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百科网站,堆满了你想问又不敢问的问题
Wikihow网站——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能力学习做任何事。
可以说人类脑洞的下限,就是它解决问题的上限。
Wikihow一个神奇的多人互动平台
Wikihow是由一个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约的团队,在运营维护的百科指南网站,等于一个轻量级的维基百科(无需翻墙)。在这个平台上,全球网友都可以参与编辑和上传文章。
虽然是“多人运动”,但Wikihow上的文章质量十分精良,因为“上面的文章平均会被23个人编辑,并经过16个人的评审”。
而且有这个标示的文章,都经过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审查把关,“如果你在一篇医学文章中看到了绿色对号,那就说明它的某个版本经过了真正医生的评审。”
Wikihow画风如此沙雕,与在座的每一位地球人都脱不了干系
正因为地球上的谁都可以在上面进行编辑,于是奇怪的内容也随之增加了。
有人的好奇突破天际,直冲宇宙。
也有人更关心眼前的一方天地。
总的来说,在Wikihow上,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特别是平常那些难以启齿的困惑,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充分细致的解答。
比如小编的一个母单朋友(真的有这个朋友)一直疑惑的问题:接吻时手到底应该放在哪?
在小编反复学习理论知识后,了解到接吻时手可以这样放。
轻轻放在腰上;
也可以握住彼此的双手;
或者就直接捧着对方的小脸;
但如果你想要更亲近一点,也可以放在对方后面的裤兜里。(啊这……)
这个也分国情啦,就中国含蓄的传统来说,如果实在不知道接吻时双手该怎么摆,可以试试把两手根部叠在一起快速旋转形成花一样的形状,这种手势学名叫“摇花手”。
亲亲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不管你理论知识学得多滚瓜烂熟,主要还以对方的意愿为主,切记生搬硬套,凭着感觉走就行了。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别人逼你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尊重对方的意愿,也要倾听自己的想法!
如各位观众老爷所见,Wikihow上再稀碎日常的问题,都会有热心网友进行严谨认真的科普,连那些各行各业的专家们也逐渐混入其中,导致整个平台上弥漫着一本正经地瞎科普感。
越来越沙雕的平台,与每一位专家也脱不了干系
你心目中的专家号:
实际上Wikihow的专家号:
以及关于如何在成双成对的情人节里,让单身的自己变得快乐:
专家的意见其中一条是:“或许你可以跟狗待在一起试试?”
总而言之,这里的专家就像你亲切的老娘舅,永远打开胸怀,倾听并解决你小脑袋瓜里的困惑。
但还有一些问题,超越种族,超越文化,为人们所疑惑,所以大家选择聚在Wikihow上,期待能讨论出一个结果。
还有以下这个假装系列的问题,社恐用了都说好,不管是请假还是翘班,学会了就能受益终生,快乐无边。
连问题的配图们也很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Wikihow不止是问题有料,连配图也很独特。据说这些配图还是团队精心制作,虽然图片质量并不粗糙吧,但是搭配上问题,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的错位感。
问题:如何去月球;配图:用3个热气球去?
国外网友也热爱整活,于是他们专门在Reddit上开了一个版块,把Wikihow上的图片重新配上标题,做成了表情包。
01 如何为你不打疫苗的孩子庆祝五岁的生日
02 如何在法庭上为美杜莎辩护
03 如何惩罚那个毁了你生活的人
04 如何快速给你的狗剪指甲
最后一滴
抛开奇妙的画风不说,Wikihow作为一个百科网站,内容真的很全很细致,只有你想不到的内容,没有你搜不到的。
它既能给你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指导建议,比如“如何做好一碗燕麦粥”,也可以为你的一些疯狂想法,尽量找到有法可参考的路径。
最棒的就是,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你的每一个想法都被认真对待,而不会有恶意讥讽的内容出现。那些无法向父母开口的疑惑,在Wikihow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虽然有些问题的确过于“奇妙”,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所以没有谁天生就会系鞋带,也没有谁天生就知道如何机敏地在人际关系中周旋,就像爸爸妈妈也不是天生就是爸爸妈妈一样。
所以WIkihow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一些生而为人的尴尬。
最重要的是,它告诉你,那些生命里难捱的时刻,你不是一个人。
数英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 数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