认知。
智远以开会为例子:为什么有的人在会上大声的反驳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质疑,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本质除了目标导向问题以外,就是大脑“意识形态”所影响的,然后触发了“行为”机制。

一个错误的意识形态会导致自己的思维认知方向都是错误的。
当然,对所有事物认知的错误,就会把一个人引入到错误的道路上,由此可见,个人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对一个人的认知有多么的重要。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集体意识形态的产生:
群体性组织或者某个事件的发生形容“集体意识形态”是再好不过的一个“说辞”了。
群体效应其实就是“羊群效应”,也称之为“从众心理”,那么我们在群体中,为什么会有“红灯思维”的出现呢?
因为大脑本质有一种“自我的保护机制”,它会本能的暗示你,只有自己选择的方向才是正确的。
一旦在群体中遇到与我们的思维不同的东西,大脑就马上调取自己的认知,或者经验,还是证明别人是错的。
这种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十分强大,而且你也不好说它是愚蠢还是聪明,如果说它愚蠢,是因为这种保护机制会让你很难改变现在,很难开始新的,甚至于更好的事物接纳。
对于一个人,哪怕你已经让他知道了,这个改变是有益处的,没有坏处,他也很难做出改变,为什么?因为要打破他原有的意识和认知。
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群体角度,这就是意识改变认知,认知支配行动,行动带来结果最好的折射了。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行为形态:
智远认为通过大脑意识形态反射的指令,驱动自己的肢体,语言带来的行为反射,可以称之为“行为形态”。
影响着我们个人的行为因素有很多,比如日常生理过程会影响行为,例如“自己口渴”需要喝水,认知过程也会影响行为,比如我很想赢得比赛,那我就会刻苦的训练。
社会认知也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比如在群体活动中,我们有时候会去从众,无意识过程会影响行为。
当然有些可能不需要费用很大“意识”的,比如“眨眼睛”,但是它确实发生了
行为形态在“红绿灯”思维中,其实展示着自己的态度,由大脑意识CPU的反射,导致自己的行动产生变化。
行为形态的第一个方面隐含需求点是“自我展示”,当我们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的时候,多数人就会倾向于伪装自己的态度。
这是最初级针对行为影响态度,意识影响着行为的解释,但是很明显这样的理论也有很强的局限性。
行为形态的第二个方面的隐含需求点是“不协调理论”,当一个人意识,态度,行为有所差异的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比如开会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
为了缓解这种感觉,他们的意识,态度就会转变成为行为,比如“多说话”,“否定别人”,“小动作等”。
意识影响行为形态的第三种常见的隐含需求是“决策后的不协调”,我们多数人在做出一个决定后会更高的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损放弃的选择。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去求职,突然收到了多家公司的offer,那么在你决定要去哪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家公司整体都比其他家好,即使自己在正式决定前一直无法下决心,认为这几家公司各有优劣势。
“意识”影响“行为形态”的第四种常见的隐含性需求是“认知失调”。
当在某个场景下,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起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感觉到“紧张”,这个时候“认知”就会失调,自己就会默认启动保护机制。



总结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意识”影响“个人形态”,而个人形态又是一个人的“脸面”,人们便会通过各种的形式去维护着“体面”。
自我展示,不协调理论,决策后的不协调,认知失调,而这些是“红绿灯思维背后”意识推动行为形成的真正原因。





03

如何有效的消除“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是固化的,自我禁锢的,并不是“我知道,我就能立刻能改的”
简单来说,如果你需要戒掉红灯思维,那么在前期一定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并且要求大脑意识在做决策的时候“慢半拍”
我是如何戒掉“红灯思维”的:
在前两年,我总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给予提出的建议,我也是经常拒绝。
比如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领导让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每次说完,自以为是对的,别人说的我也听不进去。
这也验证了那句话:“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
而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半年,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红灯思维,让身边的同事都直接远离了我。
不得不说成长是一个自我“打破重组”的过程,自己需要不断推翻自己,然后在进化。
红灯思维的改变前期需要“刻意练习”,当我知道自己有这种情况的时候,瞬间才恍然,“红灯思维”是多么无知的一种表现。
刻意练习的前提是需要找到步骤和方法,然后进行“刻意”的要求自己,才能达成想要的成果。
知道并不代表自己能做到,为了强迫自己改掉这个问题,于是,我开始每天注意这种行为的出现。
其一:心态的调整非常的重要,当别人去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不在急于反驳,也不在着急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自认为,“慢半拍”没有什么不行的。
其二:刻意要求自己,我只要每次遇到问题,大脑就会调动“绿灯思维”,警觉的让自己提高意识,“慢半拍,慢半拍”。
少说多听是一种接纳,就这样,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慢下来,并且得到很多身边朋友的反馈。
“意识”影响着“行为”,控制了“意识”,才会对“行为”作出改变。
你不要试图觉得这件事情“我知道”,其实“我知道”只代表的是了解,“我做到”才真正意义上代表着“行动”。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戒掉“红灯思维”我收获了什么?
不得不说,曾经别人对我做出的事情点评的时候,我基本都不放在眼里,而且还会带着自身的脾气去“怒怼“别人。
而慢慢的戒掉了“红灯思维”,我发现这是一种自我“接纳”的过程。
从意识上到行为上到心态上的接纳,红灯思维让我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看不到更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停滞不前,一直在原地踏步,永远也无法进步,而现在我每天都会进行有效的“反思”。
自己今天得到了多少人的“反馈”,我从这些“反馈”中收获到了什么?
哪些是对我的个人成长有重要帮助的,哪些是对我工作有影响人,我都会在第二天“感谢别人”,给同事说一句:“你昨天的那个建议特别好,我采纳了,感谢分享。”。
你看,这不就是自我迭代,从“红灯”到绿灯的过程么?
要知道在工作中,有些事情的本质处理方式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于“这个事情是否合理”才做出的讨论甚至于反驳。



所以当自己静下心来去反思的时候,你会发现,事情,个人,情感,是可以拆分处理的。
我们没必要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附带上自己的情感部分,比如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自己就“易怒”。





04

你应该多去接受“新鲜事物”。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你急什么?慢慢来,你还年轻之类的话”。
是不是听到这样的话,心里还特别的窃喜,“自己还小,不急,身边的人都会理解我”。
但是这样的话挺多了,会让自己产生还有大把可以支配的时间,让自己陷入还有无限可能性的思想之中,自己想着以后肯定非常厉害的错觉。
开放思想,学会接纳:
你总是在“等”或者在“幻想”的状态里面,而迟迟没有付出行动,哪怕是巨小的一些行为。
你可能也曾经和我一样,幻想着自己某一天突然就会改变,幻想着以后自己的生活肯定也会特别的好,于是自己的时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磨灭掉的,而且还没有太大意识。
直到我在26岁的时候,猛然的找到了答案,人与人的区别不在于懂得知识有多少,而是掌握了“多少个不同的思维模型”,其次就是如何利用好自己当下的每一天,付出行动。
时间真的如流水,你应该把自己的每一年当做“作品”去对待。
尽可能在每年的年终思考自己有无得到新的成长,今年有无接受更多的新生事物,扩宽自己的认知高度,不要总是让自己待在那口“窄小的深井”里面,做一只只会观望蓝天的青蛙。
我以前也是害怕尝试一些新事物,对于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
现在好了,不断的突破,有的时候那些让自己敢于卖出,尝试后丢脸的事情,反而给我的进步是巨大的。
绿灯思维是“开放,包容,学会接纳”,其实,人就像水一样,当自己的温度越高,自己的道路就会越广,当自己的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自己要不断的去创造有力的条件。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做时间的主人:
我们不能完全的接受全世界给予自己的一切,但是可以保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接受有益的营养。
心理学家说过:人有路径的依赖,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会习惯性地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轻易不肯回头,这种心理限制了我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固化,保守,狭义。
而现实中,那些曾经不肯学习用电脑的人,现在连前台收银的活都干不了。
世界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力为转移,所以,红灯思维抵制的态度往往对于发展来说不但没有用,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既然改变已经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学会适应这个时代,好好利用它。



你一再地让自己固化,停止成长,拒绝新生事物,世界最后可能就会抛弃你。
其实,我们不论接受与否,这个时代就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适应,改变,提高认知高度,才不会与周边的人脱节。
愿你有一个绿灯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新生事物拥有好奇心和接纳度。


核心观点:

无论你天赋有多高,拥有红灯思维的人,100%学不好。

稻盛和夫说过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一样都不能少,而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比智力,魄力更为重要,而绿灯思维则是自己打破固化思维最重要的一步。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