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怎样“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紧缺”“本领恐慌”成为新常态,因而,企业培训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该从哪里下手呢?
作者:章林
来源:培训杂志
ID:trainingmagazine
目前,大部分行业都处在快速变革时期,培训对于组织能力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要把握现有的“领跑者”,即对于企业重要管理岗位、关键业务岗位的核心人才,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能跟上市场形势并超越同业;
另一方面,要找到未来的“领跑者”,即选拔、储备企业内部的高潜质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培养,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根据对部分市场最佳实践的分析,我近期将企业培训领域的一些趋势以及优秀做法进行了归纳梳理。
训战结合打天下
谈及培训,必须将其与实际业务场景有机结合,达到“战怎么打,队伍就怎么训”的目的。
首先,我们应重点围绕具体场景和关键问题确定培训项目,譬如“推动战略落地”“实施变革创新”“解决业务发展瓶颈”等,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
其次,培训不能传授死知识,而是要引导参训人员共同启迪智慧。同时,应用新的思维方式或业务模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经验萃取接地气
训战结合的学习方式虽同业务实际密切联系,不过,由于其实施成本较高,因此更适用于对极少部分人的培训。而企业其他员工的培训,比较实用的方法是最佳实践经验萃取,它改变了过去大家习惯的“外脑”培训为主的方式。
所谓“外脑”培训,即邀请外部专家授课,并非一点用处没有,但就执行层面而言,“不接地气”“针对性不强”“转化难”等问题显而易见。
内部分享促循环
为保证最佳实践经验萃取的培训形式良性循环,我们必须鼓励员工广泛参与,促使每位员工既是学员也是讲师,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
因而,我们可以采用“学学相长”的方式,推动企业内的知识成果及时产出、快速更新。
第一,建立内部学习交流社区,特别是线上社区,包括“即时问答社区”“专题研讨社区”“业绩达人经验分享社区”等。员工可以通过电脑、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疑难问题进行提问或参与业务专题讨论,听取先进员工的经验分享。
第二,举办微课大赛、微案例大赛、新产品说服性演讲大赛等,激发员工制作简单明快的课件,让员工贡献内容,并沉淀优质工作经验,从而实现智慧众筹。之后再通过评价、点赞等自动化机制,使优质课程脱颖而出,固化为企业精品课程。
第三,针对员工关心的问题,组织培训专家队伍访谈优秀员工与优秀管理者,采取录制访谈短视频、编写案例、制作微课等方法,将其转化为学习素材。
学员中心易上手
企业组织培训项目,特别是正式的培训项目时,难点不仅是“学什么”,还有“怎么学”,即用何种方式让学员愿意学、学得到、用得上。
因此,以学习者体验为中心的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引导式培训、行动学习、沙盘模拟、体验式学习等,其核心是“以学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
教师不再一味地讲授知识,而是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帮助他们在已有经验和未来新知之间建立联接的同时,改变其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最终将新的知识技能有效应用于实践。
实地培训提绩效
促进员工提升绩效是培训的根本目的之一。研究证明,影响员工绩效达成的关键因素有六大类,分别为信息、资源、激励、知识、能力与动机。故而,要提升员工绩效,仅靠课堂培训远远不够。
企业需将培训场景直接移植到工作中,实地了解与员工工作绩效相关的真实因素,并采取现场干预,比如制定工作指导手册、优化工作流程图、梳理任务清单、改进工作表格、实施团队辅导等,以此帮助个体或团队提升工作绩效。
科学技术满需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不但增加了员工的学习渠道,使其学习“圈子”变得更大、更活跃,且从深层次上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让线下学习的有效性大幅提升。
培训面授前,我们可以让学员在线预习;
面授中,依托各大平台,方便学员实现更充分的讨论交流;
面授后,通过远程教学继续深化学习效果,为培训转化提供及时支持。
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能提高学习的精准性。线上进行学习、交流、问答、测评、调查、反馈,由此产生的大数据为培训分析和评价提供了有益支持。
此外,新技术助力培训变得轻松、活跃。直播、VR/AR等场景化技术应用,游戏化学习设计,再加上相应的积分体系或排名体系等激励机制,吸引了大批年轻员工族群,更好地满足其培训需求。
因时施教助发展
企业发展会经历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发展、创新(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其中,处于生存发展时期,员工培训重点是各类岗位知识和技能;
到了创新(跨越)发展时期,除了各类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有软技能培训,比如领导力、创新能力、学习迁移能力、抗压与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而可持续发展时期,为实现组织传承,培训需强调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面向客户享美誉
培训最终目的是推动业务发展。传统模式中,培训部门属于“后线部门”,通过影响内部员工,间接促进业务增长。随着企业快速发展以及行业间的融合加深,很多培训部门直接面向客户开始投入大量精力。
通过帮助客户成长,挖掘其真正的业务需求,促进供应链上下游间的协作,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最终扩大企业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