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冲浪,不加个括号我都不敢说话了...
(我真的不是杠),就是想表达一下虽然你们都喜欢,但我觉的一般,没别的意思啊......
我觉得这首日语歌很好听耶!(没有说中文歌就不好听的意思哈)
个人觉得......(以上只是我个人一些看法,没有针对谁,你可以继续保留你的意见,勿杠,杠就是你对!/狗头)
以上说话的方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说话都爱打括号,原本只是想用寥寥几字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结果括号里的解释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本想说的话。
很多时候,好不容易想好括号里的解释,又经过一番纠结,长叹一声:“好累啊,算了。”
然后一键删除......
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又担心说得太简单而被恶意曲解;
想要发一条朋友圈,又怕被说炫耀;
原本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又可能被认为矫情;
......
于是,在互联网上分享任何东西时都要先反复斟酌一番,直到最后,算了,不发了,全身轻松。
分享,不知为何成了一种负担。
为什么大家都爱短话长说了?
这还得从逐日壮大的“杠精”“阴阳师”队伍说起。
“杠精”的重要技能是唱反调和挑刺。
“阴阳师”看问题的角度总是清奇,说话腔调也是阴阳怪气,阳间事也能被说成阴间事。
如今,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有这样的群体——
朋友圈
当你只想分享和安利一份美食时:
弹幕
即便是纪录片,也摆脱不了一些扎眼的弹幕:
微博
比如前几天的一则“广州市区出现地面红绿灯”的新闻。
本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新闻嘛,但一点开评论,占据前排的却是关于地域经济水平高低的激烈“辩论”,起因是有人说了一句他所在的城市早就有了。如图:
就很疑惑,为什么这能吵得这么激烈hhh
于是,就有网友表示:不敢说话了,以后还是闭麦吧。
所以混杂的网络环境下,小心翼翼地说话、加前提、加括号,成了很多人自我保护的方式。
在豆瓣小组,有网友把这一现象定义为“免责式”表达。
“免责式”表达,是为了避免歧义和引申。而社交网络上“免责式”的表达越来越多,网友们真的喜欢吗?
网友们怎么看?
01
这是一种较温和的对话方式,相互尊重,利于交流
02
是对网络暴力的恐惧
03
网络上的断章取义让人心怀忌惮
04
就是怕被莫名地杠
已经掌握得如火纯青了
05
字斟句酌,怕被喷,干脆不发了
06
说话成本和收益间的拉扯,想表达但不想被杠
07
网络交流缺乏表情和肢体语言,容易被误会,免责句起补充作用
08
真诚交流减少的产物
反杠招数放送
但毕竟网上冲浪是为了放松,评论时还得斟酌括号内容、纠结哪个表情的话,就还蛮累的。实在忍不了的话,有人还是会选择直接battle!
在这方面,前两天把杨国福送上热搜的张亮,就怼得一手好杠——
张亮示范性反杠
01
02
03
04
小编看得也挺过瘾~(起立,为亮哥鼓掌)
在此奉上小编搜罗的一些防杠语录,需要请自取: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有时候,实在怼不了的话,那么——
无视也是一个好选择
杠精们之所以杠,并不是为了表达观点,而是为了让别人生气,从而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所以,你越生气,人家越开心。选择“听不到,看不见”,杠精们的乐趣也就消失了。
或者用以下经典句式:
“哦”(简直让杠精闭嘴的利器)
“所以呢?然后呢?”(毕竟杠精们的逻辑总是不堪一击)
一丢丢感想
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有了更多表达情绪和观点的平台,可随着网络戾气的加深,越来越多原本想要真诚交流的人逐渐选择退网保平安,话语被曲解、被过分解读,让人觉得网上冲浪也不那么快乐了。
社交媒体给了我们更多自由,也带来更多束缚。但应当被束缚的是那些恶意中伤的言语,而那些因种种顾虑最终没能被抒发出来的真情实感,相信依然有人是愿意倾听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分享,也不必顾虑太多。
最后,祝大家能愉快冲浪!
数英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 数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