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已死?纸媒 Never Die!
千禧年后,“纸媒已死”的声音不时响起,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纸媒已沦为夕阳产业,终将退出人类历史。几位中国巨头更是划地为界,形成了以Baidu百度,Alibaba阿里巴巴,Tencent腾讯和Sina新浪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格局,把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堪称21世纪的新一轮“圈地运动”。而在广告市场、营销领域,甲方乙方纷纷转型,投向数字化的怀抱,SEM、O2O、SNS、KOL、H5等词汇近年不绝于耳。
作为一名Digital Agency从业员,我见证数字化发展迅猛,也是大势所趋。但我从不认同“纸媒已死”的言论,也深信纸媒终将有其出路。
图:传统手工造纸坊
自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接近两千年的时间里,纸张一直是人类最主要的传播工具。而宋代由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更是为“信息量产化”提供了基础。两项发明延续至今虽然式微但仍未被淘汰。下至路边“牛皮癣”小广告,上至文学乐谱画作产品包装,纸张和我们每天的生活依然息息相关,纸媒不太可能从人类历史上完全消失。
与之相比,人类公认的第一部通用电脑(1946年诞生)、互联网(1969年诞生)、以第一代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2007年诞生),还有以Google Glass和Apple Watch为首的可穿戴智能设备(2012、2014年分别诞生),这些数字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整个发展历史还不到100年时间。
图:读报仍是很多人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
对于纸媒是“夕阳产业”表达,我更愿意称其为一位“超长待机的老者”,只是身体出了点问题,但只要找到痛点对症下药,还是可以焕发生机。而数字媒体只不过是一个尚未发育健全的小孩,连一个“Too young too simple”的年轻人都谈不上。
图:电子书无法复制纸媒阅读的触感
要知道,纸媒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流行,并且深得一批忠实用户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在所包含的信息内容。那些由不同纸质所带来的不可言喻的感官享受,例如厚薄程度、粗糙与光滑、灯光下呈现的色调、油墨深浅、独特气味等等,都将深入读者的脑海,成为回忆的一部分。当然还有各种精美的印刷工艺、无法复制的人手笔迹、随年月和环境变化的阅读痕迹……
这一切,都是纸媒带给我们的价值,也都是数字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存在。身处这个鼓吹数字化的时代,当你收到千里传来的手写贺卡或家书时,你仍会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因为稀罕,所以更显珍贵。正如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人们更愿意相信书面文字的真实性,尤其是印刷文字”。
图:Kindle以模仿纸质作为主要卖点
而根据2015年尼尔森监测数据显示,美国、英国、爱尔兰、新西兰、南非、巴西六个图书区域市场的纸质书销量同比上升,其中南非和巴西增长达到20%和10.7%。同时电子书增长趋势有所放缓,在英国更出现电子书同比增长下降的情况。
如今许多刊物逐步开设付费电子阅读版,宣传单张印上二维码,电子相册逐步流行,如果非要说数字科技会完全取代纸张,倒不如说是纸媒主动选择一种“类纸媒”方式“借尸还魂”,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