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你想钱想疯了?
众所周知,4S店经常会暗戳戳搞一些骚操作来捞钱。
大家心里也都门儿清,只是懒得去计较罢了。
可是这几天,一则视频再次刷新了众人的三观。
九月下旬,新京报的俩记者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卧底采访。
这两家知名汽车品牌分别是上汽大众北京恒星天诚4S店及东风日产晟通专营店。
名儿柴妹直接放这儿了,大家看着办。
视频一开头,就是4S店员工抄着锤子,将原本完好的汽车水箱框架给砸了个稀烂。
然后这员工停下动作,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
当记者问起这个是被员工给锤烂的之后,维修技师回道“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
“你拆坏了、砸坏了,只要没照相登记,就说是撞坏的。”
据维修技师所说,这辆车被砸的水箱框架一个售价是一千多元,也就是说该车被砸之后的维修费用会比原本的价钱贵一千多元。
而这些多出来的钱,就是店员的“业绩”。
如果你觉得4S店骗保这种骚操作属于正常,反正也不关车主事儿的话...那就再来看看另一名记者拍到的保养潜规则吧。
友情提示,请保持心情平和,别气得把手机摔了。
一瓶比普通防冻液贵三倍的无水防冻液,在店员眼里是还没原厂好的推销产品。
在给车子保养时,更是直接把客户买的清洗剂倒掉。
然后告诉客户已经保养过了。
至于其他的检测,也是能不检测就不检测了。
螺丝?不用检查,随手拧拧就好了。
客户在就紧一紧,客户不在,你想紧就紧,不想紧就拉倒。
节气阀?客户付了钱?
没事儿,反正客户看不见,直接在单子上打个勾,谁知道你其实压根儿就没保养呢?
至于电池的检查...
看都不用看,手边有哪辆车的单子,拿过来充个数就行了。
不过在4S店员工的眼里,这些都还是小菜,真正的大头是包括机油在内车辆所需的各种油液产品。
这才是真正的香饽饽。
记者暗访时发现,服务顾问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往往会让车主购买超过实际用量的机油。
这样每次保养完之后还会剩下一到两升,工作人员就会把这些多出来的机油悄悄收藏起来。
更骚的是,工作人员会把另一桶没用的变速箱油包上指定的塑料袋,装做已经用完扔到垃圾桶。
待客户离开后再捡回来,由4S店统一回收。
放在之前,大家只知道4S店会坑人,但却绝对想不到...居然这么坑!
客户们花钱做保养,最后就保了个寂寞。
钱是花了,车子去时是啥样,回来后还是啥样。
而这,还只是4S店的冰山一角。
就在前不久,央视刚曝光了奔驰4S店偷换三无配件的事情。
车主说用原装配件,结果4S店给偷偷换上了某宝买来的三无配件,却还是以原装配件的价格卖...
要说4S店毫不知情,都是工作人员搞的,你信吗?
不好意思,柴妹的脚后跟都不信。
这还是知名品牌奔驰的4S店呢,就这么猖狂,那其他的店呢?
4S店刚出现那会儿,深得民众信任。
4S店的4S代表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和信息反馈(Survey)。
看起来正规又靠谱,所以大家买车、修车或者保养都愿意去4S店。
可是随着问题频发,大众对4S店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有的车保养之前还好好的,保养之后直接自燃了;
还有的工作人员因为记恨就在客户的车里做手脚;
就连买车都可能买到泡水车和二手车...
试问,这样的4S店还如何让众人给予信任?
每年都有类似问题出现,针对各个品牌的各种投诉基本上就没断过,但4S店们该怎样还是怎样。
不但没有改正,反而还越来越恶劣...
这次新京报的记者暗访视频曝光后,涉及到的汽车品牌立马发了声明,先是说该经销商错了,再表示已经停业整顿。
就这???
可能有人对此表示疑惑,那些汽车品牌难道对旗下的经销商4S店都没啥要求吗?
任由他们败坏自己的名声?
这个柴妹得说一嘴,各大汽车品牌对旗下4S店的要求不但有,还挺多。
各种kpi的要求非常细致,还会经常安排一些飞检员进行明察暗访,对4S店进行打分。
可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5。
这个分数关乎着兜里的钱,所以品牌想借此约束4S店。
结果4S店没约束到,各种贿赂飞检员的操作倒是层出不穷。
有趣的是,这个新闻曝光后公司说是飞检员的个人行为,飞检员却说这个贿赂的金额公司也会抽成...
所以就...狼狈为奸呗?
在发生这些事后,很多人表示疑问。
4S店这个鸟样,那大家有啥方法可以避免被坑吗?
这的确是个问题。
要知道,4S店之所以这么嚣张,很大部分原因是双方信息不对称。
很多人去买车或者去包养,工作人员说一大堆,其实一点儿都没听懂,唯一听懂的大概就是交多少钱。
而让你搞明白你交的这些钱到底是干啥的...那你就能去当4S店的员工了。
按照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贷、保险、二手车、代理人等市场中,交易双方缺乏完整信息,出于机会主义动机,做出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导致柠檬市场。
也就是价格扭曲,产出和质量下降,劣币驱逐良币,效率低下,市场失灵。
在信息不对称下,信息优势方获得最大效用,但是信息劣势方可能受损。
所以4S店的员工可以从中获利,而车主却往往因为不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了。
想要扭转局势?
除非你能恶补汽车相关知识,能够跟4S店的员工做到信息完全对称,那你就不用怕被坑了。
另外,4S店搞得这些骚操作,都只有一个目的——赚钱。
新京报那俩记者暗访时了解过,汽车维修工按级别有小工、中工和大工之分,从小工成长为一名大工,一般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而无论级别多高,底薪都很低,想要保证收入只能靠提成。
像这样一个月拿三万多工资的汽车维修工,背后都是靠吃苦。
也正因为这样低工资高提成的收入构成,才会滋生出那些为了捞钱的潜规则。
面对这样畸形的行业,普通客户很难完全避免被坑。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或许还存在一些良心4S店,但面对这个大体上已经被群众推到“对立面的行业,那些良心4S店也只能被拖累了。
任何行业都有好人和坏人,4S店当然也不例外。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手段已经是势在必行。
否则这个已经存在几十年的行业,能不能继续走下去还不一定呢。
4S店最核心的三大赚钱业务是:整车销售、配件、维修。
卖车的确赚钱,但是维修服务才是4S店的收入大头,不然你以为那些员工为啥总是毁你车?
再加上现在经济增速慢,普通人买一台车都难,更别提换车了。
也因此那些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局。
阿里做了天猫养车,腾讯入股途虎养车,京东构建了自有品牌京安途,都想要分一杯羹。
4S店的处境无疑非常尴尬。
一边是日趋下降的信任、一边是抢占市场的对手,可4S店不想着赶紧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反倒总干些歪门邪道的事儿...
综上所述,大家买车或者保养维修啥的,一定要拿出所有的警惕心,以防被坑。
至于其他方法,恕我直言,还真没想到,如果大家有啥好方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柴妹。
好了,散会。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