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入局:自动驾驶从被资本推着走,到被需求领着走
6月27日,互联网出行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在上海进行行车测试体验,央视新闻全程直播并直接参与体验。
这款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由沃尔沃XC60改造,自动驾驶等级为L4,属于高度自动驾驶。这款滴滴自动驾驶汽车顶部安装有激光雷达并搭载7个摄像头,能覆盖车周360度的区域,通过图像数据来感知周围障碍物的信息和道路情况,包括障碍物的位置、朝向和速度等,而这样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整体造价在100万元以上。
另外,滴滴自动驾驶还进行了夜间行车测试,虽然摄像头夜间采集到的数据会和白天有差别,但自动驾驶系统对于夜间有特殊的优化,包括自动驾驶硬件也有进行专门的定制,从技术角度而言,光线对自动驾驶系统毫无影响,甚至可以说晚上的效果会很好。
滴滴自2016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目前中美两地已有近400人的团队。目前,滴滴已获得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路测资格,在2019年9月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
自动驾驶的质变:从被资本推着走,到被需求领着走
抛开汽车自动驾驶行业格局和技术细节问题,我觉得,此次滴滴自动驾驶上路测试的意义和以往每次同类型测试都不尽相同。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这可能是全国所有乘客距离自动驾驶最近的一次。
这不是一句空穴来风,我们先来看滴滴的用户数据。6月初,滴滴程维在公司内部发表讲话表示,滴滴四轮车业务日订单量3000万,两轮车业务超过千万单,涉及城市400多个城市。另有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数量5.5亿,国内渗透率为3%、MAU3.4亿。
滴滴在3月份发布的全员信显示: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一言以蔽之,滴滴还是中国最大的网约出租车平台、代驾、汽车租赁平台、互联网加油平台、互联网充电平台。
滴滴依托如此庞大的一个综合体量,其自动驾驶技术一旦成熟上路,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新技术的普及,无外乎两个前提,一个是资本强势推动。另一个是用户端巨大的需求,倒逼新技术的迅速普及。
在此之前,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主要依靠资本和技术人员在推动前进,更多的是纯技术层面的测试,即便是具备较强自动驾驶能力的特斯拉,全球汽车销量也还不到100万台。国内外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也已经开始加速布局。
2018年12月,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正式推出自动驾驶载人服务 Waymo One 。
2019年9月,百度 Apollo在长沙开启Robotaxi载人试运营。
2020年4月,自动驾驶公司AutoX 宣布接入高德地图。5月,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WeRide也宣布接入高德地图,在广州黄浦区和开发区对外开放运营。
然后无论是百度还是、高德,最大优势是地图业务,而距离用户最近的中国网约车市场,滴滴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也就是说滴滴在自动驾驶技术商用的普及速度和体量,也极有可能是最大的。
滴滴自动驾驶的消息发布以后,在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两大指数平台上,关键词“自动驾驶 ”均实现了近100%的增幅。
由此可见,网民对通过滴滴对自动驾驶认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滴滴的入局最大程度的教育了用户和市场,使得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实现“攻守转换”,从被资本推着走,到被市场需求领着走。而一旦自动驾驶业务开始挣钱,后续的增长将会进入一个裂变式猛增阶段。
自动驾驶发展的两个障碍
我浏览了一篇有关自动驾驶文章的评论区,出现很多的质疑、批评等负面评论,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看烦了,无法落地等。
个人觉得无人驾驶目前的技术、特别是基础逻辑是相对成熟的,具体来讲就是无人驾驶车要识别人、车、障碍物等,并做出刹车、躲避等反应,还有路线规划、乘车体验更智能。
在自动驾驶的出行生态中,不成熟只是人而已,因为人开车会有各种各样的误操作、甚至主观故意犯错,乱变道加塞、行人乱穿马路等。
而无人驾驶系统犯错的概率远低于人类,假设一个封闭地区的汽车没有一个驾驶员,全是无人驾驶的,可以想象的交通事故会有多低。
我觉得自动驾驶发展的障碍有两个,一个是人类本身交通出行是否规范。另一个则是自动驾驶更加智能,从而提升出行的整体安全性。比如一辆正常行进中的自动驾驶汽车,面对突然出现在车前的行人,虽然错在行人,但自动驾驶汽车也应该不断研发如何才能避免或减轻撞击。
而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多多益善的数据,AI系统才会更智能。滴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千亿公里数据的自动驾驶公司,由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设备桔视覆盖了平台上50%以上的订单,经过处理后,上面的行驶数据就可以用于哺育自动驾驶系统。
滴滴作为国民级应用自带流量,当他们说要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时,完全起到了教育用户和市场的目的。
文/赵宏民 关注科技互联网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