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与互联网之间,是很有意思的 ——对话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

举报 2016-11-18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来源:浙江日报 & 新京报网
作者:马悦 | 李兴丽
原标题《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大器藏小镇 经典入云端》
图片来源:新蓝网
 & 网络
本文经部分编辑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后,在乌镇建造一个国际会展中心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首次启用。

但是,什么样的建筑,可以完美诠释互联网的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在乌镇这个精致、风雅的江南古镇里,突然出现一座庞然大物,怎样才能显得自然而不突兀?既要具有东方神韵,又要承接最前沿的国际会议,这座建筑如何在历史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小镇与互联网等诸多关系之间穿越、衔接?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如今这座万众瞩目的永久会址——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已然揭开面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省领导介绍,会展中心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教授王澍设计,建筑风格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外立面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5.1万根钢索以网状肌理寓意互联网。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前夕,记者探营乌镇,对话设计师、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会展中心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院教授王澍设计。

095F41F503E4.jpg
王澍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整体建筑融入大量白墙黛瓦、临水连廊等经典江南水乡特色元素,外立面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5.1万根钢索以网状肌理寓意互联网,凸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下面,我们就来解密这座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和独特匠心。


庞然大物,“藏”进江南民居

穿过乌镇西栅景区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一个民宿群,便见成片簇新的青瓦飞檐迎面而立。蓝天白云下,错落的粉墙蔓延开来,嵌于顶上的瓦檐跌宕起伏,如波浪般层层铺开。眼前这片建筑,便是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Q:刚刚完工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最近备受关注。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

王澍:这个其实不是完全的新设计。我去年春天开始接触,当时已经有设计,施工也已经开始,但被叫停了。就像是建筑得了病,我其实是去治病的。

Q:主要是什么问题?

王澍: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定位不准,另外一个是水土不服。它是国外设计师的一个不错的设计,但它是一个泛泛的设计,可以放在中国任何一个新城里做会议、展览。另外,它是一个很大的建筑,21米高,8万多平方米。按照原来的设计,这么大的体量基本就是三个大方块,每个方块的边长差不多都超过100米,是没有任何装饰的现代建筑。

Q:你接触后从哪些方面着手设计?

王澍:会议中心原本是一个大玻璃盒子,把人封在里面开会,除了开会什么都不用干。这跟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都不符合。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分散的结构,里面有很多自发的、小巧自由状的东西,这与在大会堂里开会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现在你去看,除了外立面的材料,我还在它的外表皮增加了一个小活动场所的系统。接近地面的一二层,我们密集设计了很多小空间和小场所,半室内半室外,做到不淋雨。就像是从乌镇里拆出来的小亭子、小廊子,每一处都能容纳十几个人讨论事情,有小火花可以得到碰撞。通过这个系统去打破原来封闭的系统。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举办国际会议的各项功能,所以体量庞大。然而,庞大的建筑格局,很容易与乌镇的整体环境相冲突,产生压迫感和突兀感。

“非常难做。”王澍花了大量心思,去调整这座大型建筑可能带来的视觉突兀感,“乌镇地方小,居民的房子也不大,要让大型会展中心与周围的房子和谐相融,就要用特殊的手段,把厚重的消解成轻盈的,才能使大建筑像‘隐形飞机’一样,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为了让这个庞然大物真正“藏”进江南小镇,王澍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来构思,决定用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替换原有的玻璃墙面,让整幢建筑恢复与人亲近的尺度和质感,在视觉上融入环境。

完成了建筑尺度与质感的转换后,王澍把外围原本平直的墙面,改成长短不一的片墙,形成一个个高矮不一、前后错落的小空间,粉墙为纸,墨竹为画,加上新设计的有木质斗拱感觉的构架、青石砖,营造出江南园林的古典景致,看上去就像是乌镇原有的小亭子、小廊角纷纷被搬来此处。不仅如此,建筑也因此多出不少入口,前后左右,不管转到哪一侧都能进入会场。

恰是这种巧妙设计,让眼前这座建筑面积达8.1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看起来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民居的集群,而非凭空安置于此的“外来客”。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延续着“融入古镇”的意图,负责主体建筑和室外景观工程设计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又对会展中心展开“精雕细琢”:在各个入口处,立起门廊、照壁,在片墙外栽竹、植树;会展中心的内部河道,甚至引入了京杭大运河的水,并在周围遍植芦苇、睡莲、芦竹等江南花草。“通过打造充满野趣的田园风光,让建筑自然融入乌镇的大环境中,承接古镇文脉,展现水乡的宁静优美。”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设计总负责、浙江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跃进说。

融入水乡风情,自然少不了植物的身影,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找来了青桐、乌桕、千屈菜、红果冬青等15种桐乡树种。登上会展中心屋顶,这里还有一片令人惊叹的绿色花园,穿越这一片花草、蔓藤,乌镇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民居和近处的花草绘成了一幅绝美的水乡画卷。


匠心独运 ,工艺精益求精

乌镇是细腻的,眼前的会展中心亦是如此。行走其中,不难发现设计者的巧思和建造者的匠心。

一直以来,王澍都特别钟情于江南的小青瓦。“有别于秦砖汉瓦,江南的小青瓦是朴素、文雅、平民化的文化元素。”这一次,王澍设计的坡度不等、高低错落的青瓦披檐,成为会展中心最先入人眼帘的景致。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然而,这些不规则的披檐,却给技术、施工增加了不小难度。更难的是,每一块披檐里,除了青瓦,还包含了钢架、竹片等15种材料。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门对瓦片的安全、防水、防火等技术难点进行深化处理。拿到设计方案后,浙江建工集团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经理户万涛第一时间联系窑厂,要求8个窑厂同时烧瓦赶制。

这是一次设计者的大胆尝试,更是一场建造者的自我挑战。设计师们找来经验丰富的木工加工王澍特别设计的“斗拱”。木匠们要将这些精致的“斗拱”架在只有30厘米厚的片墙上。单薄的受力面积、巧妙苛刻的坡度,都要求工匠将每一个细节精确到毫厘之间。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为了制作市面上已难寻踪迹的斩假石,项目组又请来老工匠现场操刀。把掺入水泥和白砂的砂浆粉刷在片墙表面后,工匠们要在强度达到八成时,一斧接一斧地在上面“斩”出纹路,既要精准掌握“火候”,还要“眼快、手准”;瓦片的铺设,也采用了老底子的挂瓦法,并用纸筋灰增加连接强度……老工匠们表示,很多操作的难度,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做法。

原汁原味的江南风情如何呈现?在门廊设计部分,设计师们最初拿出了多套方案,最终选定了双子坡的竹纹清水砼结构——内侧采用竹纹清水砼结构,外侧则用三眠一斗的方法砌青砖。凑近一看,青砖砌筑的墙面隐隐泛着绿色,犹如一张刚刚织就的竹席。在设计师巧手点缀下,竹、木、砖等极具乡土记忆的景观符号,多层次地展现出了乌镇的历史文化。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施工期间,3000余名工人齐头并进,每一道工序中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为了追赶进度,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建工集团等还在工地上组成了专家组驻场,专门攻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做完钢结构的吊顶,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冷冰冰的钢架缺少灵气,建议用3厘米和5厘米宽的两种竹片,拼成竹面吊顶,专家组认同了这一意见,最终为建筑增添了更多柔美感和江南韵味。


绝妙建筑,为互联网代言

如何让一个兼具江南风格、现代功能的建筑面向世界,为互联网“代言”,诠释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理念?对于设计者而言,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Q: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把一个小镇文化和互联网相结合,难度高吗?

王澍:这个非常难做。乌镇那么小一块地方,你需要用非常特殊的手段,才能让那么巨大的一个建筑像隐形飞机一样呆在那,不觉得突兀。乌镇的建筑是很小的,平民住的房子,一般两三层,每一栋房子都是几百平方米。这些房子怎么能跟那么大的巨型建筑放在一起,而不让人觉得乌镇就变成了侏儒?这很难。

Q:找到了乌镇和互联网的一种关系。

王澍:对,如果从空中俯拍乌镇的屋顶,就会发现,乌镇的屋顶就呈现在这些建筑的立面上,整个立面其实就是乌镇屋顶的投射。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其实特别有意思。乌镇就是一个碎片化、平民化的结构,这个其实是跟互联网的本性一样的。所以表面上看两者根本不搭界,但其实本质上非常有关系,我把这个关系找到了。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在互联网时代,大都市和大建筑恐怕都不需要了,因为它不在乎你在多大的建筑里,只要你手上拿着一个屏幕。而大建筑其实是工业时代,关于财富和权力的表达。站在这一点上看,碎片化的乌镇应该特别像未来建筑的想法,更符合互联网时代。

“乌镇邂逅互联网,是个很有意思的事。”王澍说,最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古镇,借着互联网走向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造这座代表性的建筑,同样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找到联通世界的“入口”。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乌镇有四通八达的水道、80多座石桥,这与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理念完全吻合。这一意象,被借用到会展中心——3座建筑沿南、东、北3个方向,围绕中心的池塘而建。在王澍的设计中,这里将会是一片码头,摇摇晃晃的乌篷船随时可以在这里停靠,“接待中心是乌镇的客厅,也是连接世界的‘入口’。”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远眺展览中心会发现,会展中心像被一簇簇丝线笼罩着。走进看,5.1万根不锈钢索形成了垂挂帘幕,又以三层、五层重叠的方式交织成网状。乌镇所在的桐乡盛产丝绸,千万根纵横交错、经纬编织的丝线,仿佛带着一股江南烟雨的韵味。这恰好成为设计师们用来寓意“互联网”的绝好载体。

“建筑是对时代的一种回应。”自称不会用电脑、画图依然靠铅笔手绘的王澍,用建筑师的独特视角细细审视,寻找到了互联网和乌镇更本源的联系——乌镇是一个平民化的小镇,由碎片化的民居集聚而成,这恰好吻合了互联网草根、碎片化的特性。再添上星星点点具有野趣风味的休憩小场所,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氛围随之而来。

“表面上看,乌镇和互联网根本不搭界,但本质上非常相似。”王澍说,在互联网时代,原本需要大家聚合在一幢大楼里解决的问题,如今通过一根网线就能解决。“互联网时代不在乎你在多大的建筑里,不在乎你有多少财富和权力,只要你手上有连接互联网的产品。从这一角度看,乌镇非常符合互联网时代。”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11月16日 — 18日,一场现代科技的时代对话在古老的乌镇上演。江南水乡的这座国际会展中心将承办这场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领先科技成果发布及16个分论坛等,主会场将容纳3000名观众。另外,由8个大小不同的展馆组成的展览中心,还将承办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夜幕降临,恬静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似在宣告:这是千年古镇之夜,也是互联网的时代之光。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 END -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