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ike一支15年前的广告《Anytime随时篇》又火了,哪怕画质糊如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哪怕一个明星大牌都没有,也挡不住10W+的网友对这支广告的喜欢。
尤其是一些行业同仁留言:“就因为年少的时候瞥了一眼这套广告,我就义无返顾地扎进了广告行业!”
这支反复刷屏的广告足以证明,好的创意的确可以跨越时空。
这是Nike2005年为了迎接奥运会,邀请当时中国本土广告鬼才——李蔚然,拍摄主题为《运动!随时随地》的一组广告。广告由八个单元组成,分别为:迟到篇、修车摊篇、公交篇、食堂篇、地球仪篇、爆米花篇、送花篇和电工篇。
懂事的小编放上链接:
《Anytime随时篇》
这系列的广告画风都这样:没有明星,取材日常。刻画的全是生活场景中,因为一个条件反射,做出的一些超越日常习惯的运动行为(就像男生走着走着突然空气投篮一样)。
一方面喜感无厘头的人物行为,另一方面身边真实的生活场景,没有大牌、特效的狂轰滥炸,仅仅靠创意情节,把“日常”中的“运动”表现出来,Nike“运动,随时随地”的理念一下就支棱起来了。
以及省流版:
01 公交篇
追公车的学生,接到接力棒,下意识就往前冲刺,公交也不坐了。
02 食堂篇
食堂里面掷铁饼,转了一圈,又若无其事地啃了一口,原来是面饼。
03 送花篇
明明是去宿舍楼下给女孩送花,
结果被人家反手一个过肩摔,男孩站起一脸懵。
04 修车摊篇
车轮零件像杠铃,一个壮硕男子顺势举重后,
潇洒离开,徒留修车师傅一面茫然。
05 爆米花篇
悠哉上学郎,偶遇米花摊,一声炮响后——开跑!
06 地球仪篇
地理课上,地球仪掉,顺手一接——转它!
07 迟到篇
上课迟到没关系,你拿教鞭我有伞,教室里击剑比赛——刺激!
08 电工篇
高空作业的电工,背的工具框,被顽皮少年当做篮球框。
说起这支广告,就绕不开背后的男人——李蔚然。
一个出道第二年,就获得国际广告创意大奖的广告导演
李蔚然,98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系毕业。2000年为世界儿童基金会拍的《别人的孩子》,就获得了美国ONE CLUB的ONE SHOW 金奖(一个以创意为衡量标准的国际广告大奖)。作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李蔚然也成为广告圈里“别人家的孩子”了,aka广告界的“里程碑”。
同样上个链接:
《别人的孩子》
怎么说呢(开始文盲发言),首先“别人的孩子”一下就把“孩子”这种宽泛的名词概念,聚焦到一个个鲜活的身边人上来,比如每天苦等的外卖小哥啊,或者是路上的交警叔叔,还有前台的漂亮姐姐。
其次“别人家的小孩”,向来都是爸妈乐于攀比的对家目标,但是广告中,“别人家的小孩”悍跳到你方阵营来了,甚至还成为守护你的天使。
这下,那种原来大家都是“妈生动物”的同理心,整个都被激发出来了。文化一点的说法叫:“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且整支广告没有啰嗦的大道理,以质朴简练的文字画面,在观众心中掀起爱之巨浪,以及对乡村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以及懂事小编的“省流版”《别人的孩子》:
01
别人的孩子,供给你一日三餐02
别人的孩子,为你铺平道路03
别人的孩子,会送你上班下班04
别人的孩子,保护你远离危险05
别人的孩子,救你于危难间06
别人的孩子,甚至为你把生命贡献07
他们只需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
就像你的孩子
在一个中国广告业野蛮生长的时期,李蔚然用这支作品,向成熟的西方广告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本土广告的创意怪力。
一个作品不按套路出牌广告导演
当年Nike给到的Brief是说,李蔚然你给我拍三支得了。然后这老哥越拍越开心,一下给整了10支,居然还让Nike照单全收了?这神奇操作,让广告界惊呼:“这就是传说中才华的力量吗?慕了慕了。”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体现在李蔚然的作品中,就是“不看到最后,你根本不知道是哪款产品的广告”——
剃须刀
比如下面这支,你能猜到是什么,让一个成年精壮男子用脸打保龄球吗?
答:是一把很会刮胡子的剃须刀。
这个Ideal的洞察角度是:保龄球道很滑,如果脸光是贴着地面就能滑出去的话,那这张脸一定也很光滑(一根胡渣都没有)。
雅虎电邮
还有他为雅虎电邮做的一支:
翻页时要舔手指,这是“纸质时代”的优良传统之一。所以,一旦你的邮件不小心有毒,你就剧毒入口,“真的死定了”!
基于上面那个观察,把“邮件有病毒,真的很致命”这个痛点表现出来,最后引出“雅虎电邮,防病毒,防垃圾”。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简直就是妙蛙种子到了米奇妙妙屋——妙到家了。
皮炎平
以及一个皮炎平的“你痒我痒他痒”系列(名字我乱说的)。
马冬梅表示:皮痒
包贝尔:+1
图书馆大爷说:给我安静啊你们!(嘶,我也有点……)
皮炎平说:各有各的痒?看看我们皮炎平家族吧!”
只能说那些你自己够不到的地方,痒起来真的很要命,既够不到,又不能求助旁人,只能抓住身边一切可止痒的东西拼命蹭,这个生活观察也是又灵性又切题。
嗷,这个胃药广告,也让当年还在看大风车的幼年小编记忆深刻。(没想到幕后黑手也是李蔚然!)
胃药广告
不管是那个贱兮兮的绿丝袜小人,还是他在胃里那些折腾人的手段,都能让看的人激起一股感同身受的恶寒。
顺着几个广告扒下来,不难发现,不管李蔚然的表现手法如何“天马行空”,但都是基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所以李蔚然的广告总是让人感觉真实之间,生活气息还挺足。
作为在项目中比较被动的广告导演,李蔚然游弋在众客户之间,还能保持住自己个人的创作风格,想必李蔚然除了过人的才华,还有一套非常能说服甲方的说辞吧。
据李大师北电的同学说,李蔚然是一个老实人。大师在早年采访中,也提到年轻时最害怕的就是导演阐述,面对客户的时候,刚说两句脑袋就一片空白,只会反复吟唱:“你信我啦,真的,你信我啦。”(这大概就是顶级套路之么得套路)
一个作品中常带着“人本思考”的广告导演
李蔚然导演对生活观察的积累,以及他自身对“人本主义”的思考,都在他的创意中得以体现。
比如这则2015年乐事的《把乐带回家》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广告,呈质上以真实质朴的生活场景为主,镜头运用克制,没有刻意煽情。但还是让小编当场泪洒办公室(正是眼睛进砖头的年纪呢)。
《把乐带回家》
用取外号这种小孩子间日常又真实的形式,一一点出留守儿童普遍的生活现状,最后又绕回到“称谓”上来说,呼吁大家不要用“留守儿童”四个字给这些孩童造成困扰,即使帮助也是我们背后的秘密。
导演真诚的尊重每个人生而为人的尊严,不是把生活中苦涩难堪往人们脸上怼,强制性悲悯。以及在这个广告里,并没有那种说教式的呼吁,而是自然引导观众去自行思考,关怀社会其他群体。
省流版:
01
“我叫何其伟”02
“你可以叫我,伙头”03
“你可以叫我,何妈”04
“你可以叫我,鸟窝头”05
“你可以叫我,铁牛”06
“你可以叫我,老伟”07
“你可以叫我,瓜娃子”08
“但请不要叫我,留守儿童”
与其气质类似的,还有这支为麦当劳拍摄的世界儿童公益日的公益广告。
麦当劳世界儿童公益日广告
能找到的视频基本画质都略渣,各位观众大爷看个大概先,有高清的立马补上
在菜摊上卖菜时算价格,是他的“数学课”;编制手工竹筐补贴家用,这是他的“手工课”;哄家里弟妹时哼唱的歌谣,是她的“音乐课”;小小年纪去赶鹅分担家务,这是她们的“自然课”……
这个广告里,李蔚然再次把目光聚焦乡村儿童的生活点滴,对于条件稍好地区的标配教学课程,对于乡村地区的孩子来说,却是求而不得的。他们无法像同年纪的小孩,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别的小孩只会玩泥巴的年纪,这些孩子已经开始像个大人一样去承担生活了。
这种质朴和细致的观察和呈现,比起酷炫华丽的技术,要更为动人。
就文中所提到的李蔚然导演的公益片而言,基本上都有他自身思考的印记,就算是公益广告也没有那种刻意地煽情和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在出于平等的视角下,对别处生活的一种客观呈现。
在这些以人为主的广告中,李蔚然导演人文关怀的基调和让人反思的力量,都来自于他对生活中寻常角色的重新定位,而这样的定位方式,还是源于他对生活观察的沉淀。
最后一滴
都写到这了,就整几句狼人发言吧。
现在一些广告,要么是热点的信徒,要么就是炒冷饭的爱好者。虽然有了流量,但却也容易带着品牌一起翻车。创意常有而好的洞察难寻,不仅是小编这种文盲选手,哪怕是一些从业多年的职业人,也未必能完全掌握这个窍门。
对于“洞察”这座罗马城,千人有千条门路可以到达。于李蔚然导演就是多拍多看多观察生活。
据李蔚然导演的同学说,上学时期李导演看片量巨大,且看得滚瓜烂熟,连片子在哪卷带子(录像带:一种早期用来储存影像的工具),以及片子的上下分别是什么作品,都说得出来。
学了那么多高手的“武功”,后期自然是“无招胜有招”。万事做好不易,广告人们,加把劲呐!
一个彩蛋
李蔚然给还不是阿里“爸爸”的阿里巴巴做的系列广告之一。
先不说那个时候“爸爸”朴素的画风,广告里有还没拍《港囧》的包贝尔,还有那个留着长头发的广告主角—张子栋,小编只说五个字,黑龙江卫视《爱笑会议室》,懂的掌声!
(就是看李蔚然导演的作品,能看到好多眼熟的喜剧演员的青葱模样喔哈哈哈哈哈)
最后,由于年代久远,一些作品的时间和作者,如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和修正。
素材来源:
@李蔚然 微博
《人物》采访李蔚然
《昆明骄傲:广告娇子 昆明青年李蔚然》
数英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规范
作者公众号: 数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