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社群才能一呼百应
写作会让人上瘾的,特别是一天一淡的节奏。这让二爷想到了中学时候,曾读过一本叫十日谈的书,简单点讲,就是十个男女为了躲避瘟疫,跑到一个小乡村,待了十天,期间各种Happy,各种耍(此处应该有污力加持,脑子里的画面太美,就不给你们PO图了),当然耍着就累了,烦了。他们画个圈圈坐在了一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开始扯淡了,而且天天扯,扯了十天,最后把扯得这些故事集合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叫《十日谈》。
后来这本书火了,而这位以收集扯淡故事见长的作家:乔万尼·薄伽丘,也一跃成为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他简直就是我们扯淡界的榜样,以后二爷就向乔爷看齐。立志成为一代扯淡大师!
当然淡扯得再好,也得有人听,得有一个听你扯淡的圈子或社群,今天二爷就跟大家聊一聊社群运营:
做好一个社群要做到打通五感,所谓五感:是组织感,陪伴感 ,仪式感,参与感,归属感。 一个优秀的社群运营只有做到五感通透,才能一呼百应!
组织感
聊到组织感,我会想到蚂蚁,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与社会学学者所关注。因为蚁群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实在是太牛了。不但有组织分工,还有组织框架,重点是无须太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每一只蚂蚁都有组织感。同样,我们在运营社群的时候,也应该当去思考这一点,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的战斗力。
陪伴感
在聊仪式感之前,我想跟大家聊聊孤独感与存在感,相信大家会有共鸣,之前罗胖在他的罗辑思维里曾提到过,递弱代偿,对信息的依赖如此强烈的今天,我们存在感越来越低了,我们的孤独感越来越高了,有很多人在朋友圈里PO图并不是为了展示生活有多么丰富多彩,而是无聊时在刷存在感。
而是社群是一剂良药,陪伴感能成就一个有温度的社群。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讲海尔公众号的,它的公众号功能介绍是这样的:
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帐号,而是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社群。假设这里天天说的是空调、冰箱,电视机。我相信即使是海尔这样一个坐拥两三千亿的公司,也会一样没有存在感。因为大家感受不到于我的相关性,家电除了日常使用场景外,它就是客厅或厨房一个陈设,没有感情,没有温度。所以,海尔的公众号才提出了陪伴感,提出来,要做一个这样的平台与社群。
再举个例子,我们在服务的一个品牌客户惠氏,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妈妈社群:惠氏妈妈俱乐部(服务号),当你加入这个社群后,它不会像其它帐号那边天天发产品或品牌宣传刷存在感,而是定向绑定你的个人信息后(包括你是在备孕期,还是怀孕几周),它会利用服务号有限的交互次数(每月四次),在你孕育期的关键时点,给你发送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孕期十周时,应该注意什么),它不光光是一个品牌服务的帐号,更是你的一个私人的专属营养顾问。为你提供专业建议,为你和你的宝宝保驾护航。
此外,还根据准妈妈的作息与行为特点,开设一个惠员专区,里面有非常贴心的惠氏千日礼包,让准妈妈们怀孕期内可以为未来的宝宝拿到各种有价值的福利或优惠。让用户的每一次交互,都有温度和陪伴感。
仪式感
仪式感源于宗教,而宗教中充满了社群的属性,我们看到基督教有礼拜日,饭前要祈祷(有一些人喜欢饭前要拍照),这都是一种仪式感。
小米有橙色星期五(发布最新MIUI),包括二爷自己最近在做的一个原创自媒体,二爷扯淡,每日一淡,这都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把社群“仪式化”,每次以固定的方式做类似的事情,就会逐步提高参与,并且让成员养成习惯。
参与感
参与感是你的故事中有我,我的故事中有你,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好的表现参与感的视频:小米的100个梦想赞助商。
参与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像小米这支视频里所传达的精神一样,是一群人在一起,一起作,一起创建,这样的社群的才是有凝聚力的。
归属感
达到这一层是最难的,真正能做到归属感的社群不多,它需要的不单单是线上搞个群,或者期间做个分享这么简单,这是需要群里成员,在兴趣,喜好,甚至在信仰上是高度统一的,比如说,宗教,就是一个有高度归属感的社群,这是社群运营者的终级目标,或者说追求的境界。这里,提供一个思路,这个也是社群专家郑治老师提到的关键,一起。最终成为一种人!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二爷:微信号,laoxinonly 或后台留言。)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