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并不一定是错的
这是仙人JUMP的第331篇原创
1
有一个问题,堪称知乎月经题。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拉出来鞭尸。
那就是“为什么班上的小混混当上了老板,而成绩好的还在为首付发愁?”
关键是这个问题,你说是还是不是,都很微妙。
如果你说不是,那身边立刻有人可以连名带姓举出谁家那谁谁的案例,光速糊你熊脸。
如果你说是,那更奇怪了,小混混当上了老板怎么了,在历史悠久的中华五千年里,乞丐也能当皇帝。
至于成绩好的还在为首付发愁,也不是新鲜段子了。
在我小时候,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是一种人人都会说的顺口溜。
这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穿上了小混混和成绩好的马甲。
我不想说什么读书有用或者读书无用,有的时候读书就是无用,有的时候读书就是有用,不论什么结论,都有一堆案例可以作证。
“读书无用论”最大问题不是这句话本身,而在于读书和无用之间的逻辑错位和应用场景的不明确。
当你能够确认好读书的定义和有用的定义时,自然就不存在争论了。
2
读书,读的是什么书?
所有的书籍类出版物,都可以统称为“书”,但是正儿八经的知识类读物和文学、武侠言情类小说,就不是一种书。
读《经济学原理》,读《斗破苍穹》,都是读书,差别可大了。
即使抛开娱乐,都是学习的书。
读《经济学原理》,读《初级电工教槽》,都是读书,这差别也大了。
所以首先,读书,读的是什么书?
然后评价有用。
什么叫有用?
赚钱算有用么?快乐算有用么?
是有无功利之用,还是有没有别的用。
就像有的书,功能就很直接,让你爽,那这算有用还是没用呢?
而且有用无用也是相对而言的,对读者可能没用,但是对作者和出版社以及书店经销商甚至卖给你书的人,肯定有用。
所以要定义一个有用的标准,你要实现什么目的?
读小说的意义在于娱乐。
读经管类和成功学的意义在于娱乐的同时让自己觉得自己不是在娱乐。
读教材的意义在于了解一门技能的原理。
这些东西的用途,都不是赚钱。
赚钱要的是你为一方创造价值,并且收获回报。
读书是赚钱的要素之一,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赚钱的因素多了去了。
很多人看到了混混的成功,但没有想到的是成功的因素很多,混混因为很多原因所以成功,但绝对没有因为不读书所以成功的。
不信?我们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可见大家对于读书的威力还是信任的。
3
从这个角度一想,再回到小混混和成绩好的问题上就很清晰了。
老板?怎么定义老板?多少钱才算老板?还是只要公司法人就可以算老板?摆摊卖煎饼果子算不算老板?看着很有钱,实际上负债累累,算不算老板?
首付?哪里的首付?一线城市的首付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发愁,老家的小老板们看着也发愁。
成绩好的学了什么专业?同样的成绩报了不同的专业就是不一样的未来。
当你理清这些矛盾点和变量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即使抛开这种变量,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人和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
别笑。
人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有的人就是很擅长考试,但不擅长工作。
有的人不擅长学习,但是对吃喝玩乐很有心得。
每个人的能力,只有在适合的领域才能发挥,还有我们说万事万物都讲一个概率,也就是运气。
你说,运气这玩意儿,谁都说不准。
小混混和成绩好,都只是一种标签。标签的意义只是从某个层面来对人进行概括和描述,具有相当大的实效性和局限性。
时局的变化,社会的红利,赶上和没有赶上的命运,大相径庭。
谁说小混混长大了就一定会成为大混混,成绩好长大了就一定能泯然众人,平步青云?
都不一定。
当上了老板和为首付发愁,这两件事其实都指向一个结果——发财,实现了一般人意义中理解的成功。
只是达到一个结果的路径,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之前我给大家推书的时候,推荐过吴思老师的《潜规则》,书里讲的就很明确:
明规则,就是出现在明面上的法律和道德。
潜规则,是指私底下的解决的办事方法。
很多事只有在两条规则都符合的情况下,事情才能办好。
违反明规则,师出无名,容易被捉到痛脚,被秋后算帐;
如果违反潜规则,则是各种义正严辞,但是事情总是办不好。
4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很多当上了老板的“小混混”,更多是一种社会人。
当然,这种社会人不等于社会闲散人员或者社会危险分子。
他们长期混迹底层或者有街口摸爬滚打的经历,其实更理解人性本身,也更深谙潜规则之道,知道如何更快更好的跟人打交道,好达成自己的目的。
只要事情本身不存在违反法律道德,他们凭借熟练的人际操作,确实更加容易切中财富,获得成功。
毕竟钱可不是靠学历认主的,只要你满足条件,你就是可以获得。
而且熟练的人际操作,这东西学校也不教啊。
很多小混混,其实是潜规则的受益者。
相反,很多“成绩好的”的同学,更多的是明规则的受益者,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本来就是人为理性规划出来的一部分。
学生时代,学习的量化考量标准就是分数,是成绩。提分的关键就是花时间,花精力,拼命。大多数情况下是,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态度决定一切。
规则是明确的,按照明规则执行的人,在学生时代获得回报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你不能说“成绩好的”的同学在为首付发愁有什么问题,因为学校只管分数的事情,不管首付的事情。
他们的成绩好,已经在学校里被兑现了。
有趣的是,不论是混混,还是学霸,在社会上都会面临问题。
因为社会的本质是明规则与潜规则的交集。
很多事情不是你花时间,花精力,拼命就能解决或者说能那么快就能解决。
熟练明规则的学霸,面临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熟练潜规则的混混,面临铁窗的真实社会教育。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
另外,成功这个结果,本身就跟运气挂钩。像是那种投胎小能手,一出身就在大富大贵家庭的,小混混和成绩好的标签,根本不会影响到他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拼爹,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5
另外,拿学霸和混混比,本身就有问题。
大家各有各的难,不能只拿一个群体中最成功的和一个群体中最不成功的比,那能比出个什么?
如果你有心统计一下的话,可以发现这两种现象在他们各自的镜像关系对比中,其实都只占很小的部分。
人们总是默认小混混变成铁窗泪,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享受光明的未来,是一种约定俗成。
相反,如果他们的结局与标签相悖,发生的时候才会赢得足够的关注,产生幸存者偏差。
其实还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不要关注存量,而要关注变量”。
举个例子,你可能听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好人成佛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
这就是经典的存量和变量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好人哪怕做一万件好事,不稀奇,属于好人的常规操作,这就是存量。
但是坏人做好事,属于母鸡打鸣,公鸡下蛋,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很稀奇了,这就是变量。
放在家庭生活里也是一样,好比洗碗,妈妈每天洗碗,你不会觉得奇怪,甚至理所当然,但是爸爸哪天突然要求主动洗碗,那完了,看来昨晚肯定输了不少。
在职场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一直表现很糟糕的员工,突然变突出,那肯定会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和老板的表扬。换做一个一直表现平平的员工,除非作出特别杰出的成绩,否则不会引起丝毫关注。
所以有一个词叫作战术性状态不好,希望大家灵活运用,控制老板的期望值。
“小混混当上了老板”和“成绩好的还在为首付发愁”,这两组现象都属于变量。
他们被贴上的标签和结果是对冲的,超出了一般人的预判和认知之外。
这种就属于特别抓人的注意力,容易造成一种确实是这样的假相。
6
所以即便没有人会觉得“小混混当上了老板,而成绩好的还在为首付发愁”是遍地花开的现象,但是大家都愿意承认它相当合理。
特别是在某些高学历的成功人士面前,用来阴阳怪气揶揄他们不要太好用。
就好像大家特别愿意鼓吹“读书无用论”一样,并非真的同意和相信,只是因为它们足够地颠覆,足够地好用。
用以满足人们即使不好好读书也能赚大钱的侥幸心理。
通常一旦某种现象或者观点,拥有了极佳的辨识度和颠覆性之后,它就会形成拥趸的激情,并且随着达成这种激情的同伴越来越多,声量高涨,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种常态。
你不一定信,但这东西能让你爽,所以你愿意去说他。
很多嘴上说着读书读个鸟的大混混,都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呢。
严格来说,每个人生下来奔向的终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这是对所有人都最公平的结局,只是奔赴死亡的过程,每个人需要的经历的方式并不相同,每个人体验感受的舒适程度不一样。
只要不是伤人害己,那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好与坏。
小混混当上老板听起来光鲜,但谁也不知道他挣扎了多少,成绩好的还在为首付发愁,谁也不知道他有多愁。
你要允许小混混可以当老板,也要谅解成绩好的为首付发愁,每个人都要奔赴自己的结局。
尽管这个结局可能并不美好。
但是因为你无法控制,所以快乐就好了。
快乐最重要。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