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再现天价海鲜?“捡”鲍鱼被索要500元引争议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爆料称在青岛崂山海边捡到一只鲍鱼,附近村民称这片海域被他们承包了,需要给500元。双方多次协商后游客交了80元并报警。游客拍摄的视频很快在网上引起热议,所谓的“500元”一只的崂山鲍鱼让青岛这座海滨城市再一次出现在舆论浪尖。
6月25日晚,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崂山发布”公告称:关于网民反映在沙子口流清湾海边捡拾鲍鱼被村民要求赔偿费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第一时间找到涉事村民,进行进行了批评教育,村民已向游客赔礼道歉并退还收回的费用,双方达成和解。
“天价”鲍鱼引爆话题,是“捡”是“偷”成谜
“青岛”“捡鲍鱼”“500元”的关键字眼,让不少网友回忆起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天价大虾”,不少网友认为这又是一起游客被讹诈的事件,舆论的批评声音纷至沓来。
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截至6月28日,事件在全网引发2.5万条相关信息,其中,敏感信息占比达到48.64%,事件存有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村民的行为属于敲诈,有损青岛这座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也有网友理性分析:“在海边捡到大鲍鱼的情况极少见,且半夜出现在村民承包的鲍鱼池,游客的行为应该属于偷。”
到底是“捡”还是“偷”?网民的关注焦点逐渐向“如何界定游客的行为”偏移。视频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称这片海域的确是村民承包,但崂山发布的官方回应中未针对该情况作出明确回应。游客与村民达成和解,不排除当地有关部门存在“息事宁人”、避免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的想法,但“捡”或“偷”的性质不一,有关部门理应做出是非判断,平息舆论争议,确保公正透明。
事件持续在微博平台上发酵,新浪舆情通对微博上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网民在转发、评论微博中较常使用“微笑”“doge”的表情符号,具有强烈的反讽情绪;而出现频次最高的“费解”表情,表现出部分网民对鲍鱼是“捡”还是“偷”,以及对官方处理结果的质疑与困惑。综合来看,@崂山发布的官方回应让事件暂告一段落,但并未打消公众的疑虑,网民态度并非完全积极正面。
青岛城市美誉度受损,“口碑传播”仍是长久之功
话题#青岛游客海里捡鲍鱼被要500块# 在微博平台上的的阅读量达1.5亿,讨论数超1.3万;#官方回应游客青岛海边捡鲍鱼被要500元# 的话题阅读量同样高达2.1亿,讨论数为1.4万。凭借着优美的海滨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是青岛不可或缺的一张城市名片,曾因一盘“天价大虾”把“好客山东”的招牌砸的细碎,连日来的“捡鲍鱼”事件更是再次让“青岛大虾”重回公众视野,青岛背负争议无数。
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分析,“捡鲍鱼”事件发生后,“青岛”的城市美誉度受到影响,6月25日官方回应后,美誉度由事发前的92.53%下滑至84.95%;27日,“捡鲍鱼”事件影响仍然存在,城市美誉度更是跌至82.37%。
5年前的“天价大虾”事件已经酿成了一座城市的信誉危机,如今因为一只500元的鲍鱼登上热搜,青岛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口碑必然再次受损。
当前,利用社交媒体关注身边事和了解世界是人们的生活常态,诸如“天价大虾”“天价鲍鱼”的网络曝光很容易引发蝴蝶效应,刺激网民的敏感情绪,给相关城市的口碑和形象带来巨大“杀伤力”。
对国内不少旅游城市来说,旅游环境的提升、旅游品牌的建设还在积极探索阶段,如何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旅游市场监督惩罚机制,把握旅游市场的“口碑传播”,是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新浪舆情通;免责申明: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