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才能打胜仗
这是仙人JUMP的第211篇原创
1
7月10日,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宣称将布局“身边经济”,打造应有尽有的生活圈。
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只是开端,各种服务上门已经在路上了。
这意味着,饿了么的目标不只是建立半小时内送达的数字生活圈,而是要从单一机械的外卖餐饮外卖平台,升级成为解决用户即时需求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从饿了么的这次升级,可以看到阿里同城零售的战略端倪。
全家人整整齐齐来打架。
同城零售的故事往前推,要从疫情前说起。
彼时的直播带货和同城零售,号称悬挂在资本上空冉冉升起的双子星。
虽然二者的基本盘还是电商战场,但原生逻辑并不相同。
直播带货说到底还是媒介手段的胜利,是早先的图文、视频以及互动形式上的升级,走的是流量变现的路子。
先是生猛地快速集中和聚拢流量,简称抢人,然后变现,结束战斗。
同城零售则不然,它本质上是电商古战场的战役延续。
这几年,传统电商平台的增长已经趋于缓慢,已经不是拉新成本高的问题,而是没什么新可以拉了。
大家都想着要开辟新的刺激战场,所以从2015年的商超之战到2017年的新零售之战,再到2019年的生鲜之战,电商巨头们生命不息,掰头不止。
直播乱入,疫情爆发,大家越来越习惯用饿了么,用盒马点外卖,就连很多之前对年轻人网上买菜的父母和中老年人,也开始习惯并且享受这种外卖搞定一切的生活方式。尤其当外卖不用他们掏钱,你付钱的话,他们的享受会呈指数型增长。
白嫖是人类永恒的快乐。
此外,孩子可以用钉钉上网课,让不少远离移动互联网生活的家长们开始意识到,手机不是洪水猛兽,用对了手机,能实现跨越知识鸿沟和信息差。
菜鸟网络,一边协调驰援国内外的各种物资,一边让大家在家也能顺利购物。
这一切背后的阿里云,是悬于一切的超级大脑,科学精密计算调度一切阿里系应用,保证的是近10亿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即便遇上了严苛的突发状况,也有规则和秩序可讲。
生活改变了,消费者就有了新需求。而一有需求,行业就狼烟四起。
2020年同城零售之战,已经是不可避免。
市场就这么大,用户就这么多,一方吃肉,另一方就得吃翔。
2
巨头从来不缺奇袭和攻击,但商场不是拳击场,不是1v1的battle。
最高效地打法是在局部战场内,迅速调配整合,发动真正的战争。
什么是战争?
必然是席卷式的,目的不在摧毁,而在要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现有岿然不动的困局,重新激活商业和经济,建立一套新的规则和秩序。
饿了么想要拔得头筹,必须跳出自身,看完整个嵌套。要赢在本地生活的整套体系上,要打仗,不要单打独斗。
小朋友才单打独斗,社会人都是能群殴就不废话。
要打仗,先要破局。
有时候限制发展的,往往是最单调也是最基础的东西,拿噱头超足的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来说,大家都以为它的限制在高大上的Ai、数字领域,其实困在电池,困在没有办法突破现有的电容。
想解决问题,先想明白问题本身。
同城零售的问题在于,人力和速度有极限的,超出极限后的成本会让业务没有意义。
除非融入更大的生态圈,不然单看一个业务,上限明显。
饿了么面子上是送外卖,里子还是拼本地生活数字化。
只要城市的配送网足够强硬,同城零售和本地生活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外卖,从来只是本地生活的一小部分。
本地生活才是这场战争的赛点。
3
打仗,拼的就是谁更家大业大,谁更能兜得住底。
家大业大,换个名字,也叫生态,是企业最强的利刃和盾牌。
作壁上观饿了么最终如何在战争里实现弯道超车,不如说看阿里的生态链怎么集结成军,开疆扩土,打开局面。
这半年,饿了么在舆论场中的沉默,并非沉寂,而是沉淀。
饿了么逐渐意识到,相比较一些企业还在疯狂追求流量变现,以期获得资本市场追高投资的做法。真正的博弈是,一边看清流量的本质,一边解构流量,这样才能不被流量锁死。
从早期的o2o进程,到前几年餐饮行业的交易开始走向线上和数字化,如今年初的事件,更是将餐饮零售行业的数字转型带到了一个深水区,眼下如何进行深度的数字化转型,把行业的底盘做大,直接关系到让商家和消费者获得的增量价值,也跟社会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
时代变了,大人。
饿了么认出了风暴,而阿里一直在等这场风暴的到来。
阿里的真正目的,是打破困扰整个市场已久的流量困境。
如果又变成流量之争,浪费的是阿里自己的时间。
本地生活的决胜之战,是拼的是全方位的生态,将原有战场升维,利用全面战争的力量,对所有限制级进行俯冲式的降维打击。
围绕生态展开的持续基建,目的是为了实现长久赋能。
2018年4月,阿里并购饿了么,10月正式成立本地生活集团,对同城零售和本地生活的布局就已开始。
尽管在并购饿了么两年后,并未成为行业第一,在很多人甚至很多大公司看来,即便是舍弃饿了么也能理解,两年,又不是没有给机会。
但阿里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持续投入,如今更是高调宣布全面升级。
对饿了么有如此大的战略定力,源于阿里自身的内核,“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并不是口号,对应的是二十多年和中小企业一起成长的战斗友谊。
很多事情,越持久,越坚持,越快乐。
一句话概括阿里在这20年里做了什么,是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和数字化。
给中小企业卖货的平台,支持他们把货卖得更远,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用数字化解决它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字交易交给支付宝,物流运输交给菜鸟,在线协同作业有钉钉,线下零售和餐饮的线上运营用饿了么……
现在,开始将服务数字化做得更广更深。
战略上说,阿里看重的是“城市”这个范畴里,零售及服务业态改变的趋势,以及趋势背后新的价值:在数字化再造的过程中,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新价值,并重组着消费者对零售与服务的认知与诉求。
再往里挖一点,阿里的“远见”在于更看重消费者本身,不把人只当流量、数据,而是把人当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需要怎么消费,需要什么样的消费,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源头。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延时满足心理,目标在更长更远的未来,而不是眼下的快收益。
20多年的成长,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之心也在成长,不要总想着收割,也要想还能为用户做点什么。
如今,饿了么广而告之「升级」,可以理解阿里的同城战略已经浮出水面,升级之后的饿了么就是阿里巴巴的同城零售,是战争的旗舰,背后是整个阿里舰队。
4
建设全方位生态最大前提,是要和生态链中的其他成员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就像奥特曼的兄弟连里,不可能会有一只弱鸡。
多带一,那叫精准帮扶。
每一个拉出去都很能打,才是生态实力。
5年间阿里的变化,从我们的手机就能看到,天猫升级换代,天猫国际也来了,国内外的商品,想买啥买啥;
饿了么归入阿里,盒马现世,线上进驻手机,线下开到社区……关于阿里的应用越来越多,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是收蚂蚁森林的能量,闭眼的第一件事是看看支付宝今天的财富收益是多少。
饿了么也在思考,坐拥整个阿里生态的品牌和商家资源池支持,应该如何让其在城市的维度上高效运转。
对战争来说,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战况。如何调配资源,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考验的是生态内部的默契配合。
要技术,更要配合。
饿了么与各个资源的协同作战已是必然之势,眼下尚属战争之始,一切尘埃未定,后面为适配战局诉求,各个资源亦可进行局部的整合,甚至拆分聚拢。
阿里的全面生态更像是一个合集,处在生态中的每一个子集,合能铜墙铁壁,金刚不坏,分也能以一当十。甚至局部之间,也能做到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升级后的饿了么表示,今年将重点发力的领域:便利生活、生鲜买菜、活力健康、鲜花绿植。
想在这些领域频频发力,离不开其他应用的支持。
最极端的便利生活,是足不出户也能应有尽有,一键下单的买菜购物,就放着让盒马来;
想要活力健康,不论即时在线问诊和送药,还是家政保洁随时预定,饿了么都可以;
鲜花绿植的冷链配送,菜鸟网络一步到位,任你是要荷兰的郁金香,西班牙的野玫瑰,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除了这些,还有当地吃喝玩乐的推荐,在地文化的体验,团购的优惠,各种现实生活里的美好。
饿了么,进可搭配口碑、支付宝,一招三花聚顶,基本可横扫本地生活战场,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退可搭配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四菜一汤,5秒钟到达同城零售战场,非常容易实现在零售领域的弯道超车。
进进出出,灵活多变,这是商业上真正的快乐。
企业和市场发展到今天,早就过了单兵作战的阶段了,电商要做的生意,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线上生意或者线下生意,而是要一把做好天底下所有的生意,讲究的是成单的效率和精准度。
对于阿里来说,饿了么的升级也是它盘活整个内部生态,让其往更灵活和纵深向发展,决胜数字化零售战场的一部分。
阿里此次放出饿了么升级这一大招,其实还有另一重意义,看起来好像是饿了么单个单元的升级,其实生态内部的每个单元也面临着相应的升级和加固。最终的考验,是企业的创新发现力,整体组织架构能力以及领导层的决策力。
对国内行业巨头们来说,建立和健全生态的竞速赛已经开始。数字化服务注定是一条坎坷且复杂之路,疫情催生了的更多需求,但也刺激了更多的玩家涌入。而饿了么这波全面升级更昭示出,新服务生态的军备战又升一级。
听起来,像是考验年轻的阿里巴巴,能否让疫情后的全球商业和经济再度芝麻开门。
放眼整个商业经济的生态圈来说,更是要选出一个先行者,领导整个世界的进化跟走向。
这个世界,永远有人年轻,永远有人老去。
想要基业长青,不能靠刻意讨好一些人。
一家企业,如何一边陪伴现有用户成长,又能和更年轻的一批人打成一片,最终考验它的,是能否参透需求和价值,解决真正的痛点。
疯狂的烧钱补贴,魔幻撒币,争当一时资本市场的弄潮儿没有意义。深陷无谓的流量竞争,不能给行业未来,也不能给年轻人未来,甚至还会无意识衍生出一些消极意义,影响健康。
战争不是目的。是要以战养战,从源头开始无休止的流量竞争,还是重新找到市场的价值的本相,找到并满足消费者真正需求,12年的外卖行业已经走上了岔路口。
细细品味,饿了么全面升级的源头,正是阿里意识到必须要建立一套可持续的体系,以摆脱混乱的竞争、防范为战而战。同样,并不存在避免谬误的完美路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对未来永远保持警惕,并用多维度的生态力量,不断衡量排除错误。
敬畏,是一种远见。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