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怎么有那么多戏?
这是仙人JUMP的第337篇原创
1
我是一个常年在外面戴着耳机的人。
刚毕业那段时间,我每天要花一个小时坐地铁去上班,一进地铁我就会戴上耳机,全身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个时候我可以暂时忘记自己是个社畜,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就算一小时后我就要走出地铁,走进公司,踏入尘世,开始996的一天。
但至少在这一小时里,我可以听音乐,听广播剧,听各种长音频,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信息和事情上。
过去我们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戴上耳机,而现在我们只在有必要的时候才会摘下耳机。
除开信息焦虑之类的原因,戴上耳机其实更像是一种仪式感。
因为我们每天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我不能决定去不去上班,不能决定几点去上班,带薪拉屎会被起诉,老板还天天想着怎么让我只睡四小时。
但是当我戴上耳机的时候,我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我可以选择接下来要听什么。
只有在戴着耳机的时候,我才是最自由的,我的世界才真正属于我自己。
在“耳机族”快速增长背后,是越来越多关注自我世界的年轻人。
耳机并不是封闭自我的大门,而是沟通自己喜爱的世界的桥梁。
这并非不合群,也并非孤僻,而是一种生活智慧。
当你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就是身不由己的时候,选择戴上耳机嗨起来,其实是一种极致的乐观主义。
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我们的内心足够独立,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便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精神满足,所以才有勇气去选择一种自我觉得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即使这种生活方式,不一定符合主流的评价体系。
但是这些年轻人迟早会成长起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年轻人认同的东西,也迟早会成为主流。
比如击剑,说不定就是下一个主流的体育运动。
我渴望有价值的对手,锐利的剑,锐利的眼。
2
网易云上线声之剧场,瞄准的正是这些对自我世界的满足有极强需求的年轻人。
他们代表的不仅是未来更加广阔的市场,还有当下的巨大商业机会——这些人是有消费能力也有付费意愿的,只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并不吝于付费。
这些需求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苛刻。
但在长音频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苛刻的需求同时也是绝佳的机会。
谁能提供更优质的倾听体验、更能用长音频内容解决他们的精神需求,谁就能占据优势,甚至弯道超车。
涉足广播剧这样的长音频,对网易云来说是踏入了一条新赛道,但是在获得这些年轻人群体的认可上,网易云有天然的优势。
无论你为用户提供什么形式的内容,用户永远会要求更多,对新内容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要让用户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不仅要让他们用得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这个产品提供的是其他产品不具备的特殊价值。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产品具备社区氛围,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
而网易云最擅长的打法,就是用自身的社区属性殴打竞品的工具属性。
可能你比我先跑起来,但是当你还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的时候,我已经在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了。
这是一种后发先至。
天下武功,不一定唯快不破,因为跑得快的人,有可能跑错了方向。
在长音频这个领域,网易云的策略一如既往,就是往社区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发力。
声之剧场对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很多创新,这些创新的本质,就是要让用户互动起来——和内容互动,和其他用户互动。
互动,以及互动下的社区氛围,是产品获取用户时间的大杀器。
如果用户当你是一个社区,就会有事没事上来逛逛。
但如果用户只是当你是一个工具,就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打开,用完马上关闭,毫无留恋,也不会注入感情。
对于一个纯工具的产品,用户会表现得比渣男还渣男。
3
做社区这种事情,长音频赛道上的每一个产品都想做。
如果能当白月光,没人愿意当米饭粒。
但做社区并不是一个谁都能做的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纵观整个长音频市场,在网易云入局之前,竟然没有一家平台同时具备社区属性和大平台体量。
社区氛围浓的小平台,往往内容品类单一、用户群体极端小众;
而用户数量多、规模大的大平台,却大多是以工具属性为主,用户会用你,但不一定认可你,也不会想和其他用户互动。
网易云音乐入场后,骇然发现,自己竟然是这条赛道上唯一一个兼具了“全民”和“社区”属性的选手。
简直是老天爷给面子。
这就是网易云音乐的“天时”。
另一方面,声之剧场的广播剧是有弹幕功能的,这是用户对长音频内容进行互动的最直接的功能。
用户在听广播剧的时候,如果想对广播剧里的某些内容和桥段进行吐槽或者情绪抒发,就可以实时发送弹幕进行互动。
其实加一个弹幕功能并不难,但是声之剧场给广播剧加的弹幕功能,就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网易云在用户互动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弹幕的本质是用户互动,这和社区氛围其实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用户互动可以促进社区化,但你要先有社区氛围,用户才会愿意互动。
不然用户根本就懒得打字。
大家都是很忙的,给彼此一点空间好吗?
声之剧场诞生在网易云,这就是声之剧场的“地利”。
关键是,网易云音乐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
它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社区,并且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社区。
他们是最容易沉浸在内容中的群体,而且久而久之,这些内容就成为了她/他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昨天微博上有个女孩投稿,说在上班的时候摸鱼,听了五分钟声之剧场的广播剧。
结果她那个又高又帅的霸道老板站在背后围观了全程,还抢过她的耳机去听……
这种小电影一样的剧情,是真正的幻想照进现实。
网易云还在全网寻找这个声之剧场的小粉丝,要安慰一下她受伤的心灵。
在网易云上,那些角色,那些故事,可以进入用户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朋友或者精神寄托。
当网易云音乐去做长音频内容的时候,这些已经习惯了对内容注入感情的用户群体,就是声之剧场最好的“人和”。
4
而且在给声之剧场构筑社区氛围的同时,网易云在内容上同样做得很好。
网易云很少和竞品比砸钱,当然也没有那么多钱拿来砸。
他们更擅长的是精耕细作,也就是把有限的内容和产品做得尽可能精致、好用。
从结果上来说,这让网易云拥有了强大的产品力,甚至是重新定义产品的创新能力。
有个很有趣的问题,长音频到底是什么?
或者说,那些愿意消费长音频内容的用户,他们需要的长音频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就是一个个简单的录音,顶多再加上一些后期音效吗?
可能曾经是这样。
但网易云的声之剧场,证明了长音频内容还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音画同频,网易云在声之剧场中,为广播剧配置了精美的画面,而且是全屏展现。
譬如播放盗墓主题广播剧的时候,用户可能很难想象具体画面,而网易云会直接为用户展现一个墓室画面。
当用户在听的同时,画面会随着广播剧的内容而变化,但是又不会像视频一样占据过多注意力。
你可以始终聚焦在“听”这件事上,画面只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沉浸。
这种体验,目前只有网易云音乐才能满足。
其他平台不是不可以做,但是成本很高,而且需要时间。
如果这种音画同频的长音频只有在网易云能大量获取,网易云音乐对用户来说就是同类产品里独特的那一个。
这种独特性,就是最好的产品辨识标志。
更是一种错位竞争、弯道超车的策略。
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用户是愿意认可的。
微博上有人对声之剧场做了一个分析,定义为“资本的狠辣”,狠不狠辣不好说,但网易云入局广播剧市场,对行业内的游兵散勇,的确是形成了降维打击。
5
其实,最早的长音频内容是电台文学,在当前那些林林总总的广播剧平台诞生之前,就有很多人习惯了守在电台前准时听主播讲故事了。
刚开始的时候听电台可能是为了便利,比如开车、做家务的时候不方便看画面,但是到了后来,“声音”带来的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价值,这个时候你会专门为了听那个声音去打开电台。
后来网络广播剧兴起,逐渐在年轻人中形成圈层文化,听长音频早就已经不再是为了省事才退而求其次的举动。
他们会专门去找广播剧来听,这个时候他们不一定会去做其他事情,可能就是专心于这个广播剧。
像这种“为了这一口醋专门包了一顿饺子”的事情多了以后,当前市场上的长音频内容其实是有些单调的。
因为它们真的就只是这一口醋。
但用户需要的其实是更多。
而网易云音乐做的创新,就是为用户提供这样一种更丰富的长音频内容——它们对用户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内容消费,更是在无法掌控的现实世界之外,一种能够笃定的精神寄托,是灵魂安全感的来源。
为什么是广播剧,而且是声之剧场的广播剧,承载了这样的功用?
因为它和快节奏一闪而过的短视频不同,它的情绪疗愈更长尾。
也和一切都被具象化了的影视剧不同,可以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当年《恋与制作人》为什么可以火,为什么文字恋爱游戏看起来那么简陋,但是却有自己的文化圈层,有那么多死忠粉。
因为这些东西满足了你幻想的同时,又留给了你幻想的空间。
刚好踩中用户的死穴是很难的,用户很难伺候。再鬼才的策划,也不能保证让一个用户感受到完美。
但是给用户一个锚点,让他们想象出完美,这是有可能的。
广播剧以故事和声音为锚点,网易云的声之剧场又加上了音画同频,以一部分画面为锚点。
锚点越多,想象就越轻松,沉浸度也就越高。
这是网易云音乐的商业预判,也是广播剧这种产品的自进化。
用户需要,就有市场。
有市场,就一定会倒推出产品。
而这种先有用户需求,再对应推出的产品,一定是最贴合用户内心的。
可以说是用户心灵的乳胶床垫。
当不同题材的广播剧播放,热爱这个圈层文化的普通人就在自己的角落安静倾听。
他们彼此可能并不相识也永不相遇。
但是当弹幕闪过,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人就被连结在了一起。
这种“连结”,就是社区的本质。
在网易云上,人人都是云中客。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