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记者节发温暖文案,送外卖的写得一手好社论!
来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微信号:zqb_caolin)
原标题:曹林|记者节,问一声“你还好么”太沉重
数英网对原文稍有改动
11 月 8 日记者节,饿了么作为一家与媒体无关的企业,却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社论。一家企业通过单位自媒体发记者节社论,创造了新闻史的一个记录。充满情怀的文字,让很多媒体同行眼睛湿润了——
【饿了么社论】记者节:但愿你心有所持,温和坚定
新闻乃公器
记者节亦应成为公共的节日
恭贺记者节
以社会公众之名
以饿了么以及美好生活之名11月8日,记者节。岁暮天寒,但愿你心有所持,温和坚定。
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些仗剑独行、倚马可待的往事,已经是显得愈发不真实的怀想。离乱岁月,狼奔豕突,我们或许已经出走得更远,就像南辕北辙,仿佛四海无人。
这样的一个节日,如果说是祝福,谁堪领受?如果说是荣光,又归于何人?而我们到底因为什么而献上颂词?
当一切定义都早已被定义,一切骄傲正日益遭到蚕食,记者节最大的意义,仍在于向我们指出可以致敬的方向,可以溯及追远的情怀与道统。
至少在今天,我们渴望纯粹。就像可以坦然说出那些正被蒙尘的美好,就像得见头顶的星空。
当情怀遭到嘲弄,精致的利己主义开始横行,我们依然致敬理想与担当。
当技术与资本裹胁一切,世界深陷于“觉昨是而今非”的恐惶与痛彻,我们依然致敬坚守与使命。
当人们纷纷走上他们曾经反对的方向,大多数人的内心变得兵荒马乱,我们依然致敬专业与操守。
勿需讳言,这样一些美好的,我们曾经信以为真的字眼,在今天已经多少有些让人羞于启齿。而我们也仿佛再也无法为它们寻求现世的安放。
同样勿需讳言,这个年代,许多曾经一纸风行的故事正日渐暗淡,许多媒体在断崖式下滑以及腹背受敌中,难以为继。
我们以为这是我们所见到的。但是这个世界,当真如你所见?
总有为了理想的顺应,也总有为了坚守的转型。报纸或会死去,媒体终将存在。当新闻在那里,记者就不会走远。
沉舟侧畔,病树前头,我们已经看到,更多的媒体势力正得以滋长。传统媒体在突围,自媒体在扩张,新媒体的手段也日益翻新。
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天,哪怕所有的媒体都偃旗息鼓,也并不意味媒体的使命已达。哪怕满盘皆输,离乱凉薄,也并不意味你曾致力追求的公平与正义已经得偿所愿。
对你而言,这仍是一个空前的时代。
你的无奈我们会懂,你的隐衷自有公论。你背书一个时代的真实与隐蔽。但即使如此,你日拱一卒的努力不会全无是处,你日复一日的坚守终会云开日出。
无论到了何时,我们仍然渴望你的光荣与尊严,渴望一个被你的名字温暖、影响并改变的世界。
蜉游于喧嚣,转捩于名利,正是因为见过了太多蝇营狗苟,所以我们才更愿意深信,对于记者这个职业而言,选择即为皈依,行使即为信奉。
一个社会的无力,以记者的无力为标志;一个社会的堕落,以记者的堕落为底线。既为记者,必然意味着对于共同价值的坚定,对于公共利益的守护,对于职业操守的践行。
这个世道,这么深刻,并不容易。这个世道,难免还会有更多的世故与庸俗,动荡与局限,但因为你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拥有一种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拥有和煦与正义。
“我在时代的背后,突然敲起大鼓。”一个空前的时代,你不会沉寂得太久。
幸好有你。
据了解,本文作者为资深媒体人杨耕身。
有人问,一个订餐企业发什么社论啊,社在哪里?我告诉你,社在心里!曾经为新闻洒下汗水和热泪,曾经用文字写下历史的底稿,用手中的笔担当过道义的人,无论今后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所从事的工作与新闻有多远,他们心中总是有一个报社的。媒体人,记者,新闻,那是他们职业的故乡,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打下深深的印记。
媒体在记者节到来之际发一篇社论庆祝自己的节日,最平常不过了。近几年媒体不景气,发社论的都少了――没想到,在很多为了生存而疲于转型的媒体无暇写一篇记者节评论时,一家与媒体没有关系的“网上订餐”企业却专门发了一篇社论为记者鼓劲。记者节:但愿心有所持,温和坚定。
充满情怀的文字,让很多同行眼睛湿润了:无论到了何时,我们仍然渴望你的光荣与尊严,渴望一个被你的名字温暖、影响并改变的世界。一个社会的无力,以记者的无力为标志,一个社会的堕落,以记者的堕落为底线。既为记者,必然意味着对于共同价值的坚定,对于公共利益的守护,对于职业操守的践行。
看到题目时,我就知道是老杨写的,太熟悉了,以往每到记者节、元旦、春节这样的节日,老杨总会应媒体之约写一篇情怀美文作社论。在媒体江湖,老杨以善写这类“情怀社论”而闻名。
很多年轻人不清楚这篇社论的作者背景,于是各种猜测。有的说,记者已经堕落到需要外行人操心的地步了。有的说,“饿了么”发社论了,接下来是不是要坐等淘宝、美团和大众点评了?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群曾在媒体打拼过、对媒体有着深厚情感、内心仍保持着理想主义激情的前媒体人,以这种方式向昔日的同行致敬,为仍坚守在新闻岗位上的朋友鼓劲:因为你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拥有一种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拥有和煦与正义。
有人问,一个订餐企业发什么社论啊,社在哪里?我告诉你,社在心里!曾经为新闻洒下汗水和热泪,曾经用文字写下历史的底稿,用手中的笔担当过道义的人,无论今后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所从事的工作与新闻有多远,他们心中总是有一个报社的。媒体人,记者,新闻,那是他们职业的故乡,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打下深深的印记。
隐藏在他们心中那些关于记者的回忆,在某个深夜的时候,会翻涌而出。正如记者节前的这个深夜。
我知道,老杨心里是有一个报社的,虽然职业离新闻已经很远,但仍保持着一个媒体人的初心――因着这种初心,心系媒体,心系同行命运,笔下才能流淌出那番让同行眼眶湿润的文字:总有为了理想的顺应,也总有为了坚守的转型。报纸或将死去,媒体终将存在,当新闻在那里,记者就不会走远。你日拱一卒的努力不会全无是处,你日复一日的坚守终会云开日出。在媒体待了数十年的老杨,终归放不开他热爱的事业。正因为这份热爱,他才选择了离开待了十多年的地方到陌生的城市尝试做新媒体,也因为这份热爱,他在到企业做公关之后感慨:我做公关跟媒体打交道才知道,有些媒体同行是多么的无耻。
老杨在“饿了么”发的这个社论,不是问记者“饿了么”,而是问“你还好吗”。――这一声“你还好吗”很沉重,在这个常常传来坏消息的传统媒体的冬天,格外让人觉得心疼。我不觉得这是一家企业借热点营销,而是一群曾经的媒体人为昔日的同行真诚地鼓励,也是借机缅怀自己当初的理想,并以理想的名义一起抱团取暖。千言万语,一切都在社论里:在今天,哪怕所有的媒体都偃旗息鼓,也并不意味媒体的使命已达。哪怕满盘皆输,离乱凉薄,也并不意味你曾致力追求的公平与正义已经得偿所愿。
一家企业通过单位自媒体发记者节社论,创造了新闻史的一个记录。这个“记录”的时代背景是,在这场媒体变革大潮中,很多优秀的传统媒体人离开了自己所热爱的新闻,或者奔向了新媒体,或者云创业,或者走向了与媒体打交道的企业公关。有人说,记者当公关是对初心的背叛,可我觉得,当过记者、爱过新闻的人,无论到什么岗位上,心底总会保存着那份理想和热忱的,就像老杨这样。媒体人四处飘零,新闻从业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理想印记也许能散作满天繁星。
一个刚工作没几年、可能面临着失业的记者给我发来短信说:冬天来了,如果有招聘的信息记得推荐给我,没有招聘信息帮我介绍对象也可以。我跟她说,会好起来的――然后把老杨写的这篇社论转给了她,离开媒体的人仍能保持着那份初心和热情,我们这些仍在岗位上的,更没有理由悲观和放弃。
亲爱的同行,晚安,好梦!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