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没想到金主真的想扶贫。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0-09-15

经过两天的发酵,昨天,粉笔网CEO张小龙深夜吐槽某芒果卫视扶贫节目的视频终于出圈了,经过大量官方新闻平台关注事件后,话题在微博\知乎引发了热议。


从新闻内容来看,与官媒客观描述却“不表态、不占队”相反,网友的吐槽情绪激昂,目前评价也几乎是一面倒。芒果台通过“乘风破浪的姐姐”积累起来的口碑瞬间倒塌,摊上大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

互联网教育平台粉笔网花1000万冠名了湖南卫视热播扶贫栏目《青春在大地》。不过,在节目拍摄中,总裁张小龙却发现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与自己预期严重不符,距离展现基层扶贫真实情况的初衷相去甚远。

于是,酒醉后的张小龙在9月11日发布了一支怒骂芒果台“假扶贫真吸金,通过剪辑催泪” 的视频,王思聪也不嫌事大点赞添油加火,一贯的娱乐圈纪检委风范。


视频中,张小龙称愤怒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后,讲了近2个小时的内容,但节目只给了他10秒钟的出镜。另外则是,张小龙提及一位参与节目的明星沈梦辰拒绝合影,并对合影的村民说“滚”。

张小龙不时蹦出脏话,称这档节目“完全就是靠剪辑出来的,都是假的”、“仅仅是为了上宣”等,“沈梦辰是个XX”,创始人的直爽和真性情即吸粉也扩大了争议点。

为此,沈梦辰不得不在9月13日做出了回应,说“放心我不是这种人,会真相大白的”。由于牵扯到千万推广费、流量明星沈梦辰,张小龙在当日早间短暂地停留在微博热搜榜单的第11名。

事情闹这么大,可能芒果台也没想到:本来以为金主只是做营销,原来人家是真想扶贫。


紧接着,张小龙的个人微博号被封锁,表示粉笔已经被绑架,还晒出了一张手部受伤的图片。事件的经历曲折,过程扑朔迷离,但结果不出意料。



今天,张小龙在微博小号中发布了道歉声明。就像此前张小龙吐槽北京政策一样,事件最终以张小龙服软收尾。


不论这是一次资本的胜利还是营销的成功,看样子事件已经落下帷幕,但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启示:创始人走向前台为品牌站台,又该如何面对自身性格的弱点?

芒果的强大公关 VS 粉笔网长期公益营销

面对突发事件,芒果台的公关团队展示出强大的实力,在两个小时的传播过程当中,大家的注意力就从对节目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明星耍大牌的关注。只是,这种舆论的风向的变动并没有持续多久...


无论是知乎还是微博都有网友不断提醒:事件的本身是关乎于公益本身而不是背锅的明星。理智的网友也证明了明星影响力的颓败,他们已经不能在社会公共议题当中起到影响作用,有的只是流量和关注。

发现转移话题的策略无效后,芒果台加大了处理力度微博封号、控制产品施压却回避了被扩散的消费者情绪,使得芒果台在口碑中败下阵来,甚至网友还扒出了芒果台往年在《变形记》中虚假策划的经历。

与此相对应的是,粉笔网作为一家教育机构长久以来从事公益营销的故事在网友的口碑成为美谈,而且,张小龙本人作为一名热心公益的教师,一个最被广泛传播的案例出现在张小龙个人身上:曾经花掉一个半月的工资做公益。

长期公益营销带来的品牌护城河效益在面临公关危机的时刻才会产生效果。而品牌美誉的最终落脚也往往与创始人人格品牌绑定。在这场“危机公关”事件中,张小龙代表的粉笔网品牌获得了胜利。

但这是否又意味着,强力公关抵不过滴水穿石的长期公益?品牌影响力盖不住人格魅力?毕竟前有乔布斯,后有雷军、老罗等无数的案例作为例证。

当然不是,张小龙做为品牌人格形象带来天花板仍然有限。

创始人如何面对自身的性格弱点

在这次活动当中,张小龙最大的人格特点是#直爽##真性情#,体现在他敢说实话、敢骂权威,“嘴巴真臭,但人没问题”网友也如此评价。但这种人格特质放在企业家身上必然会因此增加企业的不确定性。

品牌是创始人影子的衍生,边界与创始人人格精神的强大与否息息相关,而风险也往往伴随着品牌创始人性格的弱点。

真正的百年企业,尤其是奢侈品大部分都延续了创始人精神层面的人格符号。

比如说,香奈儿、迪奥、爱马仕这些知名品牌向外传递的信息都是品牌的精神共鸣,而非是品牌的价值认可,对高端用户“精神价值=物质价值”,所以奢侈品产品溢价很高。

这些品牌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高,因为消费者不会因为偶尔产品品质出现问题而责难品牌,否定这家品牌便是否定一种价值观以及其绑定的所有人类行为。

另外一部分百年企业,比如说肯德基、星巴克你知道他是一家有名字、被传承下来的企业。但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创始人的个性以及精神,因为通过集团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配合丰富的营销活动,他们已经弱化了品牌人格形象。

虽然由此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但品牌带来的产品溢价、抗风险能力也极大的被拉低,比如上次汉堡王过期汉堡事件便导致了其整个品牌口碑的风险。

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靠创始人精神能产生共鸣的是高级产品、靠产品品质能产生共鸣的是消费级别产品,而靠个性博出位的,应该只有同是教育行业出生的 “老罗”了。

老罗的个性可以让他轻易带火一款产品,却又很难让他在长久以来的品牌博弈当中赢得优势,从手机到电子烟再到直播,最后不得不走流量明星路线,通过代言游戏还账。老罗的品牌人格变现路径越来越短。

张小龙和老罗都是饱受争议的人格体,可以抵御外界的各种评价,但品牌是脆弱的。在锤子手机的案例中,他仍然可以获得小部分人的支持,但面对同行业的竞争,情怀或者说个性,永远比不过理智的“货比三家”。

在中国从事教育的企业家似乎都喜欢把个性放在品牌之前,这或许是由于应试教育长久以来对教师个性的压抑,让他们在K12市场风口下终于找到释放的机会。

只是,教育家做企业家真的合适吗?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