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6-28

今天想聊聊那一半被浪费的广告费的事。

 

有句话在广告圈广为流传“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出自百货商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这句话也被戏称为广告界的哥特巴赫猜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据逐渐成为像电力、石油一样的基础能源。马云甚至说:“大数据让预判和计划都成为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行重新定义,市场经济不一定会比计划经济更好。”

 

是不是更好,我们暂时按下不表。

 

对广告投放来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广告主希望依靠精准投放,可以精准触达目标人群,让投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效果,从而让广告费不再被浪费。

 

这里的关键点是所谓的“效果”。

 

我们先从常识出发。相信你我都在朋友圈刷到过超出我们消费能力的奢侈品、顶级珠宝或者跑车的广告。那么,这是在浪费广告费么?说好的大数据和精准投放呢?

 

不如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奢侈品的广告是不是应该只针对有钱人投放就好?当然不是。除去,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者这个因素外,能买得起奢侈品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只有这少数的人知道这个品牌,知道它的价值,那富人就无法获得优越感。这很像游戏中的免费玩家,它的作用和价值就是给氪金玩家增加游戏乐趣和成就感。

 

一次广告投放或者说传播会有三类受众,分别是观看者、参与者和消费者。观看者不一定参与,参与者不一定消费,而真正的消费者也不一定观看和参与。那么,这里面哪部分算浪费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只投放给目标消费者呢?答案,当然不是。广告不一定是拍给目标消费者看的。

 

拿之前席卷全球的“冰桶挑战”为例,它的目的是让富人捐钱给那些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人。这里面观看者的作用是,让事件热度上升被更多人看到,他们不参与,可能也不会捐钱。


参与者是被点名参与挑战,以及主动转发,评论,点赞的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影响力,让这件事的影响力进一步被放大。第三种才是被传播影响,为患者捐钱的人。整件事,我们看到,三类人都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投放不一定只是拍给目标消费者看的。

 

希望借助大数据实现更精准的触达,没问题。追求效率的最大化,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指望依靠技术最终实现广告费的0浪费,那还有点像做梦。当然还有更恶劣的,就是所谓的“花小钱,办大事”,这个有空再单开一篇吐槽。


哦对了,乔布斯说:“苹果在广告上花了一大笔钱,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少。”我想,他可能也不知道浪费的有多少吧。


再说回马云的大数据计划经济论,大数据可以实现广告费的0浪费么?我觉得不能。大数据可以实现人类需求的精准预测么?我觉得不可以,除非有一天真的证明人类没有所谓的自由意志,一切不过是早已写好的程序。扯得有点虚远了。

 

前一段听到有观点说,直播可能是营销的终极形态,意思无非是说,直播将广告、互动、内容、电商等一锅端,品效合一啥的。我觉得还远远不是,这样的观点在电影高速发展那几年,应该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说电影可能是艺术的终极形态巴拉巴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也搞不清,为啥忽然要说这么一段)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新兴的技术、模式、概念搞混了头,焦躁不安,生怕被时代抛弃。但我时长想起贝索斯的话。

 

贝索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建立在那些更底层更加稳固不变的事物上。

 s33521046.jpg

最近东东枪老师在得到开课《跟东东枪学创意文案30讲》,以上观点受他启发。这里也顺便再推荐一下他的书《文案的基本修养》。这里面有很多关于广告相对稳定不变的道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