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绑匪用枪,如今的绑匪都改用了拖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活得久了,总能见到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曾经小柴以为那种在荒郊野岭里搞个“黑店”,靠从那些偶尔路过的游人身上强买强卖,做些“1500元一次加油”的勾当来发横财的做法,只会在电影小说之类的文艺作品里出现。
(徐峥和黄渤主演的电影《无人区》中就有这么一家1500元加一次油的“加油站”)
直到看到这条名为“敦煌陷阱公厕”的奇葩新闻,我才又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艺术来源于生活”。
众所周知,敦煌位于我国西部的甘肃省,城市居民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旅游业。
可偏偏总有部分人喜欢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变着花样想从游客身上干点“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买卖。
这次被推上了热搜的“敦煌陷阱公厕”就是一次典型的案例,当地一伙人利用敦煌至肃北路段人烟稀少,过往司机在碰到一些生理需求只能“就地解决”的情况,精心挑选了一段地质松软的沙土路,在上面建起了公厕。
但他们建立这个公厕可不是出于好心,由于选址“巧妙”地缘故,每一位停车来此方便的司机,在解决完个人问题后想要驾驶汽车继续出发时,就会尴尬地发现——车子就在这么一小会的功夫里,大半个轮胎已经陷进沙土里,根本无法启动了。
这时,早已在公厕附近等候多时的这伙人就会跑出来,表示愿意叫拖车过来帮助司机脱困,但前提是必须支付一笔远高于市场价的高额拖车费。如果有司机不从,想要自行联系拖车司机的话,就会被他们以“公司有规定,必须要有救援证的拖车司机才能来进行救援”的名义阻挠。
很显然,这其实就是一出变现的“绑票”,只不过他们绑架的方式比较委婉,以陷进沙中的汽车为人质,用“拖车费”替代了赎金。
在该新闻被曝出后不久,当地警方就迅速行动,把相关的4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的同时也为36名受害者讨回了退款。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警方其实并不是直到如今才知道在自家辖区存在这么一家“陷阱公厕”的。
事实上,当这处敦煌的“陷阱公厕”被媒体记者发现时,当地警方已经接报过相关警情117起之多……
至于为什么以前一直没去抓人,而是让这个“陷阱公厕”一直存在到今天,这个问题小柴也是不敢去问。
其实这种靠索要高额拖车费进行勒索的操作并不算新鲜,在全国各地都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就在去年12月,湖南衡阳的高速路段就出过一起“20万天价拖车费”的类似案例,当时那伙所谓的“救援人员”把抛锚的货车司机堵在路上,开出了“签字8万,不签字20万”的天价救援费用。
最夸张的地方在于,不甘心被“救援人员”如此敲诈的司机最后自己花了半天时间捣鼓了一下汽车,最后竟然把货车给修好重新发动了。
结果见到“到嘴的鸭子飞了”的“救援人员”不甘心,竟然直接把货车围住,在他们实质上根本什么都没做的前提下还试图索要5.9万元的“辛苦费”,否则就不让人家离开。
如此无理嚣张的举动最终惹来了媒体关注,连续上了好几期央视节目,相关人员最终也被警方抓捕。
可事情到此就算结束了吗?
小柴在网上查询时发现了一个颇为魔幻的事情——那就是早在几年前,同样是在这段湖南的高速公路上,就已经发生过类似的案件。
2016年4月,在湖南高速路上一位货车司机的车辆发生了侧翻,救援队前来将车辆拖走后,向司机开出了“20公里3万6”的高价,甚至在面对司机的交涉时态度强硬地说出了“一分不能少”、“不报警是孙子”等言论。
当时这起案件也是在发酵后得到了主流媒体的报道,由当地有关部门出动对涉案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严肃处理”到底有多严肃,效果又究竟如何呢?
在短短4个月后我们就得到了答案。
还是同样的地点,还是几乎如出一辙的“经典剧情”,甚至连救援站都还是原来那家救援站——一位货车司机在这段湖南的高速路上发生了侧翻叫来了救援队,然后被开出了4万元的拖车费……
嗐,几个月没见,咱们的老朋友不但没事,甚至还涨了一波价,这个操作就问你服不服。
接受了主流媒体的曝光,受到了当地部门的“严肃处理”,结果就是把这么一个糟心事拍成了连续剧,简直可以说是荒谬讽刺之极。
可以猜到的是,在这次“4万元”救援费的事件被人民网报道之后,当地有关部门肯定又是抓了一批人、清退了一批人,严肃处理了一批人……至于效果嘛,咱们前面说过了。
2019年12月,也就是第二次曝光当地“天价拖车费”的三年之后,湖南那段高速路上的救援站不但故技重施,甚至还又把救援费涨到了20万。
也难怪这次央视的记者最后颇为无奈地起了这样一个标题“20万元拖车费又打脸!”。
当时看这个新闻时小柴还有些迷惑,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又打脸”的说法……
搞半天,原来这同样的戏码已经是上演到了三周目了。
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拖车费,却成为了全中国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甭管当地警方为此抓了多少人,各大官媒报道了多少次,当地政府在事发时处理的有多么严肃,却始终都无法根治这一毒瘤,甚至还隐隐有着愈演愈烈之势(救援费用翻着跟头的往上涨,比猪肉涨的都快),属实是怪事一桩。
在最近的这次20万天价拖车费事件被曝光后,许多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要根治此现象需要靠“斩断利益链,让高速救援透明化,建立准入的退出机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评”等举措。
不过有趣的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类似的话应该早在几年前我们讨论“3.6万救援费”、“4万救援费”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不止一遍了。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