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技术重构的商业,被“连接”改变的品牌 | 萌叔观点
我们面临的营销环境越来越复杂,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今天想要吸引消费者,品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私域流量、直播带货、种草……营销边界正在被打破。在这个愈加混沌和不确定的时代,如何把消费者变成粉丝?如何与消费者建构长期的关系?这些都是很多品牌关心的问题。
近期,以成就新汽车人为目标的轩辕大学Marketing day上,兼有轩辕大学新营销学院牵头人、汽车营销金轩奖评审主席身份的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兼CEO肖明超,以“数字化时代汽车品牌的用户连接与运营”为题,邀请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海尔智家生态平台营销总经理程传岭、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顾明毅,共同分享了营销前沿热点和观点思想。如下是肖明超老师开场的分享。
“连接用户的能力”决胜品牌竞争力
为什么要讲“连接”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分析下这几年新经济的发展,无论商业还是品牌创新,都是技术驱动的“连接”与重构:“淘宝”通过人与货的连接重构零售业;“微信”通过人与人的连接重构通讯方式;“滴滴”通过人与车的连接重构出行生活;“今日头条”通过信息的连接重构资讯模式;“美团”通过人与服务的连接重构了餐饮行业……而汽车行业也一样,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这“新四化”,也全面颠覆了汽车行业既有规则,底层逻辑都是“连接”的改变。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连接会越来越多,因此有三个方面的变革将会改变着商业、媒介以及内容等形态。
第一,计算能力的变革。未来,所有的大数据、云计算都可能成为基础公共设施,计算能力的变革让数据、信息的流动进入快车道,信息传输和处理速率也会越来越快。
第二,网络技术设施的变革。5G的到来,开启的是一个多媒体、跨时空,甚至是融媒体的新时代,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迈进。每个人能够连接的人和平台都被拓展,社交网络的范围扩大,进一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情绪。
第三,信息传播的变革。在“计算、网络、媒介”三浪叠加效应下,3G孕育了电商和搜索、4G诞生了长短视频商业模式,而5G则孵化出崭新的AR/VR、超感知场景商业形态,使得整个产业从数字经济再往智能经济跃进。
连接将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必将改变过去营销人固守的规则。如营销学大师舒尔茨在其著作《重塑消费者和品牌关系》中所述,如今的市场已经被消费者控制,而不是营销者,不是媒体,甚至不是营销事件的策划者,用户和消费者已经开始参与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如何和用户建立更强的连接,成为当下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连接用户的能力” 决胜着品牌在技术驱动的商业时代的竞争力。
品牌连接用户的“四度空间”
数字化时代,用户的重要性不降反升,能否与用户建立“强关联”,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不仅仅是汽车,所有行业发展都要思考的战略。如何测量数字化时代,连接用户的能力,有这样的两个维度。
第一,连接的广度和密度。这取决于如何定义用户?如何多触点获取用户?获取后如何和用户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
从定义用户的角度,过去很多品牌定义消费者,都在用人口学特征在描述,但是,现在的消费者则需要通过兴趣标签、生活标签的定义方式,因此,品牌连接的广度和密度,取决于品牌能不能适应消费群体的变化,建构出新的圈层话语。
例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你如何定义他们?你说他们是90后?这样的定义已经非常苍白。年轻人已经开始自我标签,比如他们敢于称自己为“佛系青年”,也有人敢说自己是“有为青年”,还有人认为自己是“斜杠青年”,所以,您的品牌要定义什么样的消费者?如何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哇,这就是我!”如果品牌不能将用户的标签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只是停留在几个基础性指标层面,要找到用户实际上是比较难的。
“亲密无间”的沟通密度,这对于很多品牌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品牌总是把自己标榜为“完美无缺”,就像刚刚宣布关掉若干店铺的女性内衣“维多利亚的秘密”,一直以超模来展示完美无缺的身材,却忽视了女性更想要“勇敢做自己”的消费文化变迁,从而输给了那些更能够匹配女性用户需求的内衣品牌。所以,连接的密度来自于沟通的“亲和度”,来自于是不是敢于展现品牌的不完美,高高在上的姿态只能“疏远用户”,与用户交心关键是要“平等”对话。
第二,连接的深度和长度。如何驱动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当中?用户愿意为你的品牌主动做什么样的事情?用户是否在生命周期发生改变之后还继续选择你的品牌?
例如,蔚来汽车的“涟漪模式”就是连接深度的体现,涟漪,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一圈一圈地荡开,是影响周围事物去中心化的过程,也是营销人口中最希望出现的传播模式,因此,“涟漪模式”就是用圈层与圈层之间的交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智和模式,把蔚来汽车的品牌和用户的关系,从消费者和商品逐步演化成朋友,朋友之间会互相帮助,会互相贡献自己的资源,以此帮助彼此的成长,让品牌能在长的时间周期内与用户有更强的连接。
小米一直在讲《参与感》,实际上也是用户连接的深度的体现,只有用户愿意和你玩在一起,你的连接才有效,才能驱动更多的人去帮助你摇旗呐喊。
再比如,海尔在打造的生态品牌,以及海尔智家串联的定制美好智慧家庭的场景,就希望让消费者突破单件家电选择的边界,而是变成了“成套解决方案”,而且是“智能化一体化”的场景解决方案,这就让消费者与海尔之间不仅可以连接的更深,甚至可以实现终身价值。
很多品牌都在谈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是大势所趋,但是建立起来很难,为什么?因为品牌很多时候往往过于追求“品效合一”,而忽视了和消费者深度对话的方式,总希望消费者看一眼就要买买买,去除“私欲”,才能让更多的公域变为“私域”,甚至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结合是未来的模式。
品牌的新连接逻辑和路径
过去品牌缔造的模式是公司创造出品牌,品牌通过广告曝光去吸引顾客,然后,通过来维系用户关系来进行新一轮的创造。今天,消费已经进入到族群化、精准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消费者主权”驱动着品牌价值的塑造。作为品牌,要先创造顾客,顾客去创造品牌,顾客去传播品牌。
比如,造车新势力对于汽车产业最大的改变,就是用户导向和用户参与,蔚来汽车称自己是一个“敢于让用户吐槽”的品牌,这不仅是勇气,这更是立场。用户立场决定了品牌人设。过去很多传统汽车产品,大多数都是“功能的堆积”,一说智能化,就是无数的智能化的功能的累积,往往忽视了用户的体验,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一定是“体验”最好的,要有产品的“嗨点”,但是,很多产品往往只有“卖点”没有“嗨点”,卖点是“营销”出来的,“嗨点”才是用户感知出来的。
技术驱动的连接世界,平台+用户=新商业,例如,自媒体+抖音成就了MCN,再比如,网红+淘宝成就了薇娅,这是一个超级个体商业的时代,平台提供连接,商业效率大幅提升,算法提供精准化的触达,那么人货场自然就被重构了。
而面向未来,品牌与用户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进阶,寻找甚至创造出新人群,打造新品类,塑造新的体验场景,这都是“新连接机会”。
“生活化内容”的连接,比“交易时刻”的连接更有价值。
今天是一个即刻经济的时代,消费通路从线下转向线上的多元化触点,每个触点都可能触发消费,广告、内容、商品信息、娱乐、互动、社交融为一体,这是对于营销带来的最大变革也是最大的挑战。
很多年前淘宝说“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手机的背后连接的消费的节点,很多消费者从过去的计划性需求变成了“探索性的寻找”以及“实时的触发”,所以,内容种草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有强的品牌力,还有强的内容种草能力,那么,品牌要形成消费链路就比较容易。因此,技术驱动品牌必须要学会构建一套新的找到用户、内容种草、激发购买、沉淀用户以及建设用户资产的模式,形成全方位、多触点的品牌与用户关系管理体系。
“陪伴创造价值”,营销也要成为陪伴。
5G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真正进入到智能化的场景经济。未来的技术和感情将进一步融合,技术发挥出更强的情感感知力,才能真正的让消费者共鸣。计算和“算计”的差异就在于,计算是精准的、深刻的、平等的,“算计”是预设的,而且是精明的,让计算更有温度,这是技术在未来连接用户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连接越多越好,不能让连接有效、有用、有温度,连接可能就是问题。
连接用户的不只是品牌信息,而是情绪的触点。
当下的互联网重构了内容产业链和传播链,内容消费者和生产者变成了产销合一,甚至用户和营销传播者也变成了合一的状态,很多互联网的触点和热点,都会成为媒介和传播的源头。因此,营销既需要大创意的跨流量分发,更要结合热点小创意进行内容营销,更大挑战在于,如何让不同的创意,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创造跨界式的话题媒介。
不管是跨屏幕的信息触达、多情景的营销、数据化的赋能,还是通过新的技术对营销进行优化,线上线下的融合,亦或是更多适配不同界面多形态的内容营销,都需要思考如何传递“情绪触点”,商品信息是理性的,消费决策往往是感性的。直播带货之所以会成交,很大程度是在于“情绪唤起”,而不简单是“全网最低”。
品牌和用户已经成为共生的关系。
品牌与消费者在不断的双向交互,因此,不只在营销场景里面做双向的交互,还要从意愿、需求端了解用户需求,实现供需的共情。用户的满意度也可能只是营销新的起点,品牌不仅仅是让消费者满意,更重要是在满意的基础上让消费者喜悦、开心,甚至惊喜,如果还要有价值阶梯,那就是要能为消费者的成长赋能。
今天,所有的品牌都在成为消费者的“镜像”,这种“镜像”就是消费者通过品牌来投射自己,甚至通过品牌连接自我,所以,消费是自我呈现和自我构建的过程,连接的工具、介质都已经改变,品牌建设的模式也自然要进行升级。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