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营销怎么做?先搞清楚中国社交媒体的几种现状

举报 2017-03-27

来源:古里奥(ID:coolioyang)

作者:古里奥

原标题:享 I 我怎么用三十分钟介绍清楚中国社交媒体现状


有些背景不说大家也清楚得很,国内的社交媒体现状跟国外差异很大。我们这些经常服务国外品牌的公司,每个月都逃不掉会有一两次要给外国飞来的朋友介绍中国的情况。我很享受做介绍,“主人翁”精神并不是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尤其是服务品牌久了,做外人的时候多,仅有一两次做主人的时候更难能可贵。

外国友人到中国总是行程紧凑,并且还有时差问题,能简短扼要,又生动有趣的介绍本地情况并不太简单。尤其是每一位友人对中国了解的深度都不太相同,所以要做到撒面,把所有事情都覆盖到,还要打点,对一些重点事情进行强调和深入解释,就尤为重要。


不夸大情况-中国跟世界各地都一样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人养成的坏毛病之一就是夸大中国的差异性。让外面的人都觉得这里很不一样,总把中国说得好像紧关的大门背后有万分奇异的东方风景。但事实上,如果对国外情况了解够多,就会发现很多情况都中外类似。比如,主要的社交媒体几家独大;KOL撑起了内容;社交媒体提供原生广告样式的付费广告形式;年轻人是主要活跃用户等等。

因此,我个人每次都会先提出的一点:中国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很多业态和情况与国外类似,道理是相通的,请友人们先放下戒备之心。

最近我发现另外一些同行喜欢吹嘘国内平台的先进性和领先点。没错,我们确实有很多事情已经跑在了国外的前面,比如手机支付,O2O等,但不代表国外没有这些事物,也不需要过度宣传,让国外的朋友觉得我们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强调对营销有价值的差异

社交媒体的特点有很多,对国外的营销人来说,他们想知道的,或者值得花时间去了解的往往是对营销有价值的事情。有一次一位知名奢侈品公司的全球营销负责人来上海跟我们会面,想让我们花时间介绍一下微信的情况。结果他们自己的团队把“红包”功能带了出来,那时正好是微信开放了红包+模糊照片朋友圈的试点刚结束没多久,大家围绕这件事聊了二十分钟。

最后我被问到是否可以借助这样的功能做营销?以我对该品牌社交营销投入情况的了解,觉得他们并不可能推动巨大的创新事件,只能委婉告诉对方可能性很低。结果大家都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

那么中国的社交媒体到底有哪些事情是跟国外差异很大,并且深刻影响营销广告公司的作业呢?


媒体的封闭性:

媒体之间的竞争,数据的封闭,技术接口的关闭,以及规则的“关起门来自己玩” 都导致品牌和代理公司很难在这场游戏中具有主动权。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永远在黑暗中挥舞拳头。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打中什么,甚至有时还会被绊倒。因此总是要谨慎,但还要用力,有时还要迅速从跌倒中站起来。

 

意见领袖的不规范市场:

意见领袖做广告不标注;有钱就能做,但有时有钱又不能做;价格随心所欲,但却不保证效果;真假意见领袖分不清楚等情况都让网上公关做的异常痛苦。简单来说,在国外大家都发产品给意见领袖,他们是否写内容是不可控的,那代理公司赚的的就是找意见领袖和联络他们的钱。但在国内,给钱就能发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赚“管理他们”的钱。可是管理却不好做,这是很特别之处。


内容爆炸,质量却有待提升:

全世界都因为自媒体的风口冲进了社交网络。但门一打开,什么东西都飞了进来。不是每个做自媒体的都是为了做内容而做内容的,所以好坏内容的差异巨大。坏的内容可以恶劣到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甚至人身攻击,谩骂等。这已经不是内容出品方的能力问题,而是道德问题。国外也有内容出品方,国内外的都想做内容,但他们是真的“想做”。


品牌是不懂内容的外来客:

相比起国外的社交媒体,国内品牌的内容运营意识还是以“不花钱”和“做广告”主导的免费广告渠道方向居多。因此消费者并没有形成对品牌内容的好印象。大家不会随意关注品牌,也从来不指望品牌可以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内容。这点相比起国外,就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挑战。

说到这里,都还是一些相对泛泛的不同之处,但已经足够让国外的品牌主了解这里的一些市场现状。从而帮助他们判别如果进行营销投入,以及如何谨慎的对待结果的检验和成果。

不同的行业也有更多的不同之处,这些都可以视客户的情况不同进行增加,以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自身相关的消费者行为以及内容,媒体发展情况。

总体来说,我一直试图保持平和的心态给外国品牌介绍中国的情况,让他们明白这里其实并没有大不同,只是要注意一些陷阱。用刺激的方法去抬高或降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值,是不太聪明的做法。我们可能因为自己挖的坑要做更多的体力活。

 

以上,同行见笑。


古里奥(ID:coolioyang)
1468236000953504.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 思考者
  • 华哥
  • FivePlus
  • Dylan
  • 一只名叫奥格威的汪汪
  • 秦幺幺
专访2025最出圈广告人:嘉嘉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咚咚咚君
故事真的是一托华丽的
我就是贵州农村长大 这么破的家 窗户都漏风的 27年前就没有了
演员特别割裂 完全不像一家人 像过家家 普通话配上农村山沟沟实在是出戏max
剧情我不想吐槽了 跟小学语文老师的板书一样 无聊至极非常规整 我来写剧本我是绝对不会写这样的结局
一直在铺垫小女孩的好奇心,我还以为会怎样,结果不了了之
敲碗跟筷子插在米饭上一样,都是很不好的很没礼貌的 你拿个拨浪鼓摇两下不行?
2021-02-02举报
费力可撕
筷子敲碗 …… 实在是太没有家教了
2021-01-29举报
老幺
那敲什么。才发信息吸引年兽?敲脑袋吗?
2021-01-30举报
费力可撕
敲什么,应该是创作者要想清楚的事情。敲敲他们自己的脑袋,问问自己的心。 筷子敲碗,是我作为一个中国观众看了不舒服的地方,因为多数家庭从小都告诉过孩子这样不好,这行为意味着什么。 你可以说这是糟粕,不用管它,但这恰恰是决定了一条片子能否走入人们心里的无数个细节之一。
2021-01-30举报
gfcvv
中国的老俗话:敲碗敲筷,穷死万代
2021-01-30举报
冬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问得好
2021-01-31举报
冬冬
我们正常吃饭敲碗确实有不礼貌或者不好的意思,但我反而觉得筷子敲碗去找寻年兽只是一个形式,这个不是这个片子不入人心的原因,
这个片子的重点应该放在,故事本身没有讲的很清楚,包括细节的刻画,孩子与年兽之间初见面的第一眼应该是惊惧,而不是发呆之类的细节,更多的放在故事的逻辑中。
而且我觉得片中父母并没有教孩子敲碗,而是学着孩子的方式一起找怪兽,这个就是情感上的沟通和理解,我觉得这样看才对。
2021-01-31举报
陈子叙
《阿年》拍摄地在贵州,抛开剧情不说,剧中人物全程标准普通话,让人根本无法代入到场景之中。明明都是大导演大手,而且总觉得苹果这些片子对于中国内陆文化风貌呈现每一部全都集中在了乡村,县城,连续四年了非常局限也觉得怪怪的。除了《三分钟》稍微好点之外,每一部的剧本和故事严格意义上说都非常拉胯。
2021-01-29举报
金戟大叔
目标市场调整了 下沉市场找增量
2021-01-31举报
虎小喵
每年一度的Apple年度春节大片又上线了,但说实话,今年的这支片子对比之下有些失了水准。
从父母的保护,到小女孩的叛逆,再到妥协的大团圆,如同一场预先排练的“机械降神”。
可这支借壳传统习俗却彰显代际冲突的片子,却着实有些让人厌烦。
不过可能老外会喜欢吧,就像我们看非洲人猎奇的习俗一样,从无法理解的混乱习俗,到突然发现“原来都一样”的熟悉冲突,总能从“他们像我”的假象中找到自己作为外来者的优越感。
所以恕我直白,在这支片子里我没体会到亲情与年味儿。
2021-02-08举报

全部评论(44条)

  • 老来俏一A
    你拿着我们消费者的????就拍这么个垃圾玩意?
    2021-11-10举报
    广告小伙不请自来
    戛纳的大奖都这么好拿了吗?这样的片子也能拿奖?!!!!
    2021-07-02举报
    福建徐熙娣
    欧派狼人+keep怕就对了结合版
    2021-03-15举报
    大吳
    或许是大家对苹果官方出品的期望太高了,才会出现评论区一边倒的反问,我倒觉得片子是不错的,不管是内容还是技术上,它就是一条小片子而已,如果把标题修正一下(更自谦一些的话术)应该会好很多吧。
    2021-02-19举报
    麦思吉
    这部大片,很国际,很精良。也达到了导演把父母对于孩子成长这种又爱又怕的立意表现出来了。故事有想象力,也融合得很国际,制作团队也很国际化,所以可以拿来和本土导演的作品做些对比,这可以细品。另外,基于中国文化想多说一点,深山老林中的年兽太具象了,中国人想象中的神仙怪兽,可能是更抽象的一个概念,一具象可能就破了那种感觉。当然也挺应景的,今年很多人选择留在工作地,或许我们要找个年糕来象征一下年味。
    2021-02-08举报
    潘二蛋
    如果单从正片的故事来看《阿年》,大概很多人是get不到这支片子要表达的内容的,而且大概率会觉得一点也不中国,也没有什么年味。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看幕后花絮,再来看正片可能感觉会不一样。

    年兽本来就是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是一个大家想象的存在,换句话说,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年兽的故事,怎么编排都是合理的,正如这支片子一样,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年兽,本身就是小女孩的幻想,是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一次奇幻之旅,也是苹果鼓励大家用iPhone去创造自己的想象,去记录不一样的奇幻世界。
    2021-02-08举报
    sansandan
    台词还行
    2021-02-04举报
    sansandan
    转折太突然了
    2021-02-04举报
    小脑斧
    一点年味也没有,就是个披着中古文化噱头的迪士尼怪兽故事
    经不起推敲 还刻意矫情
    2021-02-02举报
    Yi L.
    花絮真好看~
    2021-02-02举报
    咚咚咚君
    镂空的窗户不要跟我说是为了看风景,晚上蛇天天钻你被窝 小时候爷爷就在茅房抓到只大蟒蛇,真的有3米长,碗口那么粗,吓得要死
    2021-02-02举报
    咚咚咚君
    打了几百字,sy居然说我违规然后全删了,能不能尊重一下别人?????
    2021-02-02举报
    璞
    我觉得画面挺好的,就看了一遍
    2021-02-02举报
    徐梓修
    真是越拍越脱离群众,找一个这是ABC导演?一个套路的洋故事生硬的套入到中国乡村,结果连套路的洋故事都没讲明白,还把中国乡村故事讲的不伦不类,你说是拍给谁看的?美国人能看懂不我不知道,但是作为中国人的我,看的莫名其妙。手机特性倒是体现了,问题是这究竟是产品广告片还是品牌广告片呢?作为产品广告片好像也不行,作为品牌广告片未免过于套路。
    2021-02-02举报
    片子的故事非常违和,首先是故事背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二是没有共鸣也没有童趣,三是细节出戏。必须承认拍得不错,但故事不行,纯粹浪费时间。
    2021-02-01举报
    Gary
    04:56打开饭盒有2块年糕
    给了年兽一个
    05:11饭盒的镜头里又有两块年糕..
    为了挑小朋友表情素材用错了吗?
    2021-02-01举报
    沁雨轩
    小时候我爸也跟我说了年兽的故事,说过年为什么放鞭炮与做年糕,不过这里没把特色拍出来
    2021-02-01举报
    不古
    摄像头不错
    2021-02-01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