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一个“非典型”残疾人的自白
即使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不能让生活过得苟且——题记
今年我做了一个让家人和周围朋友都感到惊讶的决定——成为一名大龄北漂青年。
在写简历的时候,回顾我以前所经历的种种,从学习到工作的辗转,越写越感到奇妙,所以想写下来分享一二。可能经历谈不上典型,但至少可以在生活不顺的时候,看着图个安慰。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普通到放到人群中,如水滴入海。我患有先天性眼病,自小我的世界就是与他人不同的。当然,这种不同既是健全人眼中的不同,也有可能是我眼中的不同,谁知道呢!不过显然这种不同,改变了我的生活。
进入小学,我就成了传说中的特殊分子,一个被优待的对象。因为我上的是一所健全孩子上的小学,所以自上学起老师就要求其他的同学关照我。以至于所有福利我都可能是第一批受益者,而且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帮助(现在回想起来竟然没有经历校园霸凌,真是奇迹)。我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走上讲台,去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字;也可以在闯祸的时候,以我的“优势”降低老师对我的惩罚。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猜猜是什么?)。就这样,我顺利的上了中学。
中学时代是一个让所有的学生又爱又恨的时期,因为那时有写不完的作业和出不完的状况,学生们在天性和世俗之间斡旋,试图找到一种平衡,对此我也不例外。中学时代,我依然享有优势资源,可以坐在教室第一排中央上课,但相应的,老师们寄予的期待也会增高,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用成绩“回报”这份期望,也证明自己的能力值得享受这样的待遇。万幸我做到了,在班级里我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依然对得起我得到的待遇。
高考对于任何家庭来说,是道难跨的坎。因为它决定着每个中国孩子的未来,宿命是任谁都无法逃脱的。
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一流大学和热门专业于我都是美丽的幻影。所以,我的高考志愿早已变成了老师和家长规划我人生的第一阵地。那时国内是有几所接受视力残疾人的高校,不过专业单一,除了针灸推拿,便是钢琴调律。老师和家长们多次试图说服我放弃高考,去参加他们组织的单独考试。因为以我当时的学习状态,通过考试简直是轻而易举,而且不会为视力问题所限。可是作为一名血性少年我并不甘心这么做:既然我选择了和健全人一同学习,我当然有权利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选择。即使阻力重重,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参加全国统考,并考上了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如果你以为生活可以如无风的湖面一般波澜不惊,它一定会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一记重拳。进入大学后,我愕然发现,所有我引以为豪的待遇和特权,都不复存在,我再也没有办法像一个孩子一样,伸手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我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生活的压力和社会对于残疾人那特殊的眼神。这些仿佛都在告诉我,你的决定是错误的,你不属于这个地方,回到你该去的地方吧!大一那年我过得非常痛苦,我曾不止一次的质疑过我的决定,但是却没有勇气再次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因此我拼命的说服自己,要坚强,我相信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很久,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
经过了一年的磨合,我逐渐适应大学节奏,也习惯接受那些非善意的言语和行为,并有幸结识了几个非常善良的老师和朋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诸多的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临近毕业,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对于一个没有循规蹈矩学习按摩从事按摩的视障人来说,我到底可以做什么?文学专业的特点使得它的行业适用面非常大,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很多工作是谁都可以做的,我根本不具备这个优势的竞争力。所以,即使有教师资格证四级证和普通话证书,依然会被面试单位无情拒绝,理由竟也可笑的无法反驳——你的形象不好。这终究是个靠脸吃饭的年代,形象不好怪我喽!所以我不得不考虑重新学习针灸推拿以便适应这个现实的世界。
恰好在我毕业的同年,国内有学校招收视障的针灸推拿硕士生,在与学校联系协商同意后,我便决定跨专业报考。跨专业学习中医的路途并不轻松,我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来准备,参加了两次考试,第一次由于准备不充分没有通过初试;第二年我卷土重来,在历经波折后所幸获得复试资格。
记得在看阿甘正传的时候,阿甘的母亲曾对阿甘说:“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当我满心欢喜的打开这颗巧克力糖,结果发现我的巧克力是过期的!复试时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是有关于我的从业背景:我以前有没有学过针灸推拿,有没有接受过实习培训?能不能胜任硕士生的学习任务等等。从考场出来的那一刻,我便预料到了复试结果。而事实恰好印证了我的判断,那时我就在想,中国的教育之所以被诟病,就是因为它应试的成分太严重,而忽略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可是当我凭借着应试能力获得这张门票的时候,结果老师却告诉我,你必须要有专业的出身,我们不需要没有经验的白板。要么你打碎以前的成绩从零开始,要么请远离硕士的大门,这里不属于你!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经历选择,而我恰恰又到了这个选择的原点。以往的失败经历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可能我高考的选择是错的,如果我听家人和老师的劝导,我的现在可能不致如此。可是别人指明的方向,终究是他们的以为,就像我以为我会成功,结果失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不可以选择我真心喜欢的事情呢?即使前方荆棘丛生,即使我可能死在半路上,但那样的阵亡,至少也会带着一抹微笑吧!
短暂的休整过后我拾起了我最初的梦想——心理学,并有幸得到很多老师的指引。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姜小白老师,是他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鼓励我,让我能够跟着他学习,一起探讨个案,组织讲座,接受督导。通过一年的学习和沉淀,从一个纯爱好者变成一个职业新人。这段经历让我有勇气走出家门,去拥抱这个让广大青年厌恶,却又心心念念想要来到的地方去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也许现在的我,还不足以靠实力支撑梦想,但至少,我拥有,使梦想成为现实的可能。
明天就要进行北漂后的第一场面试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感到意外,已经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失望了,再多几次又如何呢?
高晓松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我想说,即使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生活也不能过得苟且。当你被命运1000次踩在脚下,抬起头,眺望远方,意识到你还活着,那么,就有翻盘的机会!
小奇 2017年3月21日于北京
—————————————————————————————————————————————————————————————————————
蛋总:突然有人要投稿,我很讶异,也很轻率地以为是浮躁如你我这样的都市角色在争名逐利,但是越看越敬畏,甚至唤醒了已被自己遗忘在角落里的痛与故事。
之所以收到这样的文字能量,我首先想说的是,也许是前几日那位毅然来京北漂的石油工人的感召——能量真的是可以传递的,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感动过的不仅是作者自己更是我们这帮行将就木的盒子里的人。
读这篇文的时候,有联想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冷和硬,作为一个曾经上过2遍高中的人来讲,我更知道应试教育造成的伤痛。也有联想到史铁生,在自己精神最贫瘠的时候是史铁生、路遥这样的作家把自己拽出消极的泥沼——不要问为什么,活着就好。——这么认为的时候,一切也莫名其妙的欣欣然起来,所以傻快乐要比真消极好。
作者也许将要面对的是社会更加无情的眼光的挑剔,没错,北京不养闲人,所有人已被训练得来不及过多忧伤和悲叹就得必须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但这些都是你我的选择和咎由自取,和他人无关,和社会无关,和世界无关,活着确实终归是孤独的——不管你长啥样出生在什么家庭,所以最终你发现你是为自己活着的,当你活出自我的时候也许你还可以将这种能量影响到身边的人。先体验着这短暂的一生吧,因为你终究是活不明白的。
再有什么想说的呢,舍-得,我不信什么乱七八糟的党性和教义,我只信这俩字,人活着就是舍得,你在不断地取舍和选择,只要活着,随心而往,不见得是件坏事。——莫名的就想起犀利哥的潇洒,后来就被世俗这帮SB们打扰了,他之前的生活状态不挺好的。——反正不管你做不做出选择,你都在经历时间的冲刷,不断的舍得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好,或者根本不需找到什么方向,就是那句简单的“活着就好”就好,是以为记。祝好。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