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解读:直播电商三分天下,拼多多+直播将成为新红利
2020年,疫情及后疫情大环境下,直播尤其是直播电商被捧到了风口浪尖,短短的半年内,关于直播的理论研究就经历了三次迭代,各种方法论层出不穷。冷静思考以后,去除烟雾缭绕的概念,抽丝剥茧般对直播电商进行系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正如伟大的基建一般,直播一定是依附于生态而存在的。
相对于其他的直播电商平台,拼多多平台拥有更多天然优势,比如砍价优势、供应链优势、红利优势等。一如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所说的,迪士尼+Costco(好市多)是拼多多的发展目标,以平台游戏化思维,提供低价高品质产品,拼多多+直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拼多多还是那个拼多多,直播大家也都很熟悉了,为什么说二者结合就厉害了呢?
换句话说,拼多多直播是基于社交关系、私域流量、用户画像、供应链等势能聚合下的产物,无法独立存在。也只有深度理解以上关键点,才能在拼多多做好直播。
这篇文章我们先从最容易被人误解也是关于拼多多最为本质的方面入手,来解答关于拼多多的7大终极问题。
01,拼多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平台,我们是否还在用以前的观点看待今天的拼多多?
02,为什么拼多多直播电商是直播的新红利,红利在哪里?
03,拼多多的用户都是谁,是哪一类人在使用拼多多?
04,做拼多多应该找什么样特质的人当主播?
05,拼多多采用的是什么算法机制?
06,拼多多直播做到了将人、货、场升级?
07,拼多多私域直播生态是什么样?
01.
拼多多只是电商平台吗?
通过无需安装的小程序实现商品购买,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成功被“种草”了拼多多。在这个过程中,微信小程序功不可没,成功的将拼多多网购与社交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在购物中社交,在社交中购物,因此似乎把拼多多视为一个超级购物小程序更符合该平台的社交特性。
但是,即使拼多多“很香“,也有很多人(包括用户和商家)对它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第一,便宜不等于便宜货
众所周知,拼多多是用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在拼多多上购物的第一感觉是便宜,简直像一个天天特卖场。但便宜这个词的含义很丰富,对于拼多多平台而言,便宜不等于便宜货,是拼多多做到了便宜。
在很多地方,购物圈或者销售圈(或卖货圈)可能存在一条“鄙视链”。品牌货鄙视非品牌货,价格昂贵的品牌货鄙视价格便宜的品牌货,价格贵的非品牌货鄙视价格便宜的非品牌货。
拼多多把商品做到了便宜,是因为拼多多直接将工厂与消费者进行链接,做到了F2C(Factory to Customer,也就是从工厂到消费者),这就是我多次强调的“低价能力”的理由,能把产品做便宜,是一种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传播越发达,路径越短,产品价格就越低。在传统商业链路中,工厂只负责研发制造,不涉及流通环节,没有品牌可言。这几年流行的去品牌化理念,本质上就是好物营销,产品力是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而决定产品力的源头就是工厂。
传统工厂是没有流通渠道的,营销是工厂的劣势。所以工厂自主创造品牌的成功率很低,即使成为了所谓的品牌,也失去了性价比、失去了竞争力。因此,工厂需要一个营销赋能平台,协助它走向市场。拼多多就是这样一个综合赋能平台。工厂+拼多多=工厂品牌化。
传统商业是由工厂、品牌、渠道、零售、消费者几个利益相关方构成的。电商模式做到了将品牌与消费者进行了链接,而拼多多直接将工厂与消费者进行了链接,除去了中间商,商品的价格就优惠了。
因为产业链中,品牌塑造的成本最高,其次是零售端,去掉这两个中间环节,商品的定价公式就等于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利润,这样商品价格就变得便宜。
所以F2C模式是优化社会交易结构,最短路径、最优性价比的模式。
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技术上并不输于国外,很多国外大牌都是由国内成熟工厂代工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依托拼多多的数据指导,这些产能能够有效转化为我国自有制造业品牌,能够提供给国人去除品牌虚拟溢价的消费价值。
如今,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达6.28亿,成立不到5年,由“3亿人在拼”变成了“6亿人在拼”。可以预测,越来越强大的拼多多+工厂可能会开创工厂品牌新时代……
第二,消费升级不等于涨价
拼多多平台作为渠道具有巨大价值,在6亿人的消费规模中任何轻微的消费升级,都是一个巨大的需求红利,但消费升级不等于涨价。
购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品牌,品牌商品有了定价权之后不断涨价。商品的物料本身成本不高,但是品牌需要养活广告商、经销商,而这部分费用需要消费者承担,所以消费升级就是涨价的逻辑是不合理的,这只是单纯的涨价。
但是对于低线城市人群来说,消费力难以提升,而且他们也不认可品牌溢价,只知道商品够便宜,使用起来很趁手就满足了。所以,因为渠道升级带来的被动强制升级也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
价格提升,一方面是品质提升带来的成本提升,但更多的还是流量成本,是供应商加价带来的。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这种借助消费升级的风口进行涨价的“伪升级”一定不可持续的,社会交易结构并没有得到优化,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依旧很远。
那么,究竟什么是消费升级?
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人群各有判断标准,但最核心的标准只有一条:买得到、买得起更好的商品。换句话说,你眼里的低端货在别人眼里可能很高档。
对于低线区域的消费者而言,拼多多就是他们买得到、买得起的超级市场、购物天堂。
在没有拼多多之前,低线城市人群买到手的很多都是售价非常不合理的商品,甚至是假货、劣质货。拼多多做到了把更优惠低价的产品推送到目标用户手中,这个优惠的力度不是仅从平台竞争角度出发的,而是对目标用户做了深度消费数据分析后做出的选择。
拼多多已经不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个C2M系统,过去是厂商生产什么,渠道卖什么,顾客就消费什么。而拼多多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获取,它在做厂商想做但是往往做不好的事情,它打捞、挖掘、提炼这些数据,形成可具体指导生产的智能数据,赋予制造商。这个时候制造才刚刚开始。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真正的C2M,就是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一个逆向的过程。
02.
为什么拼多多直播电商是直播的新红利?
第一,社交电商用户极易破圈是拼多多的天然优势
阿里与京东的用户是PC端的“原住民“,是移动端的“移民”,而拼多多的用户是移动端的“原住民“,移动端的“原住民们“的更懂社交电商。
营销界深受“定位”理论影响,无论口号、包装、设计还是定价等,都定位了人群,自发地设置了边界及天花板,大众品类在渠道思维的惯性指引下,也会成为细分品类,极易出现流量枯竭现象。社交的天然优势在于极大降低了“破圈”的成本,让每个人有机会链接不一样的世界。
在拼多多的购物场景下,一线消费者的第一个拼多多购物链接很可能是来自三线生活的长辈,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成功破圈。破圈是新增流量的入口,拼多多给足了破圈的方法、观点及理由,让流量获取打破渠道限制、打破圈层束缚。
第二,买家和卖家双向增量流入
拼多多的电商社交化为中国新培养了过亿的网购人群,2020年一季度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6.28亿,单季度增长4290万,渠道下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上浮带来的都是增量。
直播电商的基础是供应链。2019年,拼多多GMV(成交金额)破万亿,背后是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支撑如此庞大的买家需求。而且2015年淘宝卖家外溢,几乎都去了拼多多,卖家资源也在源源不断的加入。
当拼多多社交电商模式逐步成熟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制造业源头加入这个平台,让平台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品类、品种。数以万计的SKU将继续成就拼多多,小到纸巾,大到家电汽车,丰富的商品满足下沉市场和上浮市场所需,进而吸引更多的买家进入,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三份赋能占据两份
从平台角度看,各家直播电商的赋能有所不同,分别是有货、有内容、有社交。这三项是直播电商的根基。但是平台的赋能不能是单项的,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电商生态。所以,每家平台都在积极补齐自己的弱项部分,比如淘宝在努力做社交,抖音和快手在恶补供应链,拼多多在积极发展达人等。
在这三项赋能中,拼多多占据了两项:有货和社交。
强大的供应链,丰富的高性价比的商品,依附于微信生态的社交电商引流模式,游戏化体验的购物场景,使得拼多多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以加速度追赶阿里系电商。商家把直播布局在拼多多,无疑提高了掌控未来的胜算。
03.
拼多多的用户是谁?
著名产品人梁宁老师曾经对各电商平台的用户进行总结归纳:京东的用户是“大明”、淘宝是“笨笨”,而微信是“小闲”。
“大明”,也就是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确,目标清晰,进入购物平台后经过系列操作能快速下单,几乎不停留,没有忠诚度的一类用户。“笨笨”用户是有大致需求,但是需求模糊不明确的一类用户。而“小闲”是没有消费需求,只为打发闲散时间的一类用户。
拼多多主要承接的是微信流量,所以拼多多引流的很多都是“小闲”类用户。
而拼多多的典型用户,可以归纳为人身上的三种特性,或者说是三种特性在不同人身上的不同配比。通俗地说,是一个用户身上有“三个人”,可以分别把这三个人叫做“笨笨”(认知非常有限)、“抠抠”(花钱小气鬼)和“新新”(对没用过的东西充满好奇心)。
更直白的说,一个人在不同的购物需求上,有时很笨,有时很抠、有时又愿意尝新,不是一直一成不变。举个例子,“国民老公”王思聪发微博吐槽京东物流慢,引发网友吐槽,因为故事的主角是一张200元的桌子。其实生活中不乏这种经典案例,首富们不总是大手大脚的花钱,斤斤计较起来也是要看称的。
巧的是,“笨笨”“抠抠”和“新新”这三种用户特性都是直播电商的经典用户,所以拼多多直播的用户基础就有了。
首先,他很闲才去看直播,通过看直播消磨时间;其次,直播间那么多产品,不是每件商品他都懂,通过看直播能增加对商品的认知;最后,他还希望主播能够跟厂家压价,这样能够买到足够便宜的商品。整个流程下来,不知不觉就下了单,买到了高性价比的商品,同时也会让人心情愉悦,进而促使他下一次还会观看直播。
04.
拼多多直播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当主播?
我把拼多多直播需要什么样品质的主播,归纳为带有以下几种特质的人:“秀秀”、“乐乐”、“闹闹”、“默默”、“售售”以及“创创”。
第一,“秀秀”们
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怀才不遇的人,不会有一个诗人在马路边修轮胎,这个世界上的自媒体已经足够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才华……
秀秀代表外倾性人格,善于社交和自我决断的一种人类特质。
敢于秀出自己,是对主播的基本要求。但是秀出自己不等于秀长处,“秀惨、秀短”也能得到广泛认同。秀,需要大胆展示真实,而不是“表演真实”。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大胆的秀出自己,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精彩,通常会赢得更多的机会。
第二,“乐乐”们
没有谁会把一个沉闷不语的人称为乐乐,被称为乐乐的人,一般都是圈子里的开心果,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可以看到,许多电商主播的前身就是娱乐主播,某种意义上讲,娱乐文化奠定了主播这个职业的基础。
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也认为直播间的粉丝有些是冲着主播这个人去的,不全是冲着东西去的。
释放生活压力也是进入直播间的理由之一,粉丝们希望通过主播为自己带来欢乐,本质上和看综艺节目是一个道理。
具备欢乐因子,具备欢乐的灵魂,是主播讨人喜欢的重要条件,欢乐的人一般也比较喜欢秀出自己,这也可以和第一个特质联系起来。
乐乐的特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卡耐基在《快乐人生》中为我们提出了培养快乐心理的秘诀。他认为"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才能带给别人快乐,这一点对主播而言尤为重要。
第三,“闹闹”们
生活中爱闹的人,有时可能不太招人喜欢,但在直播的场景下,闹闹可是个“宠儿”,因为能闹是精力充沛的体现。
很多直播平台对播出时长有特别的算法,比如在淘宝平台,每场直播就不会低于4个小时,李佳琦更是创造了长达11个小时的记录。如果主播不具备“能闹”的精力,无论如何身体是坚持不住的。
而且能闹的人,口才及肢体语言都比较丰富,直播的时候一方面不会让粉丝感觉单调乏味,另一方面也不会疲倦,还能调动粉丝的积极性和提升他们的参与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偏闹的直播间相比温文尔雅的直播间,无论是评论数量还是刷礼物的数量,明显都要高出许多。不看数据就能明显感觉到主播的人气,这对粉丝的停留也能起到正向作用。
当然,闹不是毫无章法的手舞足蹈,更不是无理取闹式的瞎起哄,而是带节奏、带气氛和引高潮,增加直播间轻松快乐的氛围。
第四,“默默”们
幽默搞笑,绝对可以算一个独立门户的派别。
无论是令粉丝会心一笑还是捧腹大笑,都能引起关注,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直播间都不会缺乏粉丝打Call。初代网红罗永浩开产品发布会,就被粉丝戏称为讲相声的,如今正式加入网红带货阵营,延续幽默的风格,事实证明效果依旧很好。
默默们,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强化主播IP印象。幽默就像个人名片,在社交生活会占到很多优势,直播间也不例外。幽默能化解粉丝对主播、对产品的陌生感,能快速建立信任,弱化了许多购买障碍。
第五,“售售”们
我们都知道,李佳琦做过欧莱雅的柜姐,正是这段经历,奠定了他成为口红一哥的基础。同样的,薇娅之所以成为服装类主播,这和她在服装档口沉淀已久、深谙服装行业的销售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两位主播虽处不同行业,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一线销售经历。
2020年的疫情,很多朋友的实体店生意停摆,在我的建议、策划下,发动了一批店长、店员利用直播工具,在线上开展业务。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具备销售经验的人员,表现出了很强的带货能力。比如,处于四线某地级城市的一家内衣连锁店,鼓励具有多年销售经验的一线销售员工直播,通过微信社群+看点直播的路径,发动店员、顾客从微信引流到直播间,挽回了将近70%的线下门店生意。
售售的潜质表现在对产品的熟悉、对卖货的专业度上,即使在虚拟的直播场景下,也能惯性的发挥出优势。对于售售而言变现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本职工作。所以直播带货,售售特质比其他特质,距离变现更近、更直接。
第六,“创创”们
创业初期,产品就是品牌的全部,而最懂产品的就是创始人本身。而且创始人一般都有部分存量粉丝,选择直播带货可以说是最短路径、最低成本的营销模式。
对于成熟的企业而言,企业大佬在直播间直播只是他们传播或营销的一种形式,直播不会替代他们原有的营销策略。而对于新生品牌而言,直播往往是营销的全部。直播承揽了新生品牌的IP打造、品牌包装、销售渠道、粉丝增长等多项重要职能,这对主播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能力要求,因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创创完成。
创创最大的特质,就是身份,请谁代言都不如自己为自己代言。展示自己的工匠精神,是对产品最好的解读,也最能打动人心,更易引起粉丝共鸣。同时创业故事是最好的直播内容,一时语塞无话可说时,讲自己的创业故事就足够吸引人。
身份是稀缺资源,与其他“代言人主播”不同,创创扮演了“原产地角色”,更加真实和值得信赖。在“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9”大会上,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提出“纳米网红”新概念:不靠人设只需真实。谁能代表真实?自然是创创,他们既是意见领袖,又是研发者;既能承诺品质,又有打折权限。
05.
拼多多是什么算法机制?
第一,根据关注行为推荐
细心的用户不难发现,当你购买一件商品以后,再次打开拼多多,平台会将相似产品的再次推荐给你,拼多多服务号也会定期推送相关优惠活动。
这是因为,每次购物都会为平台提供数据,再次推荐主要也是根据用户本人过往的行为推荐。简单来说,就是你仔细浏览过什么,收藏过什么,买了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
无论在拼多多的APP还是微信小程序首页,最下方的菜单栏,已经没有了“推荐”功能,因为推荐页已经融合在首页中的热门栏了。在热门栏,下滑越过金刚区、通栏区,看到的商品就是平台依据你的购物标签所做的推荐。换句话说,每个人的拼多多首页都是不一样的,千人千面。
第二,根据好友推荐
你微信好友看了什么,收藏了什么,买过什么,优先给你推荐什么。
因为拼多多主要基于微信积累数据,而微信是拼多多的股东,腾讯为拼多多开通了白名单,微信的用户好友数据都是直接提供给拼多多的,拼多多也充分利用了微信的10亿用户。所以我们可能经常会看见“好友买过的店”这个标签,多多果园里面也都有你微信好友的头像展示。
第三,对于商家,按大数据算法推荐
基于对用户消费习惯和兴趣喜好的追踪,不同地区用户消费偏好各有不同,拼多多会对其平台上的商家提出很多选款和营销定位上的建议。
例如,拼多多会根据销售大数据帮助品牌分析市场空缺,并将相应商品模型提供给厂家,在商家少部分生产后,给予基础流量进行测试。在测试结果的指导下,拼多多还会基于更详细的真实销售数据,二次分析客户评价、点击转化、退款率等数据,从而给商家更精细化的改进方案,对于优秀商品给予更大力度的流量倾斜,最终帮助商家造就百万单量级的爆款商品。
这样,供应商与拼多多的关系就不仅是供需关系,而是共存关系。拼多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厂商的服务商,不停的为上游制造端提供数据支持,共同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消费升级。
06.
拼多多+直播做到了将人、货、场升级?
直播,就是“人找人”,用户找到主播。这个商业场景,是消费方式转变后的结果。
对年轻一代而言,边看边买边分享是他们偏爱的一种购物方式,也是他们购物的主流方式。直播之所以成为购物的入口,并迅速被广泛接受,是因为直播比图文、短视频甚至比好友推荐,更能满足猎奇心理。
直播是一场电商系统升级,将兴趣、娱乐与购物等几种人生乐趣融为一体,并由此带来了新的人货场理论。
第一,对人的升级
(1)升级购买行为
打开拼多多小程序商城,出现更多的是“限时秒杀”、“幸运大抽奖”、“天天领现金”等活动形式,这其实就是一个游戏逻辑。拼多多团队之前就是做游戏的,用参与游戏的方式把购物变成娱乐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闲”们没有任何购物需求,看到这些诱导,在本能的驱使下还是会去碰碰运气的。抢占用户的时间,是商业考虑的重点,当购物以游戏的方式存在,用户时间自然被平台拉长,这就是商品游戏化或购物游戏化的魅力。
拼多多一直用游戏的方式,将购物捆绑在其中,但游戏的娱乐属性还不够强烈,而直播的方式强化了购物的娱乐属性,因此拼多多+直播带来的购物体验就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了。
同时,直播又承担了教育和示范的功能,那些无法用图文表达清楚的商品,经过主播的专业讲解,用户能更加短平快地了解商品价值。
(2)升级销售行为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日常生活中,存在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并不会购物。因为人在非专业认知的领域,对于商品的信息量掌握的非常少,需要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更多信息后,才会促使购买行为的完成。
直播起到了主动送达、免费请教的作用,节约了用户的时间,这比其他的销售工具更具主动性。
(3)升级受众定义
网红、达人、主播、自媒体最大的价值就是拥有粉丝的数量及精准度。但在直播这个商业场景中,我将粉丝定义为观众。
互联网将“关注”这个行为变得极其简单又零成本,关注后成为粉丝并不能体现彼此之间的黏性,粉丝只是一种浅层关系产物。
而观众则不一样,按照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方式的日记卡法计算,观众必须在某一频道观看满8分钟才能算作有效,这就对观众的定义给出了一个时间要求。8分钟对于短视频来说可能包含三条视频以上,而直播是长视频,在8分钟内可以讲透1∽3款商品,能够完整观看3条商品讲解的粉丝才可称为观众。
对拼多多而言,直播是以信息流方式存在的,粉丝可能是在不停的滑走中观看直播,对具体店铺跟商品而言,意义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具有时间黏性的粉丝才称为观众。
第二,对货的升级
(1)升级了商品的流通形式
在拼多多直播场景下,商品流通方式发生了变化。商品流通,不再仅仅依赖拼多多的渠道功能,而可能是工厂主动发起、直面用户,缩短了商品流通路径,再配合优秀的主播,多方位强化了产品零售的竞争力。
(2)升级了商品的研发形式
直播,相比于传统的销售行为,极大的提升了信息反馈速度,企业可以快速调整产品生产计划、研发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甚至避免库存积压。
这个过程,其实是由用户决定信息的价值,省去了供应链的时间成本、传播成本、教育成本,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过程。这种去中心化下的社交分享模式,我称之为内容C2B模式,由自由分发带来的订单数据指导供应链按需备货及生产。
不难发现,在拼多多平台,销售非常火爆的往往是那些品牌无知名度、无代言人、无广告的 “三无”商品。在传统商业模式中这些商品是很难出位的,这些品牌靠的就是好产品就是好内容的理念,借助社交电商去中心化的零成本传播方式进行扩散的。
(3)升级了商品的传播形式
直播承担了商品的广告教育工作。
在图文时代,很难立体展现商品的优点,而且每个受众对图文的理解深度与角度是不一样的,这种静态传播最大的问题是产生误解的机会增多,不利于促成用户下单。
而在直播场景下,主播可以立体无死角的介绍商品特点,实现了动态的讲解传播,即使非知名品牌,也能通过这种形式现场打动用户。
(4)升级了商品的发布形式
科技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具有技术创新的商品,但是受限于企业实力无法举办大型的发布会,而直播为这些具有技术创新特色的商品提供了免费的发布机会。
直播线上发布会,针对该商品新技术特点,通过对乔布斯式的模仿,达到突出商品优势,体现商品新技术价值,塑造IP形象,提升现场带货能力等综合效应,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第三,对卖场的升级
(1)扩大了商业半径
拼多多通过微信社交关系链,将商品信息传播出去,在不断破圈的裂变催化下,实现团购的目的。
社交推荐是一对一的人找人方式,而直播是一对多的人找人方式,在两者之间,直播获取的受众产生了量级的变化,实现了传播对象上不封顶的效果。
可以将直播理解成电视媒体的线上化。以前商家或导购只能同时针对数量有限的人群叫卖推销,但是现在直播面向的是全国人民,商业半径扩大了万倍。
(2)强化社交基因
邀请好友看直播比邀请好友购物多了一个娱乐属性,更能引起好友的兴趣。好友进入直播间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产生购买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多。同时好友看到的是产品矩阵,而不是单一的一件商品,连带销售也就成为可能。
(3)卖场IP化改造
打开拼多多看到的都是静态的商品,缺乏温度,但购物是多维度心理驱使的结果。
拼多多的加分项在于商品的低价与游戏化的购物方式,但具体某个商品或者某个店铺的印象分还远远不够。随着直播热潮的兴起,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人性特点的商品,商品+人才是完整的认知公式。
直播就是可以将店铺、商品IP化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直播,卖场不再是一个只有货源的ID,而是一个人性化的秀场,具有温度、热度和信任度。
07.
拼多多私域直播生态是什么样?
不能忽视的店播模式
提起直播,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而事实是腰部主播贡献了绝大多数的GMV。同时,直播带货阵营里,有一股不能被轻易忽视而又强大的势力,那就是商家直播。尤其是在淘宝直播,70% 的直播间是商家直播,30% 才是达人直播。而在今年 6·18 期间,淘宝 15 个成交过亿的直播间中,商家直播间有9个,占了一大半。新开播的商家中,中小商家更是占到了60%以上,接下来可以预判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会开通直播。
这里提到的商家直播就是行业内统称的店播模式,店铺私域流量是店播重要的非付费流量来源,这类直播也被称为私域直播,就是把在站外把由个人及店铺经营的流量导入其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的模式。
直播间流量私域化
2020年上半年,在“快捷键”疫情的催化下,直播电商创造了诸多销售“神话”,各路资本、品牌、MCN、主播“一窝蜂”涌入公域直播赛道,过度的竞争透支了公域直播平台的红利。
可以说,直播行业洗牌期来临,公域平台的流量基本已经被具备供应链组合能力的头部主播所垄断,中小主播的流量增长越来越困难。
直播间流量私域化已经形成趋势,不需要平台流量,私域流量即可成就直播舞台。而且私域流量的精准度更为牢靠,在中国社会里,熟人型社交关系占据主要地位,这种“熟人引流”精准过滤流量的方式,大幅提升了转化率。
多元化引流是关键
在拼多多平台很多主播主要是借助平台的流量,这是非常单一的流量模式,因为截至2020年7月,拼多多的直播发现入口依然是商品窗,首页的类目栏、金刚区、百亿补贴并没有出现直播入口,即使在推荐区,实时直播的标志并不明显,所以通过平台直播入口获取流量依然特别困难。
拼多多平台强化了商品价值,而弱化了店铺的存在,所有商品的露出及销量,除了爆品和刚需原则以外,吸引用户的就是商品本身的价值。在对商品价值塑造的过程中,除了宝贝描述以外,直播可以说是对内容的一种升华。
而直播电商销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流量的把控,如果没有大量流量补充和精准流量的囤积,很难确保直播的效果。直播是电商内容化的重要升级,是转化的关键形式,就非常有必要引导更多的私域流量进入直播间,实现快速销售的目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拼多多用户的影子,拼多多从一开始的不被很多人看好,到今天市值超1000亿美元,成长的一路跑出了加速度。
作为社交电商头把交椅的拼多多,正在迎头赶上直播这个风口,无论是作为工具使用的直播,还是作为新入口、新场景使用的直播,拼多多都必将形成自己独立的直播生态,而此刻,掘金正当时!
9月10号,我将在拼多多与OIB新锐品牌商学院主办的第一届拼创营上分享 “从直播视角解读拼多多迪士尼+Costco模式”,与大家详细探讨针对小闲用户的内容升级、针对低价爆品的售卖升级以及针对传统店铺的流量升级。另外,我的新书《拼多多直播带货》即将出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活动更多具体信息可添加商学院品牌官咨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