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浪潮来临时,谁能共潮而生?
【深几度·产业报道系列】
撰稿|杨真心
编辑|吴俊宇
「摘要:无论是信息服务、内容消费还是社会议题,这在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任何一种经济环境下都是不可缺少的刚需。不过,内容产业正在不断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落后产能正在被淘汰,关停并转的趋势愈加明显。」
内容产业被视为是一门吃力不讨好的“生意”。然而回归信息服务、内容消费、社会讨论的本质去看这个产业就知道,它其实是一种“旱涝保收”的产业。媒体和内容在资本眼中一直是“防守型”股票,在经济大环境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内容产业甚至更值得被深挖。
信息服务的价值:服务ToB产业客户;
内容消费的价值:服务ToC内容消费者;
社会议题的讨论:服务公共利益;
无论是信息服务、内容消费还是社会议题,这在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任何一种经济环境下都是不可缺少的刚需。通过构建平台和生态的方式培育内容生产的土壤,是任何一家平台都可以抵达的路径,也是培育图文、视频优质内容生产者的确定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内容产业升级的步伐正在加速。
01逆势中的前行者在腾讯首部创作者纪录片《潮生》中,中国初代Vlogger孙东山的故事颇有趣味。2016年,孙东山便在国内的视频网站开始发布Vlog,是中国初代Vlogger中的一员。戴上标志性的黄色边框墨镜,穿梭在全球各地,用真实、有趣、轻松的方式记录生活。互联网内容生态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时代,创作逻辑开始转变,迭代已经开始,一些新的创作者快速崛起,一些旧的创作者则加速淘汰。
这就是有能力、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的创作者的机会。创作形式越来越丰富,不止有图文,还有短视频、直播等等多种形式,但不管形式如何变迁,底层逻辑是表达,是清晰精准的传递信息。从纪录片《潮生》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创作者,都面临不同的困难。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解决方案。但这个背后,其实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成功规律:
坚持优质内容,这是任何一位成功的创作者的基石;
借助平台力量,尤其是平台的品牌、政策和流量红利,乃至渠道、算法、版权上的支撑,这些是一家内容生产团队的跳板和辅助;
打入细分领域,细分领域往往意味着可以进行深入挖掘,能够产生稳定的内容消费者以及品牌投放主;
孙东山与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的合作,最开始源于身处国外网速太慢,导致他制作好视频之后,上传到各个平台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在生产端,依然有人在针对细分领域批量生产优质内容,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需求端,大众对内容的鉴别能力正在水涨船高,专业内容更加容易出头;
我们可以看到,内容产业正在不断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落后产能正在被淘汰,关停并转的趋势愈加明显。在这个背景下,一批新的创作者正在崛起,他们跳出了原有的竞争逻辑,在创作新的见识,新的内容。一直有人相信,只要人们获取信息、分享情感的欲望一直在,就意味着创作就一定有机会;只要有更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新的创作机会就会始终存在。这也恰恰正是腾讯带领内容产业升级的启示录。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