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降生,老父亲人设崩了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6-22

01.

父亲节,并非是舶来品。

 

我们经常会默认的把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但是在历史上,国内第一个父亲节是8月8日,取自谐音“爸爸”。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人为了纪念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父亲们而自发设立的节日,梅兰芳也是倡议人之一。


上海一家报纸还刊曾刊登过一则记录《八八父亲节缘起》的文章。它这样写道:“美国的茄维丝女士在悼念战争死难者时发起了创立母亲节的倡议,以纪念和赞扬那些战争英雄们的母亲;而今,无数爱国将士战死沙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亲,为了记住这些英勇的父亲,故在此发起‘八八父亲节’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一词总是会被披上严肃的色彩,诗人们常把他比作大山,巍峨挺拔,扮演守护神的角色。“他”最经典的形象要数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文中父亲是现实中很多人父亲的缩影,“他”往往不善言辞,把对子女的爱隐藏起来。所以,在很多时候,子女对母亲的关系会更加的亲密,而对父亲,只有那句「爸,我妈呢?」。

 

父亲和子女的关系也被复刻进广告传播中。

 

 

《父亲的谎言》是央视2013年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视频中的老父亲为了不让女儿担心,隐瞒了自己的孤独、老伴生病住院的真相,导演试图用反差的手法唤醒大众对父母的关爱,呼吁大家“别爱得太迟,多回家看看”。

 

日常生活中,隐瞒是最常见的一种亲子相处模式。尽管是彼此最深爱的人,但是“谎言”总是伴随左右。在夜里偷偷哭完骗父母自己过得很好;不小心摔了一跤骗孩子我们一切平安。

 

沉默是父子(女)关系中最常见的画风,因为父亲常常扮演“白脸”的角色,不怒自威;而母亲更多时候是“红脸”,和蔼友善。

 

 

2017年,泸州老窖邀请三对父子做了一场试验,要求很简单,让父子俩谈谈心。可是在前10分钟的时间里,要么是无声的沉默,要么是大声斥责,场面异常尴尬。后来在酒精的作用,父子俩才逐渐敞开心扉,从他们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彼此都深爱着对方,但是碍于一道无形的隔阂,无法言语。

 

这道隔阂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02.

 

是什么原因,造成父子(女)关系“生疏”?

追寻的源头,得从“父系”社会的诞生说起。

 

“他”社会的崛起源于“精耕细作”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主要生产工作逐渐从渔猎活动转变为农林牧渔,劳动强度开始增加,尤其像耕犁这样的体力活,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让粮食产出不断增加,男性在部落中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进入封建社会后,“他”的地位继续强化,由于和子女间缺乏物理性的纽带,“冠父姓”成为了维系父子(女)关系的精神纽带。为了维系这段关系,由“父”延伸出“孝”的纲常伦理,此时,父亲的角色被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开始掌握家法惩戒、主导子女的婚姻大事,并输送绝对权威的观念。

 

在豫剧《李娃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父子关系的情节:“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大概意思就是父亲觉得(败家的)儿子有辱家门,将其毒打致死,弃之而去。

 

当父亲树立起威严的形象后,沉默就成为了配套属性。他不容质疑,怕权威瓦解;他不肯认错,怕崇拜破灭。渐渐地,子女和他的沟通陷入困境,哪怕是深爱着对方,他也不会开口轻易表露出来。

 

自此,父子(女)关系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03.

 

父子(女)关系的缓和出现于现代的两次“平权”运动。

 

第一次是男女平权。建国后,工业化加速再次提高生产力水平,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劳动比重逐渐下降,女性开始从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中挣脱出来,男女平等的理念孕育而生。

                                             

 

当男女共同当家作主后,父亲威严开始松动。到了60、70后初为人父,老父亲在形象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在这个时期他既遗留了旧时代的一点肃性,又继承了新时代朝气。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他更多地是以坚实可靠的形象出现在子女心中。

 

陈树中《野草滩温润的土地》

 

第二次是互联网平权。互联网的引入让80、90后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他们遇见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得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10后的降生让80、90后体验到了当父亲的“喜悦”。这两代人和以往父亲最大的不同在于,孩子不再是说教的对象,而是成为一件玩物一位朋友。此时,“父亲”便具有了生气,从一个权威的“神”变成孩子们的玩伴。

 

在10后面前,父亲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他们会哭、会笑还会闹。从前的教条主义被他们摈弃,孩子不再惧怕他。

 

与此同时,广告中父亲的形象也被重新定义。

 

 

去年,京东和《深夜食堂》合作发布了一部定制微电影,影片以父亲和儿子的视角共同展开,有了孩子后的父亲依旧保留孩子气,他疼爱孩子,也疼爱自己,经常借着儿子的名义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令人苦笑不得的背后,恰好衬托了那句「父亲,只是有了小孩的大男孩」 。

 

以往的父亲节传播总是喜欢渲染悲伤的基调,但是感恩不一定要相拥而泣,也可以是相视而笑。

 

但是,我认为还可以更好,就如同每个个体都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父亲真正的形象应该是千人千面,无法被定义的。爱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单一的。

 


 

广告是诞生于资本的一种为了消费而进行的意识传播,本身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但同时,广告还担任了大众媒体的责任,某种程度上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

 

时代车轮滚滚,老父亲的严厉、权威的形象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亲和力的“新”父亲。不管“父爱如山”还是“父爱如水”,他始终是超越自身极限去爱你的人,是你的大英雄!

 

最后,祝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

 

 

参考资料:

谭媛媛:《父亲节:定格在画中的“父爱如山”》

政协往事:《“八八父亲节”缘起: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父与兄》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