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拍惊悚片,是在玩什么心理游戏?
在市场细分化、消费人群年轻化的时代,品牌们针对自己的目标受众都推出了更年轻、更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营销活动。
不过,对一些品牌,特别是对与基本生活需要吃穿住行相关的品牌来说,主要消费群体的年龄跨度广、兴趣爱好差异大的特征,限制了太过于精准某类群体的营销创意的输出。
那么,有什么类型的广告能吸引多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消费者的注意吗?悬疑类广告算一种。
借助近日来滴滴出行发布的针对防疲劳系统的悬疑惊悚广告,一起来探讨此类题材的广告吸引注意的原理,以及挖掘其他品牌可借鉴的点。
视频为滴滴《车后人》广告片
恐惧效应
打破心理防线,实现说服
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有一对稍显矛盾但又各有特点的说服技巧——好心情效应与恐惧效应。
运用到营销环境中,好心情效应顾名思义就是广告通过音乐、氛围、画面、故事等方式传递给了受众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加广告信息的说服力,同时好的心情与广告信息本身相联系也能实现对信息好感的提升。
这一技巧品牌、企业十分常用,明星捧着产品微笑就是经典的例子。正因为常用,于是就容易引起消费者的疲劳,因而与其矛盾的另一技巧恐惧效应便在吸睛上占据了些许优势。
例如欧派家居国际爱家日拍摄的《爱的不在场证明》,与传统家居广告温暖阳光的风格不同,悬疑故事设计让其在抖音实现了亿级的播放,广告的吸睛效果毋庸置疑。
图片源于抖音话题截图
恐惧效应指的是通过信息引起受众的消极情绪反应,也能达到说服效果。除了吸睛,相关的实验表明,让人害怕事件的严重性及可能性,而同时又呈现解决的方案,恐怖信息更具说服力。
此次滴滴的广告片便充分把握了人们恐惧的情绪,通过制造“车后人”的虚假形象,“车后人”不断强调司机已经疲劳,交代了司机而后发生车祸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疲劳驾驶。
此时疲劳驾驶的危害通过紧张的情节,消费者已经有了感知。
故事稍后发生转折,原来这是一场梦。一通前妻的电话出现,交代了滴滴出行司机防疲劳驾驶系统可防止前面车祸惨状的发生。
图片源于《车后人》视频截图
情绪到位,解决方案运作流程清晰呈现,滴滴出行此次的广告完美诠释了恐怖效应产生有效说服力的过程,可以说是恐惧效应利用的广告典范。
冲突制造
激发好奇心理,抢占视线
冲突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人们经常习惯给它贴上消极的标签,但其实它对个人、社会有着相当大的价值。
就营销宣传来说,冲突的制造,是品牌方博取关注的一种设置,通过冲突的制造和解决,能激发受众的兴趣及好奇心。
而好奇心是一种有力的行为动机,成功吊起消费者的胃口,便可实现引导消费者接受品牌信息的第一步。
滴滴出行此次营销便是利用冲突去制造好奇点。首先,是从文案下手,梨视频发布宣传片时的文案,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让整场营销活动设定在甲方与乙方的矛盾之中。
一贯听话,致力于实现甲方爸爸要求的“五彩斑斓黑”的乙方们,竟然让甲方爸爸暴走,这一破天荒的举动,打破了人们对正常客户关系的认知,激起了受众看看是什么广告让乙方不惜与甲方“闹翻”的好奇心。
图片为梨视频微博截图
紧接着是宣传片的设计,将故事中车内争吵的激烈情节放在片头,制造了乘客与司机之间冲突的表象。
司机与乘客各类矛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片中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司机如此暴躁,最终酿成大祸,又一好奇点吸引受众看到结局。
图片源于《车后人》视频截图
一成不变的生活来点冲突有助于提升生活的新鲜感,滴滴出行通过冲突的制造,满足消费者生活来点刺激的需求,以及符合当下网友吃瓜看戏的生活常态,影片受到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除了冲突制造好奇,悬念海报的神秘感、提问式的影片开头等也有引发受众好奇的效果。
好奇心是一种藏在人本性中的行为驱力,巧妙运用好奇心,品牌信息的传播自带扩散效果。
公益性
让创意出圈,品牌好感度倍增
恐惧、冲突、好奇是滴滴出行此次影片出众的原因,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此次宣传本身自带的公益属性。
滴滴出行此次的宣传片通过立足疲劳驾驶的社会话题,赋予了广告公益性质,削弱了受众对广告信息抵触,提升了企业的形象。网友在看过宣传片之后也都表示对滴滴出行的夸赞。
图片源于梨视频微博评论区
同时,因为公益性的突出,也得到了澎湃媒体、新京报等一些媒体的转发助力。目前宣传片达到384万的播放量,话题#宣传片被拍成惊悚片#也达到了1000W+的阅读。
图片源于微博话题截图
对企业来说,公益向的活动能让他们建立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增进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及偏好,其中的原因,离不开新消费群体对世界更美好的追求。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消费群体,他们拥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消费诉求,他们不再局限于自身利益的满足,更看重消费社会的影响。尤其在疫情影响之下,对世界更美好的需求日益突出。
滴滴此番的做法达到了信息传播的目的,也实现了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写在最后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威廉·克莱·福特曾经说过,好的企业与优秀的企业之间是有差别的,一家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一家优秀的企业在这基础之上还要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滴滴出行的此次营销不仅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消费者心理实现良好传播效果,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做一个优秀企业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营销离不开“心理游戏”,同样离不开消费者需求。心理游戏达到的表层的传播效果,而品牌对消费者的深层影响,还是要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内容去实现。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