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举报 2017-03-21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来源:品牌几何(微信号:brand-vista)
作者: MM酱
数英已取得授权,转载请遵守文章底部转载规范

一只熊造就了一座城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熊本熊:行动笨拙,内心贱萌,自带腮红


一只蛋代言了一种态度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懒蛋蛋:慵懒蛋蛋,伸伸懒腰,无所事事


一个软件萌翻了全世界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Line:呆萌表情,可爱造型,家族旅行


有没有发现,在萌文化的进击下,生活在主流社会中的我们已无处遁形!(友情提示:本文内涵大量动图,请在WiFi情况下打开!当然,土豪请随意~)


什么是萌文化?

要论“萌文化”,还是要从御宅文化说起。最初“萌”,只是这些爱好动漫和漫画作品中的大眼美少女形象的御宅族的共同隐语,有着治愈的意思,即抚慰内心深处那股孤独与寂寞。而此后,随着这些萌系小姐姐的流行,以及二次元文化的风靡。“萌”这个词就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了……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最初的“萌”源自于御宅一族喜欢的萌系小姐姐们

萌物早已不是孩子们专属拥有的东西。成人对萌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制度更为完善的城市里,萌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润滑剂。除却二次元萌商品所形成的“萌经济”外,随着社交网络及人文环境的变迁,还衍生出了“萌行为”、“萌语言”等多种表现形式与产业链,这些都统称为“萌文化”,正席卷着各个年龄层!


萌即是正义,细数那些萌文化下的强势IP

比起哆啦A梦、 Hello Kitty 这些祖师级的萌物,近几年熊本熊、懒蛋蛋、佩佩蛙以及各种二次元文化新兴强势IP的席卷,让我们有个直观的感受便是,“萌文化”开始造作了!


Line

从萌萌又有些贱贱的卡通人物形象,到线下cafe,以及层出不穷的品牌联名款,亚洲第一吸金天团Line乍看下来更像是一个煞有规模的萌系潮流品牌,让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是从一个社交平台发展而来的。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这贱贱又不失幽默的小表情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治愈感十足的线下cafe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看着就很抢钱的品牌联名款

而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它与WhatsApp、KK Talk、微信等社交工具最重要差别便是,Line有自己鲜明的形象,而其他只是图标。在“萌文化”的造作下,他成为了众多品牌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熊本熊

不过,要说到近年来最造作的萌系IP,当属熊本熊无疑了,这只看上去行动笨拙、有些不正经,自带两坨腮红的熊,在近两年迅速风靡全世界,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甚至还把默默无闻的「熊本县」变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实这只熊的长相并不出众,行为也并不具备英雄传奇属性,反而有些废柴……比如它会: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捣麻糬掉手套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从新干线列车上摔下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烧菜起火受惊吓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掀女生裙子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殴打其他地方吉祥物(少儿不宜)

相对于那些萌系IP主打的治愈系,「呆萌」和「贱萌」才是熊本熊的属性,而也正是这种富有渲染力的性格特征,更让人们形成了「熊本熊是活生生存在的」的认知。多了份亲切与熟悉,所以那就一起造作吧!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Docomo鹦鹉兄弟

熊本熊风光一时,不过在今年似乎要败给日本电信运营商DOCOMO为了推广电话卡而设计的吉祥物:鹦鹉兄弟(ポインコ兄弟)了。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只是因为在电视广告里多看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贱贱的容颜。

鸡年伊始,这两只看似小鸡的形象便在社交网络上迅速蹿红。它们的大眼睛,搭配夸张的腮红和全身黄色羽毛,外形上和熊本熊其实有那么一点相似,涵括了“萌”字的所有重点元素。再配上网络流行语,为新年斗图及时提供了新素材(毕竟外形还真的和小鸡相似,毫无违和感。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甚至有人在网上评论道,这是由10~12分钟180℃热油炸制过后的完美酥脆外壳,从小吃激素长大充满魔性的表情,小女生看见了根本就把持不住。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有没有发现,以上提到的萌物大多是一些毛茸茸或者软软的形象,行为比较笨拙,身体有些臃肿且四肢比较短小,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可爱的,甚至产生了“侵犯”的心理——上手摸或揉揉它的脸。不过随着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衍生出了画风清奇、彰显黑色幽默、悲观消极的丧文化,而这些看似诡异又绝望的“萌物”却在近些年出奇的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懒蛋蛋

来自日本的萌物懒蛋蛋,作为1分钟动画短剧的主角,最早出现在日本TBS电视台的一档早间新闻节目中,戳中不少人的萌点。

这颗肥美的生鸡蛋,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并摆出无力的表情……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佩佩蛙

看完萌物,我们来看点重口的表情——是的,就是这只悲伤的青蛙……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它从欧美社交圈一路悲伤到中国,啊……原来全世界人民都怀揣着相同的感伤呢……为了避免大家受到悲伤蛙的精神污染,来,我们不讲蛙了,换鱼了!


咸鱼

咸鱼可能比悲伤青蛙还要sad,因为……它的每一张表情!都!在!哭!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为什么会哭?大概是因为一直翻不了身吧……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为什么我们总容易被萌文化所俘获?

很显然“萌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气呢?甚至包括一些不那么年轻的人都喜欢萌物、萌元素、萌文化?


1.我们眼中的“可爱”、“喜欢”,实则是情感的爆发与宣泄

一般而言,对“可爱”和“喜欢”的判断必须要遵循一些公认的客观规律,而“萌”则完全是一种个性的表达,回看当今这些“萌文化”,不按常理出牌,不走寻常路才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不同的人可以被不同的萌物吸引,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萌”其他人完全不感兴趣的东西。这种萌文化打破了我们对传统观念的认知,重塑传统语言秩序,从而给参与者带来了某种主动性、某种表达的快感。

从熊本熊到鹦鹉兄弟,萌文化下的IP为什么都那么红?

以“丧文化”为例,其背后的洞察便是年轻人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形式,传递出的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自嘲式的信息。


2.我们看到的“萌”,实际上是对传统的进攻与挑战

或许你已经感受到,“萌”这个字眼不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流行语,而有着文化政治的意味在里面。它为现有的僵化体系提供了一种清新的选择,也赋予了人们更加强大也更加多元的力量。

例如,“萌”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性”(sexless),这里的性不是简单粗暴的性别、性关系和性行为等,而是一种构成文化的重要维度。这对于一直被主流文化所抑制的两性问题来说,无疑具有一种解放的作用——跳出性别的二元结构框架,获得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快感。这一点与如今的孩童玩具市场开始消除性别的界限的意图,如出一辙。


3.我们眼中的“萌文化”,即社会驱动力

创新总是具有双面性的,看似牲畜无害的萌文化,实则也被人诟病为是对当代人思想的荼毒——当我们把完全无害的“萌”视作一种天经地义的审美规则,“萌”的概念也就被泛化,其附加的进步意义和解放价值也会被稀释。(想象一下,在一个成熟、健康的文化中,以充斥着天真烂漫、又悲观消极与世无争、铆足了劲扮可爱以求戳中尽可能多的人的“萌点”的奇怪生物为荣。)

萌文化出胎于御宅文化,这本身就带有着一些消极与自我的意味。“萌”的本质应当是人的本真性情的流露,而不是一种对外物的苛求。亲切感和善意是我们快乐的源泉,然而文化终究要进步,人也终究要成长。把对“萌”的情结视为亚文化的调剂,或许要比将“萌”改造为普遍性的文化形式更有意义。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