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初看《爱乐之城》起,就一直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完善此文。不过还是将“首发权”给予我好基友桃姐的公众号,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特别感谢我另一位好基友冻鸦整理的爵士乐部分,及t-_-f对老片部分的补充。这篇文章你们最好看过片再看,嗯。
来源:老片痴影症(微信号:movieobsessions)
首发于:桃桃淘电影(微信号:ttfilm)
作者:大奇特
原标题:知道《爱乐之城》这89个梗,你就能了解大半个歌舞片史
点击查看:深扒《爱乐之城》89 个梗,看完你才完全看懂这部电影(上)
46
《爱乐之城》
《迷魂记》
塞巴家的夜戏几乎都是全绿色的室内戏,包括两人的第一次情感转折戏,是通过霓虹灯透过窗帘来营造效果。这显然是从希区柯克的《迷魂记》(Vertigo,1958)那里学来的,《迷魂记》中的酒店外拥有巨大的绿色霓虹灯,透过细孔窗帘映射在朱迪的房间中,使整个房间弥漫绿光。最经典的一场戏,当更衣后的朱迪走出浴室,视觉上感觉她变成了玛德琳,沐浴在朦胧的绿光下,如梦幻柔软的回忆,而史考特也在此时退出他的浪漫幻想进入现实。在《爱乐之城》中,绿色霓虹灯也突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托朋友专门向导演进行了求证,导演的解答是:对,对,绿色的霓虹灯光从背景打过来。那其实是一个临时的主意,Lina,我们的摄影师想要这样一个致敬的镜头。这也说明就算在那样一个情感上非常现实的场景,你也想要一点点魔术,一点点老派好莱坞,整部电影的各个方面,都是这个来一点,那个来一些,保持一个混搭的状态。)
47~54
《爱乐之城》
《迷魂记》
《迷魂记》中的旋转多圈接吻镜头已经影响了不少影片,《爱乐之城》臆想部分的的开始段落也使用了该手法,只不过它的转速要比《迷魂记》快许多。
《爱乐之城》
《瑟堡的雨伞》
臆想段落中的红色舞厅是参考自《瑟堡的雨伞》中的舞厅,这里是水手流连的地方,注意左边那根柱子也得到了保留。
《爱乐之城》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通过小号转变的圆形构图,是参考自《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塞纳河畔的场景,圆形构图在这里代表桥洞。
《爱乐之城》
《红气球》
臆想部分的歌舞串联,出现了法国片《红气球》(Le Ballon Rouge,1956)中手持红气球的男孩身影。它并不是歌舞片,可能只是导演的个人喜好,不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发现一个红气球,它仿佛有生命,在它的带领下,男孩走过巴黎的大街小巷。影片充满超现实的风格,让人联想到保罗·克利以及杰昂·米罗等画家的作品。所以放在《爱乐之城》臆想段落中,同时搭配艺术布景和巴黎的背景。
这场戏还有一位水手形象,水手可是歌舞片的常见角色,无论是弗雷德·阿斯泰尔(《海上恋舞》(Follow the Fleet,1936))、金·凯利(《起锚》(Anchors Aweigh,1945)、《锦城春色》(On the Town,1949))还是雅克·德米(《柳媚花娇》)歌舞片或多或少都有水手的形象。
《爱乐之城》
《甜姐儿》
《甜姐儿》(Funny Face,1957)中奥黛丽·赫本在凯旋门前的七彩气球也有出现。在形式方面颇有风格,服装以及摄影上鲜艳的色彩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爱乐之城》
《雨中曲》
后台入口这个洁白空旷的大舞台,是《雨中曲》中两个元素的结合。
《爱乐之城》
这场戏的舞台是典型的米高梅歌舞片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该场景在男女主角之前参观华纳片厂6号棚时已有出现(包括路灯、地球仪),所以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梦又是来源于现实。
《爱乐之城》
55~57
《爱乐之城》
《1933淘金女郎》
剪影效果重现了面试一段,这是舞蹈指导巴斯比.伯克利(Busby Berkeley)在《1933淘金女郎》(Gold Diggers of 1933,1933)中的独特烙印。之前曾介绍过巴斯比(可跳转至:请您欣赏:肉山人海万花筒),他除了具有用摄影机运镜把团体表演转化成部队操练的本事外,最厉害的就是能将极具创意的摄影技巧融入舞蹈形式中。而男女主角的剪影最后相拥的镜头出自《广告员》(The Hucksters,1947)中盖博和寇尔的剧照(正片中并无)。
另外,前两年有新闻说,高司令要拍巴斯比.伯克利的传记片,也算个有趣的巧合了。
《广告员》剧照
《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
实际上,达米安·沙泽勒在导演处女作《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中就有用过侧面剪影的拍法。
58~59
《爱乐之城》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的芭蕾舞蹈部分,剪辑转场用的都是舞蹈姿势(最出名的可能是复刻罗特列克的画作《Chocolat Dancing in the Irish American Bar》那段),而《爱乐之城》里则用到了很多次乐器(钢琴海报,演奏中的小号等)来做剪辑转场。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整个歌舞串场更是从《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结尾长达17分钟金·凯利的臆想中得来的,随着印象派布景的变换,加上不同的舞法与形式,令人目不暇接。两部片同样营造出巴黎的气氛。只不过《爱乐之城》的臆想片段里埋有很多老好莱坞歌舞片的影子。幻想其实也是歌舞片经常使用的手段。
文森特·明奈利是用歌舞场景展现角色幻想和情绪的高手,《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前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是《风流海盗》(The Pirate,1948)里对朱迪·嘉兰演的女主被传奇海盗的故事吸引,从而春心萌动的部分(其实就是艺术的表达女主角的性幻想)。此外,巴斯比·伯克利在《1935年淘金女郎》(Gold Diggers of 1935,1935)》中的"Lullaby of Broadway"部分也是典型的用歌舞段落表现梦境,而且还是个非常残酷的梦境结局。
其他场景性内容:
60~73
《爱乐之城》
《柳媚花娇》
米娅所在的咖啡馆基本也是脱胎于《柳媚花娇》中的那家小馆。
《爱乐之城》
咖啡馆里的三张黑白照片分别是:好莱坞女星拉娜·特纳、电影《好莱坞巡游》(Hollywood on Parade,1932)剧照:平·克劳斯贝和玛丽·碧克馥、好莱坞女星丽塔·海华丝。
《爱乐之城》
《人人都说我爱你》
用墙上的海报来做迷影,在很多影片中都出现过。《人人都说我爱你》中德鲁·巴里摩尔的房间中也出现过很多歌舞剧的海报。米娅房间的墙上还贴有《金发女吸血鬼》(The Blonde Vampire,1922)、《勇气》(The Dove,1927)、《野百合》(Lilies of the Field,1930)、《黑猫》(The Black Cat,1934)的和《百老汇的淘金者》(Gold Diggers of Broadway,1929)海报,客厅还有《绣巾蒙面盗》(The Killers,1946)的海报,奇怪的是这些影片都不是歌舞主题。
《爱乐之城》
亚里托影院门口张贴的海报则有《无因的反叛》、《无线电巡逻》(Radio Patrol,1937)和《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32)。
以及词汇方面的:
74
影片中使用的语言和词汇也很旧式,比如塞巴和劳拉的对话中,他用到了“Shanghaied”这个词,这是个老词,有“拐骗”之意。曾出现在多部好莱坞老电影中,1909年美国拍了部电影《Shanghaied》,后来用“shanghai”命名的影片不下十部,内容多是有关绑架和诱拐的。卓别林1915年也拍过一部《Shanghaied》的海上诱拐喜剧。包括后来的《上海特快》、《上海小姐》、《上海惊奇》(惊爆天狼星)的片名都有贬义。希区柯克在《奇怪的富翁》结尾,也是让主角上了中国人的船,同样有这层意思。
75
《爱乐之城》
《纽约,纽约》
片尾结束时,"The End”下方用了"Made in Hollywood U.S.A"字样,这也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老电影片尾。老马的《纽约,纽约》里的戏中戏“happy endings”里面也有这个细节。
片中的爵士乐梗:
76~72
塞巴家中出现大量关于爵士乐的梗,首先是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和比尔·伊文斯(Bill Evans),这两张照片都是两人非常标志性的照片。前者是人类历史上最牛X且著名的萨克斯风手,后者是人类历史上最牛X且著名的爵士钢琴手。
《爱乐之城》
霍奇·卡迈克尔
塞巴不让劳拉坐的小板凳,是著名爵士男歌手、作曲家霍奇·卡迈克尔(Hoagy Carmichael)坐过的板凳。而塞巴说的“The Baked Potato”把它扔了,“The Baked Potato”是洛杉矶富人区Studio City的一家爵士乐餐厅俱乐部。
塞巴后来成立俱乐部后,约翰·柯川和比尔·伊文斯的照片以及霍奇·卡迈克尔坐过的板凳再次出现。
劳拉说给塞巴带了一块小地毯,塞巴不要,劳拉说“如果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在上面尿过尿你是不是就要了”。迈尔斯·戴维斯是最伟大的爵士乐大师,小号手。无数伟大爵士乐大师的导师,Cool Jazz创始人,最早开始Bop Jazz演奏的人之一。前面出现的两张照片里的约翰·柯川比尔·伊文斯,在50年代末都曾经是迈尔斯·戴维斯的五重奏乐队中的乐手,录制过包括《Kind of Blue》在内的多张爵士乐经典唱片。
劳拉走后,塞巴开始随着唱片练琴,曲子是爵士钢琴演奏家西洛纽斯·蒙克(Thelonious Monk)的曲目《Japanese Folk Song》。
73~83
在塞巴工作的餐厅里,“魔鬼老师”J.K.西蒙斯不让他演奏自由爵士(Free Jazz),但其实塞巴只不过是一些即兴演奏,而不是真正的自由爵士。可能是,如果使用真正的自由爵士的话,不光是餐厅里的客人,恐怕连银幕前的观众们都会受不了的。
当米娅说她恨爵士乐后,塞巴带她去了一家爵士乐俱乐部,台上的乐队是典型的爵士五重奏组合,即:小号手、萨克斯風手、贝司手、钢琴手和鼓手。在这个部分,最突出的是介绍爵士乐和调侃肯尼·基(Kenny G)。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1、关于爵士乐的起源,塞巴讲的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其实爵士乐的起源非常复杂,是一黑人音乐为根源的多民族多类型音乐经过很多年多融合后形成多音乐类型。
2、重点来啦!调侃肯尼·基。在塞巴兴致勃勃地发表了一大通关于爵士乐的blah blah之后,米娅很认真地提到肯尼·基和“电梯音乐”!这几乎是现实生活中爵士乐迷和爵士乐手都无法容忍的,就是,把肯尼·基和他的“电梯音乐”当成爵士乐。
肯尼是人类历史上最畅销以及最被鄙视(被爵士乐界)的萨克斯風选手。至今并且仍然继续被卖出的唱片已经超过75,000,000张,这个数量“甚至比所有爵士乐手的唱片销量总和还要多。虽然肯尼先生从未说过自己演奏的是爵士乐,但无奈很(suo)多(you)他的粉丝都认为自己听的是爵士乐。而肯尼另一个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其乐曲经常被用在电梯内和商场关门时,所以他的音乐也被调侃成“电梯音乐”。
顺便说一句,想到米娅当时那张认真的脸,我就想笑。
3、在米娅很认真地提到肯尼·基之后,塞巴说到了萨克斯风演奏家,以高音萨克斯风为主奏乐器的先驱者西德尼.波切特(Sidney Bechet)。台词是这样的“Sidney Bechet shot somebody because 他弹错了一个音…”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似乎很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使用一些爵士乐手们并不存在的趣(hu)闻(bian)轶(luan)事(zao)。就像在《爆裂鼓手》中说爵士打击乐传奇人物乔.琼斯(Papa Jo Jones)向爵士乐历史上最才华横溢的萨克斯风手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扔钹片一样,都没有真的发生过。
不过,在米娅给塞巴未来的俱乐部设计logo时,塞巴又一次提到了查理·帕克,并且说他的绰号是“Bird”,这个倒是对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过他的传记片《火鸟重生》(Bird,1988))
84
塞巴上台介绍乐手,这个桥段设计的很有深意,每一个乐手的名字都对应了一个现实中的伟大爵士乐音乐家:
萨克斯风手:Cal Bennett → Tony Bennett
Tony Bennett:这个不用说了吧,现今唯一存活的爵士乐大师,爵士男歌手,一堆大名曲,就算你没停过这个人,但我不信你没听过他的歌。
小号手:Javier Gonzalez → Ruben Gonzalez
Ruben Gonzalez:著名拉丁爵士乐手,古巴三大钢琴手之一。
贝司手:Nedra Wheeler → Kenny Wheeler
Kenny Wheeler:著名小号演奏家以及柔号(Flugehorn)演奏家。
鼓手:Clifton“Fou Fou”Eddie → Eddie Higgins
Eddie Higgins:爵士钢琴演奏家。
钢琴手:Khirye Tyler → 这个完全想不到对应人物,但我觉得既然前四个乐手都有对应人物,那这个应该也有。要么就是这个乐手是钢琴手,而塞巴自己就是钢琴手,所以故意没有设计成有现实对应人物。当然这个就纯属个人YY了。
导演前作的影子:
当然,片中还埋有导演前作的影子,包括《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爆裂鼓手》及编剧作品《夺命钢琴》,在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作者风格了。希望将来能看到沙泽勒不拍音乐题材的电影会是什么样。
85
《爱乐之城》
《爆裂鼓手》
《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
达米安·沙泽勒的三部电影都有对于架子鼓的迷恋。
86~87
塞巴和玛德琳在厨房烹饪时,出现的配乐《Summer Montage/Madeline》是《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的旋律之一,而电影院一吻中也有用到《爆裂鼓手》的配乐《No Two Words》。
88
《爱乐之城》
达米安·沙泽勒的导演处女作《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盖伊”、“玛德琳”出现在了华纳片厂的一块背景板之上(似乎是一部宝莱坞歌舞片)。
89
《爱乐之城》
《爆裂鼓手》
《夺命钢琴》
沙泽勒特别喜欢“你要是弹错一个音符,你就死定了”这个点,《爆裂鼓手》长短片版以及编剧作品《死亡钢琴》(Grand Piano,2013)都有这一概念,到《爱乐之城》变成弹奏自己曲目就要被开除,且三次这个主控者都是由J·K·西蒙斯扮演。
好了,写完。再次感谢冻鸦和t-_-f的帮助,辛苦!
点击查看:深扒《爱乐之城》89 个梗,看完你才完全看懂这部电影(上)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